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12 13:30:28
6月12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主任白松濤介紹,今年1—4月,廣西沿邊臨港產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4.5%,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5%。
每經記者 李宣璋 每經編輯 馬子卿
6月12日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藍天立,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常務副主席許永錁,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主任白松濤,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王永超圍繞“加快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凝心聚力建設新時代壯美廣西”作介紹,并答記者問。
發布會上,藍天立介紹了廣西高質量發展的情況。藍天立指出,廣西經濟總量從2012年的1.13萬億增長到2023年的2.72萬億。始終堅持以特色優勢產業為主攻方向,打造形成冶金、汽車等10個千億級的工業產業和食糖、水果等6個千億級的特色農業產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突破一萬家,把高質量發展的家底持續夯實。
藍天立表示,“我們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連續20年承辦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東盟連續24年成為廣西第一大貿易伙伴。”
此外,廣西在全國開放大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藍天立介紹,“我們全力筑牢祖國南方重要生態屏障。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高,并穩居全國前列。紅樹林面積居全國第二,生物多樣性豐富度居全國第三,綠色發展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此外,廣西持續改善民生福祉。每年八成左右的財政支出用于改善民生,每年實施為民辦實事工程,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壯鄉人民的生活越過越紅火。
藍天立表示,“我們將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著力推進‘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
“一區”是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藍天立表示,廣西要繼續努力在民族團結進步上走在前列、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兩地”之一,就是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發揮“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的獨特區位優勢,在投資、貿易等各方面不斷提升便利化水平。
“兩地”之二,就是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戰略腹地。全面融入大灣區的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人才鏈。
“一園”,就是建設沿邊臨港產業園區。有序承接產業轉移,加快構建安全穩定的跨境跨區域產業鏈供應鏈。
“一通道”,就是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平陸運河,加快建設黃桶至百色鐵路,打造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加快建設連接東盟時間最短、服務最好、價格最優的陸海新通道。
發布會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廣西近年來承接了東部產業轉移最大的化工新材料一體化工業項目。請問項目目前進展如何?廣西如何發揮優勢,建設沿邊臨港產業園區,吸引和承接產業轉移?”
白松濤對記者表示,“該項目是華誼欽州化工新材料一體化基地項目,既是廣西近年來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最大的工業項目,也是上海華誼集團近10年來單體投資最大的一個項目。截至今年5月底,項目一期、二期已完成投資超350億元,三期工程也累計完成投資超20億元。”據悉,這個項目,坐落于廣西沿邊臨港產業園區欽州片區。
目前,廣西有東興、憑祥、欽州、北海等地相關園區納入沿邊臨港產業園區范疇。白松濤介紹,“我們著力發揮區位、市場、政策等優勢,打造產業競爭合作綜合性平臺,吸引和承接產業梯度轉移。”
首先,加強重大戰略對接。白松濤表示,“我們主動走出去,積極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海南自由貿易港等國家區域重大戰略,與相關省市簽署合作協議,與國務院國資委召開央企座談會,凝聚共識,推動各方與廣西合作共建產業園區。”目前,江門(崇左)產業園等一批項目正加速落地,15家央企與廣西相關市簽署18項合作協議,總投資1300多億元。
其次,構建跨境跨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白松濤稱,“我們及時梳理廣西與國內重點區域以及東盟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基礎,支持發展一批輻射帶動力強、資源互補、差異化發展的產業,強化產業鏈供應鏈開放合作。”除了欽州石化產業外,廣西電子信息、汽車等產業也與東盟國家合作密切。
第三,著力釋放政策紅利。國家已經出臺財稅、用地、用工、金融等方面政策支持沿邊臨港產業園區建設。比如,符合產業方向的新投資企業,企業所得稅地方分享部分實行“前5年免征、后5年減半征收”優惠政策,企業不需要跨出國門投資建廠招工,也可以享受到幾乎同等的勞務優惠待遇,節省投資成本。
今年1—4月,廣西沿邊臨港產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4.5%,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5%,發展建設勢頭不錯。白松濤表示,“我們誠邀國內外企業到廣西走一走、看一看,尋找商機、投資興業,共享沿邊臨港產業園區建設機遇。”
未來,廣西與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交流交融上有什么具體舉措?白松濤表示,“廣西與大灣區地緣相近、人緣相親、語言相通。廣西有近一半人口講粵語,常年在粵務工人員達600多萬,合作潛力巨大。近年來,我們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戰略腹地。”
一是著力當好交通物流銜接地。白松濤介紹,“客流方面,廣西與大灣區已形成3小時高鐵交通圈,早上可以從南寧出發到廣州喝早茶談生意,下午到香港、澳門購物,晚上再回到南寧吃‘老友粉’。物流方面,北部灣港貨物吞吐量進入全國港口十強。”
西江黃金水道運輸繁忙,2023年梧州的長洲船閘年過貨量累計突破1.8億噸,成為我國天然河流過貨量最大船閘。白松濤表示,我們將加快構建兩廣互通、通達港澳、連接東盟的綜合交通運輸大通道,著力打通開放發展的“任督二脈”。
二是著力當好產業發展輻射地。將大灣區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與廣西的區位、資源、生態等優勢充分結合起來,以沿邊臨港產業園區和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為重要載體,有序承接東部產業轉移,越來越多的大灣區企業投資落戶廣西。白松濤表示,“2023年,廣西招商引資到位資金超三成來自大灣區。”
三是著力當好科技創新接續地。大灣區具有顯著的科技創新優勢。白松濤稱,“我們將依托國家賦予廣西的面向東盟科技創新合作區和集產業教育智庫于一體的產教集聚示范區,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等平臺,深化科技交流合作,全面提高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四是著力當好資源要素響應地。白松濤指出,“廣西具有資源稟賦優勢,已成為大灣區重要的建材、有色金屬、農副產品、電力等保供基地。珠三角70%的家電用鋼產自廣西。我們還是大灣區重要的‘菜園子’,目前港澳同胞的餐桌上約有40%的新鮮蔬菜來自廣西。”
五是著力當好生態環境涵養地。白松濤表示,“廣西是大灣區的‘水源地’和生態‘后花園’。我們持續開展西江、九洲江等重點流域綜合治理,確保水質穩定達標,實現‘一江清水向東流’。作為大灣區‘水龍頭’的大藤峽水利樞紐,已累計為大灣區補水25億多立方米,有力保障了當地供水安全。”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宣璋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