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12 21:12:29
每經記者 段思瑤 每經編輯 裴健如
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6月12日,歐盟委員會披露了對從中國進口的電池電動汽車(BEV)征收的臨時關稅水平。
具體來看,歐盟委員會對三家抽樣中國汽車生產商征收的關稅分別為:比亞迪17.4%、吉利汽車20%、上汽集團38.1%;其他參與調查但未抽樣的中國生產商21%。歐盟委員會稱,如果與中方的討論不能得出有效的解決方案,這些臨時關稅將從7月4日起引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第一時間采訪了上述三家被抽樣的車企,其中比亞迪稱“不予回應”,上汽集團和吉利汽車截至發稿尚未有明確的回復。
值得注意的是,在歐盟委員會發布關于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的初裁披露后,多方已經明確了對此事的態度。
據央廣網消息,6月12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歐盟發布關于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初裁披露回應稱,歐方裁決披露中的認定缺乏事實和法律基礎。中方敦促歐盟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切實落實近期中法歐領導人三方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中方將密切關注歐方后續進展,并將堅決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捍衛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方面也表示,歐盟委員會在對中國電動車反補貼調查信息披露中,罔顧事實,堅持認為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存在高額“補貼”,對歐盟電動汽車產業帶來損害,并擬對中國出口的電動汽車征收臨時性反補貼稅。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深感遺憾,并表示堅決不能接受。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就歐盟反補貼調查初步結果也已發表聲明。VDA主席希爾德加德·穆勒(Hildegard Müller)表示:“歐盟宣布從7月初起對中國的電動汽車臨時征收高達38.1%的附加關稅,這進一步背離了全球合作。這一措施增加了全球貿易沖突的風險。事實上,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征收反補貼稅無益于增強歐洲汽車產業的競爭力。”
車企方面,寶馬集團已發聲。“歐盟委員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是錯誤的決策。加征關稅將會阻礙歐洲車企的發展,同時也會損害歐洲自身利益。貿易保護主義勢必引發連鎖反應:以關稅回應關稅,以孤立取代合作。對寶馬集團來說,類似增加進口關稅這樣的保護主義措施,無法幫助企業提升全球競爭力。寶馬集團堅定不移地擁護自由貿易。”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對歐盟此番加稅措施發表評論稱。
梅賽德斯-奔馳集團方面對此則表態稱,“我們關注到歐盟發布的相關臨時措施。梅賽德斯-奔馳始終支持基于世貿組織規則的自由貿易,包括所有市場參與者應享有同等待遇的原則。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將給各方帶來繁榮、增長和創新。如果任由保護主義趨勢抬頭,將對各利益相關方造成消極的后果。”梅賽德斯-奔馳集團方面表示,將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不對正在進行的調查作進一步評論。
歐盟中國商會調研顯示,對大多數中國車企而言,歐盟加征10%以上關稅即為高位區間,將對其對歐出口帶來直接負面影響。當前的17.4%到38.1%的臨時關稅區間意味著嚴峻的市場準入障礙。
對此,歐盟中國商會認為,該措施不僅將嚴重損害中歐汽車企業及汽車供應鏈企業正當權益,扭曲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在歐洲市場公平競爭環境,還將沖擊中歐汽車及相關領域的正常經貿往來,其“溢出效應”更將對中歐經貿關系和雙邊關系帶來挑戰。
有分析認為,此次歐盟加征的高額關稅,將影響中國電動汽車出口。日前,一項由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發布的分析報告指出,若歐盟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征收20%的進口關稅,則歐盟進口的中國產電動汽車數量將減少四分之一,約12.5萬輛,相關貿易損失將高達近40億美元。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也認為,歐盟對從中國進口的電池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會使中國車企進入的步伐有所放緩,同時中國新能源車在歐洲市場也將面臨暫時的調整期。
值得注意的是,由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發布的分析報告中指出,一旦歐盟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歐洲地區電動汽車價格將受到顯著影響,導致本土消費者購車成本大幅上漲,更高的價格可能會阻礙歐盟向電動汽車的轉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