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竹市融媒體中心 2024-07-17 09:59:58
大熊貓國家公園綿竹片區危峰兀立、懸崖峭壁,橫穿龍門山脈,跨越數條地震斷裂帶,那里人跡罕至,卻是野生動物的樂園。自2020年開始,綿竹片區已經陸續拍攝到了大熊貓、川金絲猴、羚牛、斑羚、血雉等國家重點野生保護動物撫育幼崽的活動影像。野生動物世界不斷“添丁”,反映了大熊貓國家公園綿竹片區生態環境良好,野生動物在那里得以繁衍生息,這是多年來綿竹生態保護與棲息地恢復工作的成效反映,更是綿竹片區生物多樣性豐富、野生動物種群逐漸壯大的有力見證。
綿竹片區野生動物“帶娃”日常是怎么樣的呢?又有什么特點?記者帶你走近了解。
大熊貓:肚皮當搖籃哄娃 帶幼崽學習各項生存技能
2020年5月,在廣濟鎮三江村大山深處,峰巒疊嶂,郁郁蔥蔥,兩只可愛的野生大熊貓出現在紅外相機的鏡頭里。其中一只露出了肥碩的屁股,在連片的竹林中悠然散步,另一只則緊隨其后,步伐穩健,憨態可掬的模樣惹人憐愛。這是綿竹片區首次拍攝到野生大熊貓“母子同框”的活動影像。
“剛出生的熊貓幼崽非常嬌小柔弱,需要母親的呵護和照顧。熊貓媽媽會用自己的身體將熊貓幼崽包裹起來,形成一個溫暖的小窩,用自己的肚皮當搖籃哄娃。”大熊貓國家公園綿竹管理總站副站長林麗紅介紹,野生大熊貓幼崽通常會在1歲半至2歲左右離開母親單獨生活。在母子共同生活期間,大熊貓媽媽要帶幼崽學習各項生存技能,為幼崽獨自生活奠定基礎。
隨著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的持續推進,自2019年以來,綿竹片區已經連續6年拍攝到野生大熊貓。結合前幾次拍攝到的“亞成體肛周腺行為標記”“抬頭打望”等監測視頻和圖片資料,再次證明綿竹片區以大熊貓為旗艦物種的生態系統保護成效顯著,熊貓種群等在有效繁衍和發展。
川金絲猴:成員相互照顧 “阿姨”幫忙帶娃
日前,大熊貓國家公園綿竹管理總站的工作人員在對綿竹片區2024年上半年紅外線相機監測資料進行整理時,發現了川金絲猴群撫育幼崽活動影像,多個鏡頭真實地記錄了川金絲猴原生態的生活。
在2024年5月拍攝到的一段畫面中,山石崎嶇,一只成年川金絲猴先是小心翼翼地跳到石頭上,然后向四周眺望,并發出清脆的叫聲,似乎在向同伴告知周圍情況。隨后,其它幾只川金絲猴緊隨其步伐,穿越山石,其中兩只川金絲猴寶寶緊緊掛在母親的肚皮上,十分可愛。
川金絲猴以群居為主,成員間會相互照顧,彼此依靠。它們在面對危險時,還會團結一心,勇敢保護自己的同伴,特別是猴群中的老人和兒童。在撫育幼崽時,川金絲猴還有“阿姨”幫忙帶娃的行為,即異母哺育,通過族群內互幫互助,共同養育幼崽,提高幼崽生存率。
幼崽由“阿姨”照顧時,它的母親大多時候是在吃飯。原來,川金絲猴的“集體主義”觀念非常強烈,“阿姨”們你爭我搶地照顧幼崽,是為了讓其母親騰出更多的時間取食,從而為幼崽提供充足的乳汁。另外,小猴寶寶還要上“幼兒園”,同等大小或相差無幾的小猴會集體玩耍、活動,像極了人類的幼兒園。它們在一起上躥下跳、摸爬滾打,既增進了感情,又學到了很多技能。
羚牛和斑羚: 斑羚獨自撫養寶寶 小羚牛要上“幼兒園”
2023年11月,大熊貓國家公園綿竹片區拍攝到了羚牛群帶幼崽活動的影像。在大山深處,羚牛們漫步在雪中,悠閑地散步覓食,畫面十分溫馨。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出游的羚牛們身邊還帶著幼崽們。而在另一段視頻中,一只成年斑羚與一只幼年斑羚同時出現在鏡頭里,小斑羚一會東看看,一會西嗅嗅,萌態十足。
羚牛是群居動物,喜歡在清晨和黃昏時活動覓食。羚牛行進時,整個隊伍非常有紀律,健壯的公牛分別走在隊伍的前面和后面,隊伍的中間是母牛和幼牛。羚牛寶寶也有自己的“幼兒園”,當幼獸稍大一些后,羚牛媽媽便把自己的孩子送去羚牛“幼兒園”,小羚牛們在一起由“代理阿姨”集中照管,羚牛媽媽們就可以盡情地放飛自我,輕輕松松外出覓食和進行其他活動。
斑羚每胎產1仔,由斑羚媽媽獨自撫養斑羚寶寶,在斑羚寶寶獨立之前,會一直跟隨媽媽學習生存技能。斑羚借助尖尖的蹄子、強勁的韌帶,極善于在懸崖峭壁上跳躍、攀登,并將這一超群天賦代代遺傳。
“今年,綿竹片區紅外相機還拍攝到了亞洲黑熊、藏酋猴等多種野生動物‘帶娃’活動影像,并且各自特點十分顯著。從圖像和視頻中看,在無人干擾的環境下動物們神態自然、輕松悠閑,也表明它們對自己的棲息環境十分滿意。”林麗紅介紹,綿竹片區境內目前有野生大熊貓5只,有其它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4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4種。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有了更廣闊的生活空間,綿竹片區真正成為了動物們和諧共生的樂園。
(圖由綿竹市自然資源局提供)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