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23 22:36:55
廣州、深圳、珠海三核聯動
每經記者 楊歡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545661
廣東省人民政府官網5月22日晚發布《廣東省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目標是到2026年,低空管理機制運轉順暢、基礎設施基本完備、應用場景加快拓展、創新能力國際領先、產業規模不斷突破,推動形成低空制造和服務融合、應用和產業互促的發展格局,打造世界領先的低空經濟產業高地。
具體來看,廣東提出,到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超過3000億元,基本形成廣州、深圳、珠海三核聯動、多點支撐、成片發展的低空經濟產業格局,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布局一批省級創新平臺,爭創國家級創新平臺1—2家。攻克一批低空領域關鍵卡脖子技術,基本實現低空產業鏈自主可控。
解讀:繼躍升為新能源汽車制造第一大省之后,廣東又向著低空經濟第一大省開始了全面邁進。
據測算,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5059.5億元,增速達33.8%,預計未來兩年則有可能突破萬億規模。巨大的市場潛力引發全國多地爭相布局,此前已有包括北京、安徽、山東等多個省份發布相關政策措施,競逐之勢漸起。廣東此時發布推動政策,加入競爭賽道,也是有備而來。
目前,廣東僅無人機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產業規模就已達上千億元,加上通用航空、空中交通、空中旅游等多元業態,總體產業規模在全國屬于領頭羊地位。
另據賽迪顧問發布的數據,全國低空經濟企業資源集聚TOP50城中,廣東占了五席,包括深圳、廣東、珠海、東莞以及佛山,這其中深圳和廣州低空經濟企業數量更是位居全國前二。
此次提出打造世界級低空經濟高地,廣東計劃依托廣州、深圳、珠海三個低空經濟核心城市強化引領支撐,發揮佛山、江門、惠州、東莞、中山等市制造業配套優勢,推動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因地制宜打造低空應用場景,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低空經濟產業集群。
早在省上的政策發布前,三座城市就已經開始針對性的布局——廣州已編制完成《廣州低空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廣州市低空經濟發展規劃(2023-2035年)》,計劃到2027年,低空經濟總規模達到2100億元,到2035年達6500億元,為“再造一個新廣州”發力。
深圳也發布了《深圳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針對當前一段時期,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在鏈上企業培育、鼓勵技術創新、拓展產業應用示范、加大基礎設施供給等方面進行針對性資助。
珠海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則提出,全面拓展中國航展四大平臺功能,大力發展低空經濟及航空航天產業,打造“天空之城”。今年珠海將在斗門、海島等地試點無人機低空領域開放,推動開通珠海至深圳、陸地至海島自動駕駛載人飛機航線和無人機物流直航。
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開工
5月23日下午,位于上海臨港新片區的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正式開工,預計2025年第一季度投產,投產后超大型電化學商用儲能系統Megapack產量將達1萬臺,儲能規模近40吉瓦時(1吉瓦時=1000兆瓦時)。據介紹,這是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之外的第一座儲能超級工廠,也是特斯拉入華十年來,繼上海超級工廠之后,在中國的又一大型投資項目。
“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開幕
作為中國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的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也是國內首個獲得UFI(全球展覽業協會)認證的綜合性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第二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于5月23日至27日在深圳舉行。文博會自2004年創辦以來,歷經20載,規模逐年擴大,參展商數量從首屆的700多家(線下)增加至第二十屆的6015家(線下+線上),增長了8.6倍。
北京2026年醫藥健康產業總規模達到1.25萬億元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醫藥健康產業總規模達到1.25萬億元(其中,醫藥工業營業收入達到24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每年100億元以上。實現引領全球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5-8項,新增獲批上市創新藥10個、創新醫療器械30個;“三醫”聯動發展能級進一步提升,新建1-2家研究型醫院;引進培育多層次專業人才1萬人以上。
沿江高鐵武漢至宜昌段全線隧道貫通
據悉,位于湖北宜昌的滬渝蓉高鐵(即沿江高鐵)石門1號隧道順利貫通。至此,滬渝蓉高鐵武宜段全線25座隧道全部貫通,為項目如期于2025年建成通車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線路開通后,武漢至宜昌高鐵通行時間,有望壓縮至1小時左右。滬渝蓉高鐵途經上海、江蘇、安徽、湖北、重慶、四川等六省市,由包括武漢至宜昌等7大項目組成,線路總長約2100公里,全線設計時速350公里。
“無不健康狀態”,2023年中國海洋“體檢報告單”發布
生態環境部5月23日發布《2023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監測結果表明:2023年我國管轄海域水質總體穩中趨好,夏季符合優質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占管轄海域面積的97.9%;近岸海域水質持續改善,優良水質面積比例為85.0%,同比上升3.1個百分點。監測的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無不健康狀態。
聚焦沿海省份近海海域水質,與上年相比,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和廣東優良水質面積比例有所上升,天津、廣西和海南基本持平,上海有所下降。遼寧、山東和廣東劣四類水質面積比例有所下降,河北、江蘇、福建、廣西和海南基本持平,天津、上海和浙江有所上升。
53座城市國際創博能力指數,北上深杭位列前四
5月22日,《城市國際傳播能力指數(2024)》正式發布,以覆蓋我國內地/大陸地區(不含香港、澳門、臺灣)全部省份的53個重點城市為研究對象,從硬實力和軟實力兩個維度對城市政府在國際傳播中的投入和成效進行評估。
城市國際傳播能力指數2024綜合排名前20的城市依次為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廣州、成都、青島、廈門、南京、武漢、蘇州、西安、重慶、寧波、長沙、三亞、天津、鄭州、合肥、福州。
從得分及排名結果看,53座城市的國際傳播能力可劃分為四檔:第一檔為排名前五的城市,其實力明顯高于其他城市;第二檔城市有12座,包括以成都、青島為代表的新一線城市,也有以寧波、三亞為代表的二線城市;第三檔城市有14座,涵蓋鄭州、合肥等新一線城市,以及昆明、貴陽、大連等為代表的二線城市;第四檔城市有22座,以三四線城市為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