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17 09:28:11
◎謝斌表示,職業倦怠也是一種病,并且跟抑郁癥之間有非常密切的聯系,職業倦怠程度高的,抑郁癥發病幾率也就更高。
◎謝斌強調,當心理健康問題達到需要吃藥的程度時,一定不要忌諱吃藥,而是越早開始干預、越早開始規范化的服藥治療,效果越好。
每經記者 李宣璋 每經編輯 陳旭
7月16日至18日,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第三屆大會(以下簡稱“大會”)在北京舉行。
本屆大會主題為“健康無處不在——可持續發展的2030時代”,大會設置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實現全民健康”和“創新促進健康”三大板塊議題,包含21場分論壇,涵蓋突發公共衛生危機應對、健康城市建設、社區健康治理、健康老齡化、心理健康、人工智能賦能大健康等議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大會現場注意到,在多方共建精神衛生生態體系主題沙龍上,眾多專家學者針對職場人群心理健康、我國心理健康促進相關工作等話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近年來,我國職場人群心理健康問題多次登上熱搜,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與此同時,“我自閉了”“我抑郁了”等網絡用語在青少年群體中迅速流行,也反映出當前我國青少年群體心理健康不容忽視的現狀。
針對上述有關心理健康的熱點話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在主題沙龍現場對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黨委書記謝斌進行了專訪。
NBD:在高強度工作壓力下,職場人士的心理健康問題愈發突出。您認為哪些行業或職業的心理健康問題更為嚴重?企業和社會應如何幫助他們應對這些壓力?
謝斌 圖片來源:受訪者
謝斌:工作壓力跟心理健康問題之間關系已經通過大量的研究證實了,無需多言,而且很多精神障礙跟壓力直接相關。我覺得工作壓力導致的職場心理問題比較集中,主要表現為焦慮抑郁和職業倦怠這兩個方面。
職業倦怠原來只是一個心理學概念,現在已經把它納入精神障礙的分類診斷標準了,屬于疾病診斷的范疇,這也說明這個問題已經很嚴重。因此,職業倦怠是一種病,并且跟抑郁癥之間也有非常密切的聯系,職業倦怠程度高的,抑郁癥發病幾率也就更高,這些問題都是在職場里面比較常見的。
至于哪些行業更容易出現這些問題,我認為人際交往密切的行業更容易出現職業倦怠,例如醫護人員、教師等,只要是跟人打交道多的行業,出現職業倦怠的概率就比較高。
關于如何解決這些心理問題,我認為要從需方和供方兩個角度出發。
首先是需方也就是用人單位要意識到這些心理問題的嚴峻形勢和重要性,企事業單位的領導要有這方面的意識,即員工的心理問題不是思想道德問題,單純依靠工會和黨組織做思想工作是解決不了的,而是要讓員工去接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同時,要營造不歧視心理出現問題員工的工作氛圍和環境,消除員工對心理健康問題的“病恥感”。
另外從供方角度,即作為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來說,要拓展服務的對象,以前我們聚焦的重點是有心理疾病的患者,甚至只聚焦疾病程度最重的那一部分病人,所以專科精神病院都是以住院服務為主,連門診都很少。
在如今的形勢下,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要拓展服務對象,要把精神病院的門打開,把現在比較多見的精神障礙、焦慮抑郁等群體都納入進來。當有人出現了一些心理方面的困擾后,如果他需要尋求專業幫助,我們要有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心理熱線等方法,甚至還要去培訓企業和事業單位以及學校,以提升處理心理問題的能力。
謝斌在主題沙龍發表演講 每經記者 李宣璋 攝
NBD:您剛才提到了心理健康的“病恥感”,在當前社會環境下,您認為普通民眾對心理健康的意識是否足夠?公眾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存在哪些誤區?
謝斌:經歷了前些年的疫情以后,現在回過頭來評價,我覺得關注心理健康的意識在全民范圍內有了明顯提升。
以上海為例,對心理問題的污名化、“病恥感”等現象,都大大減少了。與此同時,接受專業的尤其是精神專科的心理健康服務的人越來越多,而且越年輕的人越容易接受。我們現在服務的對象里,兒童青少年群體非常多,而且很多是同學帶同學,朋友帶朋友到醫院掛號就診。所以從意識方面來說,我覺得是有了明顯的提升。
談及公眾對心理健康問題認識的誤區,我認為在心理疾病的用藥方面還存在著一些認識誤區,比如很多人認為心理疾病最好是通過非藥物的方式來治療,俗稱“只想進行話聊”,并且覺得“是藥三分毒”,最好不要吃藥,表現出非?;乇艹运幍臓顟B。
實際上,當心理健康問題達到需要吃藥的程度時,一定不要忌諱吃藥,而是越早開始干預、越早開始規范化的服藥治療,效果越好。幾乎所有的精神障礙現在都已明確,是生物、心理、社會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并且生物學因素在里面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當醫生判斷患者到了需要吃藥的程度,可能就是生物學因素在里面起的作用更大,因此就需要盡早服藥治療,甚至有可能還要住院治療,這樣能達到的效果才是最大化的。
另外,在吃藥的過程中也要配合醫生,遵醫囑,該吃藥的時候吃,該停藥的時候停,自己不要去減藥或停藥,因為很多精神障礙需要長時間維持治療,自行停藥后可能很快就會復發,復發一次就會加重一次,導致治療的難度又加大,這樣導致最終的愈后很差。
NBD:近年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關注。您如何看待當前青少年面臨的心理健康挑戰?學校和家庭在預防和干預方面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謝斌: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非常復雜,年齡、家庭、教育、社會等都可能成為影響因素,再加之未成年人本身就是相對脆弱的群體,各個環節的影響傳導到未成年人群體,都會加重他們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可能性。
例如,升學考試的壓力、校園霸凌的影響、社會的競爭……在當下這個階段,這些因素都堆在一起,導致如今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比以往顯得更為突出。在我看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是一個社會系統性問題,要解決的話,單純從某一個側面或某一個點去解決都無濟于事,而是要系統性地加以解決。
比如,我們針對家長開展了相關培訓,還專門為家長開發了一個手機應用程序(APP),希望他們在APP上進行互助,能找到更好的資源來幫助他們。我們也在提升學校的應對能力,比如對學校老師開展培訓等。而對于學生,我們也在做心理健康相關的培訓。
NBD:目前我國心理健康服務的覆蓋情況如何?在不同地區和不同人群中,大家獲取心理健康服務的難易程度有何差異?
謝斌:我國現在專業心理健康服務理論上來說已經實現了全覆蓋,從省到縣都有專業服務。當然一些基層如中西部地區的一些縣級醫院,可能還沒有完全達到??漆t療機構的全覆蓋,但當地的綜合性醫院基本都能提供一些??频姆?。
從資源配置的角度而言,我覺得地區間還存在較大的不平衡。優質資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東部沿海地區,中部、西部地區的優質資源呈現梯度下降的狀態。我國心理健康的專業人員隊伍目前還比較欠缺,心理咨詢師的需求缺口也很大,這些因素都影響著普通居民獲取心理健康服務的難易程度。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李宣璋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