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0-01 08:12:31
每經編輯 段煉
國慶假期開啟,毫不意外的,出行高峰“又雙叒叕”來了!
“路上已長滿了放假聰明人”“還沒下班朋友圈就已經堵了”“四川高速堵成紅鍋了”等相關話題沖上熱搜,引發熱議。
多地高速大堵車
有人3公里開了40分鐘
在社交平臺上,不上網友都發文表示:太堵了!
有人3公里開了40分鐘,有人還沒出上海就被“埋”在了車堆里。
有人慶幸:幸好沒多喝水。
一位廣州網友發布的視頻顯示,9月29日晚,許廣高速入口(清遠方向)堵成一片紅,“1公里一個半小時”。
9月29日凌晨,一位自駕去河南的網友曬出京哈高速錦州段堵車視頻,稱沒想到大家“都這么聰明,都這個點走”。結果評論區也變成了路況咨詢臺。有網友詢問:現在到目的地了嗎?其他路段堵車嗎?也有網友分享自己的避堵“攻略”,還有網友調侃:聰明人都提前上高速,上高速一看全是聰明人。
還有網友表示:本以為早走能避開堵車,沒想到大家都是這么想的……
據深圳新聞廣播微信公眾號,9月30日下午3點,出深車流量開始增大,深岑高速深中通道往中山方向、沿江高速北行東寶河路段、外環高速西行轉沿江高速、機荷高速東行排榜立交路段、深汕高速東行坑梓路段、梅觀快速北行黎光立交路段、機荷高速西行塘頭立交路段,車輛排隊緩行。
▲隧道內緩行 圖源:深圳龍崗交警
據深圳龍崗交警微信公眾號,預計深中通道將在9月30日18時~22時和10月1日出現第一個高峰期,10月5日至7日隨著返程車輛增多,車流量逐步增大,10月7日預計迎來第二個高峰期。另外,國慶期間每天12時至23時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緩行。
據新聞坊,從9月30日午后開始,上海出城方向的客流顯著增加。其中,逢節必堵的崇明、啟東方向有比較明顯的擁堵。臨近中午,記者在浦東交警的指揮中心里看到,連接中心城區和崇、啟方向的五洲大道,已經開始擁堵,出城的高峰相較以往提前了近2個小時。到了下午一點多,從逢節必堵的高東收費口,一路向中心城區延伸,擁堵長度超過了5公里。
根據大數據預測,今年國慶長假期間,長江隧道總車流量約為87.6萬輛。
王維杰 浦東交警支隊情指行數字警務中心民警:我們預估10月1日是出城流量最高的一天,預計凌晨時分至5點多流量就會顯著的上升,最高的時候流量可能會達到3800到4000輛/小時。
多地火車站人山人海
故宮等景區門票已約滿
9月30日,多地火車站也已經擠滿了出行民眾。
成都東客站內“水泄不通”“有一億人”。
杭州東站的候車大廳里人頭攢動,連以往相對比較空的杭州西站,候車大廳里人也很多。
上海虹橋站已經人山人海。有網友感嘆:出地鐵排隊、乘電梯排隊、檢票排隊……有網友提前20分鐘卻差點沒趕上車。
9月30日,記者從鐵路上海站(下轄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橋站、上海松江站、上海西站、南翔北站、安亭北站、安亭西站、松江北站、金山北站)獲悉,9月30日,鐵路國慶黃金周運輸第二天,鐵路上海站迎來客流高峰,比日??土鞫?0余萬人次。
當日,鐵路上海站預計發送旅客59.6萬人次(上海站18.1萬人次,上海南站4.4萬人次,上海虹橋站35.8萬人次,其他站1.3萬人次)。為盡力滿足旅客出行需求,9月30日鐵路上海站增開至安徽、河南、江蘇、浙江、江西等方向列車73列。10月1日0:00-5:00間增開夜間旅客列車52列。同時,上海站、上海虹橋站候車室將24小時開放,為購買次日(10月1日)車票提前到站的旅客,提供舒適的休息環境。
為方便旅客出行,鐵路上海站在電梯、站臺、進出站通道等客流密集場所增派人手,加強現場引導和安全提示。各站區安檢口開足安檢儀、采用“雙手檢”等方式,盡可能縮短旅客進站時間。此外,上海站還將聯合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在候車室內開展醫療咨詢公益活動。
鐵路部門提醒廣大旅客,正值鐵路出行客流高峰,請旅客朋友們盡量提早出門,為市內交通、進站安檢等環節預留充足時間。同時,請看清票面記載的車站站名,避免因跑錯車站而耽誤行程。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經有多個著名景區景點宣布門票售罄。
據九寨溝風景名勝區管理局消息,截至發稿,九寨溝景區10月2日、10月3日、10月4日門票預訂4.1萬張,已達到最大承載量。九寨溝風景名勝區管理局表示,九寨溝景區最大游客承載量為41000人次/天,售罄即止。
此外,通過搜索全國多個熱門博物館的購票預約頁面發現,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湖南博物院10月1日至6日都已約滿,三星堆博物館10月1日至6日的白天票也都已約滿。
編輯|段煉 杜波
校對|湯亞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上觀新聞、新聞坊、周到上海、北京青年報、成都商報、澎湃新聞、長江云新聞、深圳商報、深圳新聞廣播、橙柿互動、公開資料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