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26 16:29:41
成都的公園城市建設,遠遠不止于公園,它關乎的是一座城市的自然肌理,每一片社區的生活場景,亦關乎這座城市躍動的、充滿活力的綠色低碳經濟。
每經記者 謝陶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公園城市成都,總能因其獨特的自然稟賦、創新的發展理念、獨有的城市機遇,引發廣泛的共鳴與關注。
近年,美國《國家地理》、英國Monocle雜志等數十家國際“頂流”媒體都曾將鏡頭對準成都;上海、深圳、青島等城市更是組團前來,感受成都生生不息的發展動力。
8月26日,第四屆公園城市論壇在成都舉行,全面展示成都公園城市建設的魅力與成果。與此同時,2024“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也將于8月28日至29日在蓉拉開帷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成都已連續舉辦三屆公園城市論壇。作為2024年舉辦的國際性會議,第四屆公園城市論壇已納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多邊合作成果文件清單》。眼下,全國已有多座城市將公園城市建設納入發展目標,作為公園城市“首提地”,成都在此次論壇期間發布公園城市示范區技術標準。
一前一后,兩場論壇雖主題不同,但指向的都是這座公園城市日益提升的對外開放水平與“獨特引力”。借此機會,我們也試圖以更加自然的視角與國際的視野去重新“閱讀”并發現每一個我們熟悉的公園城市“日常”。
正如愛爾蘭駐華大使安黛文(Ann Derwin)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所言,“成都是一座充滿生活魅力與藝術氣息的公園城市,熱情、隨和、開放,我每次來都會有不同的發現”。不難發現,成都的公園城市建設,遠遠不止于公園,它關乎的是一座城市的自然肌理,每一片社區的生活場景,亦關乎這座城市躍動的、充滿活力的綠色低碳經濟。
從華西雨屏、大雪塘、到“蜀山之后”幺妹峰、再到“蜀山之王”貢嘎雪山……位于成都西部的群山,總會在某一個清晨或日暮,如一幅巨幕般“降臨”在千家萬戶的陽臺。
對于世界絕大多數城市居民而言,擁有一個看得見雪山的陽臺,顯然是一種“奢侈”,然而這卻是成都居民的“日常”。在《國家地理》主編單之薔看來,“這樣的城市與這樣的雪山,相互映襯,釋放著城市文明與壯闊自然相生相伴的靈氣”。
在成都就有這樣一群特別的雪山攝影愛好者,他們時??钢R頭,守在陽臺,爬上高樓,尋找合適的點位,當遠處的雪山顯露真容時,便迅速按下快門,記錄下城市與雪山“同框”的瞬間。他們還自發組織起了“在成都遙望雪山群”的愛好者團體,一起觀賞雪山,討論雪山,科普雪山。“最近幾年,我在成都拍到的雪山次數越來越多,這與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密不可分,”攝影師嘉楠欣喜地表示。
身居鬧市,遙望雪山,其莊嚴浩渺,其人間煙火,在全球大城市中都是極為罕見的。在每一個看得見雪山的陽臺背后,是成都不斷“刷新”的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是公園星羅棋布、街道綠意盎然的“自然肌理”。
成都環城生態公園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觀察到,近年來,在加速建設公園城市示范區的過程中,成都始終尊重并順應其“自然肌理”,依托獨特的自然稟賦,促進城市空間與生態空間的有機融合。
作為世界上唯一能遙望6000米以上雪山的千萬級人口大城市,截至2023年底,成都天府綠道已超過7000公里,各類公園超1500個。熊貓國家公園、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環城生態公園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有序推進,成都全域增綠。
值得關注的是,成都還榮獲全球首屆“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稱號,雪山下的公園城市成為愈發亮眼的“城市名片”。
對這座擁有4500多年文明史、2300多年建城史,坐擁青城山—都江堰、大熊貓棲息地2處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的“世界文化名城”而言,成都謀篇布局公園城市,其起點與終點始終都是居民的生活及精神需求。
通過日益完善、立體的公園網絡,成都將“綠色場景”有機植入了一個個充滿煙火氣的社區,與本地居民“和諧共生”,整座城市也變得更加流動、開放和包容。
以大學路為例——這條李約瑟、海明威、林語堂曾漫步過的百年老街,在公園城市建設過程中,持續“有機更新”,宛如一座“流動的博物館”融入當地社區。而這正是公園城市的生命力所在——避免大拆大建,保護“日常”,最終成為“日常”。
