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06 18:28:34
每經記者 劉曦 每經編輯 董天意
經過為期九個月的審查后,靴子終于落地。
據環球時報7月5日報道,當地時間7月4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將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BEV)進口征收臨時反補貼稅,2024年7月5日開始生效,最長持續四個月,期間歐盟成員國將投票決定是否將其轉為為期五年的正式關稅。
按照規定,此次征收的臨時反補貼稅適用于部分中國汽車生產商,分別為比亞迪17.4%,吉利19.9%,上汽37.6%。其他合作但未被抽樣的中國生產商將被征收20.8%的加權平均關稅,未合作的電動汽車制造商稅率為37.6%。
今年6月,歐盟委員會披露了對上述三家企業的抽樣結果,當時三家企業擬分別被加征17.4%、20%和38.1%的反補貼稅。對比6月歐盟計算的征收關稅比例,此次比亞迪稅率保持不變,吉利和上汽則輕微下調。
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數據,2023年,中國出口的120.3萬輛新能源汽車中,到達歐洲市場的占比達38%,遠超其他地區。其中比利時、英國、斯洛文尼亞、法國等國均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歐洲的熱門目的地。
歐洲市場方面,據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的數據顯示,2023年1月至11月,歐洲新車市場月度銷量均保持了同比增長的態勢,其中純電動汽車2023年銷售了202萬輛,同比增長28.2%,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99萬輛,略微下滑2.4%。
聚焦這三家車企在歐洲市場的表現,吉利汽車因擁有沃爾沃、Polestar、領克和路特斯等多元且國際化的品牌組合,據德塔福斯汽車信息咨詢公司數據,2023年吉利集團在歐洲共銷售新車34.8萬輛。在純電動車領域,2024年1~4月,沃爾沃銷量為3.4萬輛,同比增長67%。今年前4個月,吉利旗下的沃爾沃、極星合計售出4萬輛。
上汽集團方面,因擁有在歐洲較有知名度的MG品牌,僅在2023年,MG單一品牌在歐洲就賣出了23.13萬輛,并實現連續三年銷量翻番。其中MG ZS在2023年歐洲銷量同比大漲94.8%至9萬輛;MG4 EV在2023年的海外累計銷量則接近14萬輛,在英國純電動汽車市場銷量位居榜首。
比亞迪雖在2021年就已進軍歐洲市場,但用戶基礎對比吉利和上汽集團稍顯薄弱。據德塔福斯汽車信息咨詢公司數據,目前比亞迪已登陸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19個歐洲國家,在歐洲市場主要銷售BYD ATTO 3(國內元PLUS車型)、比亞迪海豹、比亞迪漢和唐等車型。其中BYD ATTO 3是比亞迪在歐洲市場最為暢銷的車型,2023年共售出1.2萬輛,占比亞迪在歐洲總銷量(1.56萬輛)的八成左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結合此次歐盟臨時加征關稅比例算了筆賬,以比亞迪ATTO 3為例,其在德國市場的起售價約4.58萬歐元,加上17.4%的臨時關稅后,其成本上漲7900歐元,而定位接近的大眾ID.3在德國的起售價格約4萬歐元,比亞迪ATTO 3加征臨時關稅后較其貴了1萬多歐元。
基于上述情況,7月5日上汽集團方面表示,今年6月12日歐委會發布初裁信息預披露出38.1%的補貼率,上汽集團曾提交抗辯。此次正式公布初裁結果,上汽集團將正式要求歐盟委員會就中國電動車臨時反補貼稅措施舉行聽證會,并依法提出進一步抗辯。
除上汽集團外,大量中外車企也紛紛表態。如,大眾汽車警告稱:“從長遠來看,這無助于使歐洲的汽車工業更強大”。大眾汽車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對德國和歐洲純電動車(BEV)當前疲弱的需求而言,歐盟這一決策的時機是有害的,負面影響蓋過了對歐洲的任何益處,尤其是德國汽車工業。
蔚來和小鵬兩家新造車企業也對此發聲,蔚來稱將密切關注并跟進歐盟反補貼調查的相關進展與措施;小鵬汽車方面則表示,正在積極評估在歐洲建立本地制造能力的可行性,并采取適當措施滿足市場需求。據市場調研機構EU-EVS數據,今年1~4月,蔚來與小鵬在歐洲的銷量分別為1484輛和521輛,對比吉利、比亞迪和上汽集團,市場基盤相對較小。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行業協會也發布了聲明公告。歐盟中國商會(CCCEU)7月4日通過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聲明表示,“加征關稅無法增強歐洲本土制造競爭力,反而將沖擊歐洲電動汽車市場,我們呼吁歐方回歸到促進自由貿易和全球合作的多邊主義做法,同時歡迎中歐截至目前關于歐盟對華電動汽車調查舉行的多輪技術層面磋商。”
中國機電商會于7月5日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聲明稱,歐盟委員會此舉嚴重違反了世貿組織相關規則,導致人為裁定高額反補貼稅率,是赤裸裸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其強烈要求歐委會盡早糾正錯誤認定。
對于歐盟加征關稅一事,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歐盟對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不會延緩中國車企在歐洲投資的計劃。并且歐盟此舉短期內肯定對中國車企帶來一定的影響,但從中長期來看,沒有太大影響。”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副會長趙揚表示,“中歐汽車產業互補性高,相互依存度高,雙邊企業對雙方市場均有重要需求。” 在他看來,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車行駛在中國道路上,如今中國新能源汽車正在通過一般貿易、技術合作、投資建廠三者兼而有之的方式加速海外出口步伐,對于這類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中國新能源車企更要積極向全球展示中國電動汽車整體優勢,以及中國的技術路線和實踐經驗。
對于如何破局,崔東樹認為,加征關稅長期來看影響不大,中國車企應規避風險堅定走出去。“中國企業需要融入歐洲本土,為歐洲帶來更多就業,也要加強技術研發、品牌建設和海外市場建設,比如在歐盟生產并在當地銷售,以規避風險。”崔東樹分析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