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30 22:53:29
每經記者 李宣璋 每經編輯 陳 旭
7月30日,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由海關總署介紹相關工作情況。
海關總署副署長趙增連在發布會上介紹,守國門、促發展是海關工作的總指引。
守國門,就是牢牢守護國門安全底線,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各級海關嚴守口岸衛生檢疫第一道防線、嚴把進口食品商品檢驗關。上半年,全國海關共檢出各類傳染病2.9萬例,檢出不合格食品商品3萬余批,共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3.7萬種次。此外,全國海關共監管進出口貨物27.3億噸,征收稅款1.05萬億元,立案偵辦走私違法犯罪案件3000余起,案值540余億元。
視覺中國
促發展,就是不斷改革完善海關監管制度機制,提升監管效能和服務水平,為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海關智慧和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外貿年均增長1.6萬億元,相當于一個中等規模國家的年進出口總額。我國貨物貿易總額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目前外貿企業數量比2012年翻了近一番。汽車、集成電路、鋰電池等高技術、高附加值、綠色產品2023年出口較2012年分別增長7.3倍、1.8倍、15.2倍。
同時,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將不斷完善有利于跨境電商發展的海關監管制度,目前,海關總署正在研究推廣跨境電商出口貨物“先查驗后裝運”模式。
下半年外貿面臨不少挑戰
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創歷史同期新高,出口增速超過市場預期。支撐我國進出口高速增長的動能有哪些?面對紅海危機等風險因素,下半年我國外貿能否延續平穩增長態勢?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上半年我國外貿規模創下了新高,經營主體活力充足,傳統動能優勢穩固,新動能也不斷涌現,外貿持續向好基礎扎實。他介紹,外貿實現較快增長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宏觀政策加力推進,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國內生產穩定增長,消費需求持續恢復,這些為外貿穩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與此同時,外部需求邊際改善,也利好企業抓訂單、拓市場。全球經濟、貿易等多方面數據也都反映了這一點,世界銀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機構的最新預測,都上調了2024年全球增長預期,世界貿易組織全球貨物貿易晴雨表也連續兩個季度位于榮枯線上。
此外,我國產業體系配套完整,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新質生產力激發外貿新動能,為全球提供了創新優質的產品。
談及外貿下一步走勢,呂大良表示,當前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地緣政治風險也較高,部分國家推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對全球產供鏈造成的干擾也逐步顯現,紅海危機等導致的航運堵塞、運費上漲,進一步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壓力,下半年外貿保持增長還面臨不少挑戰。
為此,海關總署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落實好各項穩外貿政策措施,推動拓展中間品貿易,助力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擴大進口,支持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著力鞏固外貿向好態勢。同時也將密切跟蹤形勢變化,加強數據監測分析,做好新一輪通關政策儲備和供給,助力企業減負降本,全力服務外貿質升量穩。
上半年跨境電商表現亮眼
跨境電商是近年來經濟領域的“熱詞”,已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新動能。下一步,海關還將會有哪些舉措來助力跨境電商發展?
對此呂大良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相繼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設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完善拓展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正面清單,不斷創新跨境電商通關監管等,推動了我國跨境電商跑出“加速度”。
據海關統計,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較2018年增長了1.2倍;初步測算,今年上半年進出口1.22萬億元,同比增長10.5%。
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給海關監管服務帶來了全新挑戰?,F在海關每年監管的跨境電商、跨境郵件快件包裹量達70多億件,平均每天有2000萬件左右。
對此,各級海關不斷創新監管方式,開發應用跨境電商通關服務系統,著力提升跨境電商通關效率。同時,也采取切實措施,確保通得快、管得住。
“比如,我們開展了跨境電商進口食品風險監測、消費品抽樣監測行動,開展跨境電商寄遞‘異寵’綜合治理專項行動等,保障了跨境電商商品質量安全,也防范違禁品入境。”呂大良說。
下一步,海關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不斷完善有利于跨境電商發展的海關監管制度。目前,海關總署正在研究推廣跨境電商出口貨物“先查驗后裝運”模式,以及擴大跨境電商零售出口跨關區退貨試點范圍等措施。此外,還將不斷優化完善海關跨境電商通關服務系統功能,進一步簡化流程、優化服務,更好滿足廣大消費者和企業“買全球、賣全球”的需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