成都大學路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縱覽國內,很少有一座城市像成都這樣既有銳意進取的創新舉措,又能氣定神閑地守護“日常”。無論是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還是持續促進城市有機更新、還是加快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等舉措,成都瞄準的始終是居民的需求。
這也是一座座像瞪羚谷未來公園社區、天府藝術未來公園社區、北湖未來公園社區等融合了各類生活及消費場景、具有高度開放性的“公園社區”得以自然生長的關鍵所在。僅在去年,成都就依托公園綠道等綠色開敞空間,打造出生活消費場景100余個。
談及這座連續15年位居“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的城市,全球頂尖品質生活雜志《Monocle》主編安德魯·塔克(Andrew Tuck)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理想城市有著不同的衡量標準,但最終的標準還是要回到人的需求上來。能夠充分滿足人的需求,激發人的創造性的城市便是理想之城。而成都的規劃者具有長遠的眼光,不是局限于一隅,充分地激發了社區的活力。”
在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亞太區總監大橋諭看來,“作為一座眾所周知的宜居城市,成都對于人與自然的平衡,環境與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之間有著成熟的做法,全新的公園城市理念將會很好引領城市未來發展”。
事實上,在諸多的細節與“日常”之外,在充分尊重居民需求的基礎之上,成都的公園城市建設瞄準了一幅更加具有韌性與發展潛力的產業版圖。
以公園城市建設為重要契機,成都加快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同時建立健全綠色低碳產業體系,全市綠色低碳產業產值迅速突破2600億元。以通威太陽能、川開電氣、硅寶科技等為代表的綠色低碳“領頭羊”則不斷共享城市發展機遇,重構產業鏈條。
預計到2025年,成都將力爭綠色低碳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以上、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0%以上,城市內生增長動力不斷增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成都還積極探索“綠道+”“公園+”模式,開展生態環境導向(EOD)開發模式試點,營造綠色低碳應用場景,打造出10個以上國家級生態價值轉化示范區、數百個生態價值轉化場景。
成都錦城湖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以錦城公園為例,根據中國科學院成都環境研究所專家劉勤初步估算,每年生態服務價值約為269億元,“從城市綠地生態系統演替和管理維護周期來看,它還可以產生40年以上的持續性效益”。
如果從更大的維度來看,以今年世園會主會場所在地——成都東部新區為例,這是成都“公園城市”最新的實踐場景——在主會場,東部新區保留了80%的原始地形地貌,優先選擇鄉土樹種增加植物多樣性。大會落幕后,這里將作為一座“巨型中央公園”,與三岔湖、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一起,成為區域生態價值轉化的“主引擎”。
一組數據得以說明,成都東部新區如何立足生態價值,實現社會價值、經濟價值的有機深度轉化——依托公園城市建設所釋放的巨大的人才吸引力與產業聚集力,2023年上半年,成都東部新區GDP、工業投資、服務業增加值、一般公共預算、稅收收入五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紛紛躋身全市第一。
近年來,在公園城市的強大輻射帶動作用之下,高等人才加速聚集,目前在蓉高等院校達65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3萬家,全市人才總量達656萬人、連續5年獲評“中國最佳引才城市”獎。與此同時,城市開放能級持續躍升,作為國內第三個擁有雙國際樞紐機場的城市,年航空旅客吞吐量達7492.4萬人次、居全國城市第3位,落戶世界500強企業達315家,獲批駐蓉領事機構增至23個,國際友城和友好合作關系城市達110個。
談及成都的公園城市發展模式,全球聞名的城市規劃專家彼得•克羅索認為,“成都在建設公園城市過程中擁有卓越的國際視野。過去幾年的快速發展,令其城市綜合競爭力,提升到了一個更新、更高的水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