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05 22:41:00
◎在研討會現場,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長、副總裁、董秘,以及知名企業高管、公募基金總經理、券商分析師、金融機構高管、權威學者等共聚一堂,共議資本市場發展新路徑,推動上市公司實現“品牌向上,實力向上,價值向上”。
每經記者 范芊芊 每經編輯 董興生
6月5日下午,“尋找向上的力量”中國資本市場閉門研討會(成都站)舉行。本場研討會由每經網主辦,鼓掌傳媒聯合主辦,東方資本承辦,每經智庫、每經投資研究院、每經品牌價值研究院提供戰略支持。
2024年,中國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推進,強監管、以進促穩、以投資者為本等特征顯著。上市公司質量是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基本面,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對于穩定資本市場發展、提振投資者信心意義重大。
在研討會現場,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長、副總裁、董秘,以及知名企業高管、公募基金總經理、券商分析師、金融機構高管、權威學者等共聚一堂,共議資本市場發展新路徑,推動上市公司實現“品牌向上,實力向上,價值向上”。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成都站是中國資本市場閉門研討會的首站,本場研討會的主題為“尋找向上的力量”,旨在探討資本市場發展趨勢及路徑,促進中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現場,多位業內大咖帶來了干貨滿滿的主題分享。
建設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讓股市這一池“活水”健康發展起來,是我國從“金融大國”邁向“金融強國”的關鍵一環。
針對建設金融強國的必要性,東方資本創始人、董事長馮彪指出,從金融體系的角度來說,金融強國的金融體系將影響全球經濟;從產業的角度來說,強國一定占據著全球產業鏈中上游,著眼全球最掙錢的產業鏈,為全球需求服務,所以全球的資本都會流向強國。
馮彪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為了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4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是繼2004年、2014年兩個“國九條”之后,國務院再次出臺資本市場指導性文件。
天相投顧董事長、總經理林義相認為,新“國九條”的方向是加強監管、控制風險,推動股票市場的規范發展。“盡管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這是中國股票市場發展過程中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唯有如此,才能達到浴火重生的效果。”
馮彪也表示,雖然現在對投資者的保護機制還不夠完善,但看到中國資本市場如今的治理現狀,作為投資者深感欣慰。完善資本市場法治建設、嚴格執行退市制度、提高違法造假成本等,這些政策導向,也讓資本市場更有希望和未來。
對于當前新股發行與上市政策明顯收緊的現象,林義相認為,一定要避免所謂的偽IPO,即不以企業發展為目的的IPO。
IPO政策的收緊還帶來了并購市場的繁榮。國家發改委中宏金融智庫專家、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理事趙世磊表示,由于IPO收緊,許多擬上市公司轉而尋求并購重組實現自身的發展目標,同時對破發、破凈、持續虧損企業的再融資限制可能會促使企業通過并購重組的方式來改善自身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
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也離不開創新,新質生產力是當下一個大熱的概念。2024年3月,新質生產力一詞被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其中一項任務。
在主旨演講環節,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強調,要深化對新質生產力的認識,包括不忽視、放棄傳統產業;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不能只采取一種模式。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那么,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的背景下,投融資市場將迎來哪些機遇?陳靂認為,數字經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新質生產力需要生產效率的提升,當今時代提升生產效率繞不開數字化。”其次,清潔能源產業預計將保持高增長,綠色發展是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企業家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推動者,在這一新的浪潮之下,不同行業企業如何理解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在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實踐中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在圓桌對話環節,圍繞“新質生產力,產業變革新未來”主題,來自不同行業的企業家帶來了他們的思考與感悟。
西藏藥業董事長陳達彬認為,從公司所處的生物醫藥行業而言,培育新質生產力需要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從生物醫藥行業趨勢、經濟發展趨勢、人類日常生活中對健康的需求等方面來尋找生物醫藥行業的解決方案。”
達威股份所處的皮革精細化工是一個細分行業,在公司董事長嚴建林看來,培育新質生產力意味著創造新需求,創新產品以及如何利用技術把成本做到最優。
通威股份多年的發展歷程是新質生產力引領發展的一個范本,公司副董事長嚴虎表示,通威股份在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一直堅持技術與成本雙重領先的戰略發展模式。其舉例稱,通威股份首創發明了“漁光一體”發展模式,實現了“漁、電、環保”三豐收。
對于上市公司如何培育新質生產力,鼓掌傳媒總裁陳凱鴻認為需要從三方面著力,包括加強現有技術的突破、要素配置的創新以及商業模式的創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