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0-14 12:09:04
每經編輯 畢陸名
10月14日上午,市場早盤探底回升,上演深V走勢,滬指領漲。截至收盤,滬指漲1.66%,深成指漲1.64%,創業板指漲0.91%??傮w上個股漲多跌少,全市場超4500只個股上漲。滬深兩市半日成交額9610億元,較上個交易日縮量226億元。
盤面上,化債概念股開盤大漲,光大嘉寶、信達地產、陜國投A、銀寶山新等多股漲停。
軍工股盤中拉升,北方長龍、中航電測、長城軍工、煉石航空漲停。
銀行股震蕩走高,渝農商行、重慶銀行、江蘇銀行漲超5%。
華為概念股探底回升,榮科科技、銀邦股份、福日電子、卓朗科技等10余股漲停。
下跌方面,券商股陷入調整,中金公司跌超7%,東方財富一度大跌超9%,收盤跌近3%。
上午,光伏板塊異動拉升,金剛光伏漲超10%,東方日升、晶澳科技、安彩高科、宇邦新材、中來股份、阿特斯等跟漲。
據上海證券報14日消息,記者從業內拿到的一份《關于召開防止行業內卷式惡性競爭座談會的通知》(下稱《通知》)顯示,光伏行業協會于今天(10月14日)9點在滬召開防止行業內卷式惡性競爭座談會,主題仍是化解出清過剩產能。
《通知》稱,近段時間以來,光伏產品價格持續走低,當前主流產品價格已明顯低于生產成本,行業已陷入低于成本價競爭的惡性局面。為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暢通落后低效產能退出渠道,維護光伏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受會內骨干企業委托,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擬于10月14日在上海組織召開防止行業內卷式惡性競爭座談會,共同研討有序化解供需失衡、出清過剩產能等相關措施。
今年以來,國內光伏行業發展可謂“冰火兩重天”。在制造端與應用端規模擴大的同時,行業也面臨著價格下跌、產值下降的困境。從制造端數據看,上半年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產量同比增長均超32%,但多晶硅、硅片價格下滑超40%,制造端產值同比下降36.5%。
下游應用市場方面,2024年上半年,我國光伏裝機102.48GW,同比增長30.7%??傮w上,新增裝機保持增長但增速回落,且4年來首次出現單月新增裝機同比下降。出口方面,我國光伏產品上半年出口總額186.7億美元,同比下降約35.4%,持續“價減量增”的態勢。
另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國內投產/開工/規劃的光伏項目數量同比下降超75%,超20個項目宣布終止(中止)或延期,企業開工率下降。其中,多晶硅開工率在60%左右,硅片、電池片、組件的開工率在50%~60%。
今日上午,證券板塊盤中上演V型走勢。其中,中金公司盤中一度跌停。不過,11點過后,中金公司打開跌停板,截至收盤跌逾8%。
消息面上,中金公司10月11日公告,公司于2024年10月11日收到證監會《立案告知書》,因公司涉嫌思爾芯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保薦業務未勤勉盡責,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
中金公司表示,公司將積極配合中國證監會的相關工作,并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目前公司的經營情況正常。
據悉,思爾芯IPO欺詐發行案是新《證券法》實施以來,發行人在提交申報材料后、未獲注冊前,證監會查辦的首例欺詐發行案件。今年2月9日,證監會針對上海思爾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科創板IPO中欺詐發行作出行政處罰,思爾芯為達發行條件,2020年虛增利潤占比達118%,該公司及相關責任人被處以1650萬元罰款。
思爾芯于2021年8月提交科創板首發上市申請。作為首發信息披露質量抽查企業,證監會于2021年12月對其實施現場檢查,發現公司涉嫌存在虛增收入等違法違規事項,在公告的證券發行文件中編造重大虛假內容。2022年7月,思爾芯撤回發行上市申請。
消息面上,在10月12日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與三位副部長現場公布的一攬子財政增量政策圍繞穩增長、擴內需、化風險,精準施策、靶向發力,同時留足增量政策空間,一攬子財政增量政策既利當下、更利長遠。
當天,藍佛安在發布會上釋放出完成全年預算目標的清晰信號,并透露將通過地方政府債務結存限額4000億元、加大國有資本經營收益調入規模、使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方式補充財力。
藍佛安表示,疊加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專項資金、稅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藍佛安表示,擬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債務風險,相關政策待履行相關法定程序后再向社會作詳盡說明,這項政策是近年來出臺的支持化債力度最大措施,這是一場及時雨,將大大減輕地方政府壓力,可以騰出更多資源支持經濟發展,鞏固基層“三保”。
藍佛安強調,逆周期調節還有其他政策工具正在進行研究,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赤字提升空間。
另外,財政部副部長廖岷10月12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給,考慮到當前已建待售住房較多,將采取用好專項債收購存量商品房,并繼續用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支持方向進一步優化調整,適當減少新建規模,支持地方更多通過消化存量房方式收購。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上海證券報、公開信息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