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30 22:53:30
近日,貝瑞基因發布2024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公司上半年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800萬元~1200萬元,實現扣非凈利潤750萬元~1150萬元,均同比大幅扭虧。
貝瑞基因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持續提升運營質量,合理控制成本,毛利率水平較去年同期提升;公司強化費用管控,期間費用較去年同期下降;公司持有的Prenetics股份按照公允價值計量確認的變動損失較去年同期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一季度,公司的業績已以139.71%的增幅同比扭虧,二季度預計持續盈利,意味著在2023年主動處理歷史上的對外投資、福建產業園產生的虧損后,這家同時布局遺傳、生殖、腫瘤三條黃金賽道的公司,終于迎來了“觸底反彈”。
上半年預計盈利800萬元~1200萬元
作為國內無創產前篩查的推動者,貝瑞基因致力于基因測序技術向臨床應用的全面轉化,聚焦生育健康、遺傳病檢測、腫瘤檢測、科技服務等領域,通過“產品+服務”的綜合方案為各級醫院、第三方醫學實驗室、科研院所等醫療及科研機構提供醫學產品及服務。
自2020年以來,受NIPT檢測量增速放緩、產品價格下降等多重因素影響,公司業績進入低谷期。2023年,由于主要產品進入成熟期、新產品尚處于爬坡階段,市場競爭加劇,價格下降的影響,公司全年營業收入同比減少15.83%,歸母凈利潤同比減少71.61%。
從表面看,貝瑞基因虧損進一步加深,業績仍在持續下滑,但營收下降只是公司業績變動的原因之一,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增加以及持有的境外上市公司股份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對公司業績的影響同樣巨大。
年報顯示,如果剔除非經營性因素,貝瑞基因2023年主業虧損收窄至4000萬元~5000萬元,這種向好趨勢在公司中報中體現得更為明顯——2024年上半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從上年同期的虧損9510.78萬元轉為盈利800萬元~1200萬元,扣非凈利潤從虧損8186.40萬元轉為盈利750萬元~1150萬元。
而業績反轉的關鍵,在于公司的降本增效厘清了發展脈絡。資料顯示,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初,貝瑞基因進行了管理層調整,調整后,管理層以降本增效、聚焦主業、利潤導向為方針,落實了福建產業園的處置出售、低毛利業務的關停、非核心股權資產的置換處理等,極大增強了公司的盈利能力,毛利率水平得以顯著提升。
另外,基因檢測行業的市場信心提升,也對貝瑞基因的同業持股損益造成了積極影響。近年來,部分基因測序公司盈利不足、變現能力弱,面臨營收壓力,但今年表現亮眼的GeneDx,驗證了以WES/ WGS(全外顯子組測序/全基因組測序)為代表的兒科護理市場的想象空間,逐漸帶動國內外基因檢測市場回暖。
正在積極參與NIPT集采的征求意見
目前,遺傳領域和生殖領域是貝瑞基因主抓主控的兩大核心業務領域,公司產品覆蓋了出生缺陷三級預防的生育健康、遺傳病基因檢測服務。
數據顯示,貝瑞基因的CNV(拷貝數變異檢測)、WES等遺傳新品收入占比逐年增長,成熟產品NIPT的收入規模已穩定在7億元~8億元,而且后者正在迎來集采機遇。
7月3日,江蘇省醫保局發布一則《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服務帶量采購方案》的征求意見稿,擬對產前胎兒三體綜合征(染色體21、18、13)高通量基因測序檢測服務進行集中帶量采購。這是全國首個將NIPT服務納入集采的省份,標志意義明顯。
根據Frost & Sullivan的數據,基于高通量測序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PT)的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8.1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52.5億元,年均復合增速接近60%,預計到2024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72億元,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可以預見,集采將進一步促進NIPT市場向少數頭部公司集中,對于已經占據30%~40%市場份額的貝瑞基因意味著更大增量。據了解,公司正在積極參與NIPT集采的征求意見,競爭意愿較強。
同時,貝瑞基因還在加強自身在生殖領域和腫瘤領域的布局。一方面,公司重點發力三代測序平臺,主要開展單基因遺傳病在孕前的檢測。目前,公司與Pacbio展開深度合作,Sequel II測序儀及三代地貧產品均在注冊中,臨床開發及注冊進展在全球范圍內均處于領先行列。今年7月,公司的“貝新安”三代測序新生兒基因篩查正式上線,基于第三代高通量測序技術平臺,進行21-羥化酶缺乏癥、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苯丙酮尿癥、非綜合征性耳聾等高發、可篩可治、預后良好、費用可控的單基因病篩查,為提高“2周內診斷率、2周內治療率”提供篩查策略。
另外,公司參股的和瑞基因布局腫瘤中晚期伴隨診斷、腫瘤早篩早診業務,是全球腫瘤基因檢測行業及癌癥早篩賽道的代表性企業,其產品“萊思寧”是全球首個經過萬人前瞻性隨訪隊列研究驗證的臨床級肝癌早篩產品,“全思寧”則可一次性篩查6大中國高危高發癌癥,是目前全球率先采用游離DNA(cfDNA)多維度全基因組測序(WGS)技術的多癌種早篩產品,市場前景均較為廣闊。文/李十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