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08 22:03:59
每經記者 劉頌輝 每經編輯 陳夢妤
七八月是樓市傳統淡季,全國二手房市場處在“以價換量”交易周期。在此背景下,買家購房時是“貨比三家”,房東則要經歷“割肉離場”的艱難抉擇。
據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百城價格指數,7月,百城二手住宅平均價格為14653元/平方米,環比下跌0.74%,跌幅較6月擴大0.01個百分點,已連續27個月環比下跌,同比跌幅為6.58%。
因此,二手房業主“以價換量”趨勢延續,重點城市成交繼續放量。例如,7月,北京二手商品住宅累計成交1.55萬余套,環比微增4%,同比增長約60%;深圳二手商品住宅成交近4700套,環比增長超10%,同比增長超100%;上海二手商品住宅成交1.82萬套,環比減少23.79%,同比增加44.7%。
中指研究院研究副總監徐躍進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期,一線城市的二手房市場保持較高活躍度,隨著價格持續下跌,核心區域二手房的性價比逐漸顯現。
對于未來樓市走勢,徐躍進預計新房市場仍將面臨較大調整壓力,二手房市場在“以價換量”態勢下,將保持一定活躍度。
“以價換量”趨勢未改
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百城價格指數顯示,7月,百城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跌,連續4個月出現百城集體下跌的情形。7月百城新建住宅價格方面,環比下跌的城市達39個,較6月增加4個。
值得注意的是,一二線城市二手房價格環比跌幅擴大。根據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百城價格指數,一線及二線城市二手住宅價格環比分別下跌0.80%和0.78%,跌幅較6月分別擴大0.14個百分點和0.04個百分點,三四線代表城市二手住宅價格環比跌幅收窄至0.67%。
對此,業內指出,房地產政策優化,在短期內提振了市場活躍度與信心,促進二手房交易量保持在高位,但是“以價換量”趨勢未改變。
此外,根據中指研究院統計的7月百城二手住宅價格及環比漲跌幅榜,房價環比跌幅最小的城市是浙江嘉興,均價11456元/平方米,僅環比下跌0.23%;跌幅較大的是江蘇常州,均價13944元/平方米,環比下跌1.55%;下跌幅度較大的城市還有蕪湖、金華、東莞、武漢、重慶、揚州、昆山、福州和廈門等。
對此,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央行“5·17新政”以來,不論是限購松動,還是按揭首付下降,均利好剛需買房客群,剛需客群更中意“總價可控、馬上可住”的二手房。
克而瑞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房市場規模加速收縮,二十個重點城市總成交量同比下降38%,環比下降21%,而二手房市場相對堅挺,成交量同比下降7%,環比增長5%。
在此背景下,市場份額進一步向二手房傾斜,二十個重點城市平均二手房成交占比升至62%,同比增長9個百分點,環比增長7個百分點,北京、上海、合肥和南京等地二手房市場份額均增至70%以上。
房源方面,在上海、深圳和杭州,總價250萬元以下的房源,成交量最好,京滬等郊區的次新和市區老破小熱銷,天津學區房熱度高。
在李宇嘉看來,部分改善型需求開始轉向二手房市場,這部分需求更偏好外圍區域的“戶型較大、總價可控”房源。此情況在一二線熱點城市較為普遍,“前幾年上車的人群,選擇賣掉中心區老舊住宅或小房子,置換到外圍偏大戶型,其住房總支出沒有明顯增加。”
二手房市場活躍度高
從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西安等地市場來看,二手房與新房市場成交結構存在較大差異,互補性強。
克而瑞方面指出,目前,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西安等城市,二手房市場活躍度均高于新房,預期后續部分置換需求會轉移到新房市場,“再改善型”需求釋放,有助于新房市場企穩回升,尤其是一線城市,千萬元級別以上高端房屋的客戶群體容量穩定,購買力堅挺,短期仍有釋放空間。
而在天津、武漢和鄭州等地,新房和二手房市場購買力趨同,交易總價段高度相似,客戶群體沒有顯著差異,都是依托“剛需剛改”購買力來驅動?;诖耍硕鸱矫嬷赋?,可以預判的是,后期一二手房“此消彼長”態勢延續,競爭加劇。
克而瑞方面進一步指出,二手房因為選擇面、價格、安全性等優勢繼續吸納剛需客群,而新房市場也存在一些結構性機會,只要后續新房供給增加,疊加房企各類促銷手段升級、戶型設計創新等,都將使購房者信心修復,進而帶動一輪新房成交放量。
對于三季度樓市的預判,克而瑞方面認為,樓市成交總量規模將延續弱復蘇,新政效應持續發酵,成交量持平甚至微超二季度,“熱點城市個數和熱點新房項目個數減少,呈現出脈沖式復蘇態勢,二手房因價格優勢,市場份額仍將繼續增長。”
“新政效果在二手房成交方面表現突出,預計三季度將延續震蕩上行,尤其低總價房源集中成交,持續分流新房剛需,但也可能帶動以房換房改善需求重新入市,疊加部分城市‘以舊換新’措施落地,也將帶動改善性新房去化提升。”克而瑞方面指出。
對此,徐躍進表示,預計三季度供需兩端政策會進一步發力:需求端,核心城市應該會進一步放松限制性政策,比如北上廣深以及個別二線城市的限購政策還有放松預期;供給端,國企收儲等去庫存政策的推進節奏,預計會進一步加快,從而推動市場企穩恢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