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19 20:40:59
◎從財報來看,吉比特步入了業績的“寒冬”。市場的熱烈反響與玩家的殷切期待,似乎并未能轉化為預期收益。老游戲的流水超預期下滑,新游戲尚未產生盈利,吉比特的股價隨之震蕩,仿佛在訴說著一個游戲時代的更迭。
每經記者 李卓 每經實習記者 張梓桐 每經編輯 魏官紅
曾憑借《問道》系列產品強勢登陸二級市場,因股價一度趕超茅臺而獲得“游戲茅”稱號的吉比特(603444.SH,股價185.25元,市值133.46億元)陷入了業績低谷。
圖片來源:吉比特2024年半年報截圖
8月15日,吉比特發布了2024年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9.6億元,同比下降16.5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18億元,同比下降23.39%。
與此同時,吉比特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雷霆股份擬申請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終止掛牌。雷霆股份注冊資本3000萬元,吉比特全資子公司雷霆互動網絡持有其60%股份。
從財報來看,吉比特步入了業績的“寒冬”。市場的熱烈反響與玩家的殷切期待,似乎并未能轉化為預期收益。老游戲的流水超預期下滑,新游戲尚未產生盈利,吉比特的股價隨之震蕩,仿佛在訴說著一個游戲時代的更迭。
隨著業績下滑,吉比特今年2月也被剔除MSCI中國指數(由摩根斯坦利國際資本公司編制的跟蹤中國概念股票表現的指數)。面對困局,吉比特管理層提出了“小步快跑”的戰略,希望通過不斷的創新與嘗試,尋找到新的增長點。
圍繞公司運營以及雷霆股份擬申請終止掛牌的具體原因,記者試圖聯系吉比特進一步采訪,但未獲得對上述問題的直接回復。
事實上,吉比特的業績頹勢自2023年就出現端倪。
2022年,吉比特實現全年營業收入51.68億元,歸母凈利潤為14.61億元,扣非凈利潤為14.68億元,達到業績歷史最高點。但自2023年開始,吉比特的營業收入就出現下滑,2023年吉比特實現營業收入41.85億元,同比下降19.02%;歸母凈利潤為11.25億元,同比下降22.98%,扣非凈利潤為11.19億元,同比下降23.79%。
針對背后的原因,彼時吉比特在財報中表示,營業收入變動與多款老游戲營收下滑、新游戲貢獻營收增量較少有關。
近年來,吉比特的核心產品流水出現大幅下滑。公司營業收入主要來自自研產品《問道》端游、《問道手游》以及《一念逍遙》的境內版本,三款產品占公司2023年及2024上半年營收比重分別為71.19%和68.17%。其中,《問道》端游已持續運營18年;《問道手游》于2016年4月上線,《一念逍遙》則于2021年2月上線。
圖片來源:吉比特2024年半年報截圖
其中,《問道》端游2024年上半年流水6.56億元,同比增加16.31%,營業收入及利潤同比增加,對應公司授權運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2.87%;《問道手游》流水11.55億元,同比減少14.66%,營業收入、發行投入以及利潤同比減少;《一念逍遙》境內版本流水3.11億元,同比減少54.81%,營業收入、發行投入和利潤均同比大幅減少。
事實上,這也折射出吉比特面臨的最大挑戰——收入高度集中。
盡管《一念逍遙》作為“第二增長曲線”在2021年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這并未從根本上改變公司對少數產品的依賴局面。
從游戲品類來看,吉比特以仙俠類游戲見長,但這也意味著公司在其他熱門品類如SLG、射擊等類型上的經驗相對不足。這可能會影響公司在多元化市場趨勢下的競爭力。
“從端游開始延續到手游的《問道》IP,其存量用戶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步退出游戲,同時,由于缺少更多的變化,很難吸引到增量用戶。”游戲產業資深分析師張書樂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其他一些游戲,如航海王,也是來源日本動漫IP,此類游戲保本賺微利尚可,做爆款很難。換言之,吉比特缺少的更多的是創新和試錯勇氣,一味吃老本之下,在更注重精品游戲、垂直領域和原創IP的游戲中生代崛起的2020年代,漸漸掉隊也是正常。
核心產品表現不佳之外,吉比特的部分新品也未到收獲期,《奧比島:夢想國度》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發行投入及利潤同比大幅減少。上半年新上線的《不朽家族》《神州千食坊》《航海王:夢想指針》相比上年同期貢獻增量營收但尚未實現盈利。
事實上,除了“問道”這個鮮明的IP,吉比特在過去幾年內也曾因“分紅豪橫”屢屢登上熱搜。
財報數據顯示,自2017年1月上市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累計現金分紅及回購金額達56.66億元(包括已公布但尚未實施的2024年半年度分紅金額),為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融資凈額的6.30倍。
2022年度,公司實施了高達12.22億元的分紅,占當年歸母凈利潤的83.63%,這一“清倉式分紅”行為使得吉比特獲得外界廣泛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公司大手筆分紅,吉比特實際控制人盧竑巖的個人財富也在急劇膨脹。
圖片來源:吉比特2024年半年報截圖
截至本報告期末,盧竑巖持有公司29.72%的股份,為第一大股東。根據2023年半年度分紅,他個人可分得約1.5億元(含稅)的現金分紅。盧竑巖作為公司的創始人和領導者,其財富在《2023衡昌燒坊·胡潤百富榜》中以90億元位列第669位。
大股東的頻頻減持也促使著吉比特股價的“一瀉千里”。在2023年初,吉比特股價經歷了顯著上漲,1月到4月,股價從每股320元左右一度觸及590元/股(不復權)。隨后,在股價高位期間,盧竑巖因個人資金需求,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21.69萬股,減持總金額約為1.19億元。
圖片來源:吉比特2023年8月公告截圖
盧竑巖減持后,吉比特股價開始大幅下跌,從2023年6月20日收盤價的562.56元/股下跌至2024年2月5日的收盤價170.6元/股(不復權),區間跌幅約70%。截至8月19日收盤,吉比特股價報185.25元/股。
而在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和歸母凈利潤雙雙同比下滑的背景下,吉比特仍舊宣布擬進行分紅。
財報顯示,公司擬以未來實施2024年半年度利潤分配方案時股權登記日的總股本扣除公司回購專戶中已回購股份后的公司股本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45.00元(含稅)。截至2024年8月14日,公司合計擬派發現金紅利3.23億元(含稅),占2024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的62.36%。此次盧竑巖可得現金分紅約0.96億元(含稅)。
根據相關規定,2024年上半年,公司通過回購專用證券賬戶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回購股份24.15萬股,已支付總金額為0.45億元(不含交易費用)。
綜上,2024年半年度現金分紅及回購金額合計預計為3.68億元,占2024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的71.00%。
盡管吉比特表示,本次利潤分配方案結合了公司發展階段、未來的資金需求等因素,不會對公司經營現金流產生重大影響,不會影響公司正常經營和長期發展。但在各大游戲廠商瘋狂加碼研發的背景下,吉比特仍大手筆分紅似乎有些“出人意料”。
記者注意到,2017年到2023年,其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16.94%、17.35%、15.31%、15.70%、13.18%、13.02%、16.23%。2024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為3.91億元,占營業收入的19.96%。
擬申請在新三板終止掛牌的雷霆股份的業績也與吉比特的業績表現息息相關。
雷霆股份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17.72億元,同比下降了18.79%,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67億元,同比下降50.94%。
吉比特在公告中稱,“雷霆股份根據其長期發展規劃需要,為進一步提高決策效率,經充分溝通與慎重考慮,擬申請其股票在全國股轉系統終止掛牌。”并表示,“本次雷霆股份申請終止掛牌事項,符合公司及雷霆股份未來發展規劃,預計不會對公司和雷霆股份的生產經營、財務狀況產生影響。”
圖片來源:雷霆股份2024年半年報截圖
雷霆股份運營的核心產品為《問道手游》,如前所述,其流水近年來出現較大程度下滑,而公司另一拳頭產品《不思議迷宮》自誕生起就爭議不斷。
此外,在體驗感上有玩家反饋稱游戲的攻略和術語可能對新手來說較為復雜和難懂。
一名玩家在游戲網站TapTap上評價稱,網絡上的攻略視頻和討論多集中在2022年及以前,而且很多使用專業術語,對于新玩家來說可能不太友好。此外,游戲內置評論中可能存在許多無意義內容,尋找有用的信息和科普大佬需要花費不少時間。
其次,游戲性方面,《不思議迷宮》一關可能包含數十層的迷宮,重復點擊可能會讓一些玩家感到乏味和疲倦,特別是對于喜歡輕松游戲的玩家來說,可能會不太適應這種較為耗時的游玩方式。
對此,張書樂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從PC端游時代走過來的老牌游戲公司們有一種通病,即停留在代理游戲或換皮游戲就能大賺的時光里,思維也偏重PC端游戲的研運,缺少對手游的深度挖掘,更像是在移植,以至于老牌公司們接連掉隊。
“要想改變宿命,唯有創新一途,在精品游戲上用力,向誕生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游戲中生代們如米哈游、疊紙、莉莉絲學習,或可逆天改命。”張書樂說道。
對于未來的發展,吉比特表示將通過“小步快跑”的方式篩選項目,投入更多資源,希望產出更多創意十足、耐玩有趣的高品質產品。
除此之外,吉比特希望借助海外市場“廝殺”出一片天地,2024年上半年吉比特境外業務實現營收2.55億元,同比增長113.77%。
這主要歸功于今年上半年,吉比特在境外成功發行了《Monster Never Cry(歐美版)》《飛吧龍騎士(境外版)》《Outpost:Infinity Siege(Steam國際版)》等產品。但考慮到研發成本,吉比特境外游戲業務整體尚未產生盈利。
此外,公司數款自研產品已在境外市場進行多輪次測試,以“小步快跑”方式快速迭代開發,截至報告披露日,公司儲備有《杖劍傳說(代號M88)》《沖啊原始人》《億萬光年》等多款可面向境外發行的產品。
未來吉比特能否憑借出海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仍有待時間檢驗。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37871479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