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視界 2024-10-15 11:58:41
你現在還發朋友圈嗎?上一次在社交媒體分享生活是什么時候?
周末出門了嗎?年假旅游了嗎?說不定上次拍的照片現在還能發。
當國慶長假結束,“你已過完2024所有法定節假日”,懊喪地刷到有些人還優哉游哉置身山海間,別破防,沒準是“預制朋友圈”。事先策劃并精心制作好圖文素材,選擇在不同時間逐一發布,收獲朋友們幾十上百個點贊。既可以“一天拍完國慶七天朋友圈”,亦可“出去玩一次,回來發五年”。
尼采說:這個世界沒有真相,只有視角。你不必苦苦追問,預制者也主打小耍怡情,和解的世界就此達成。
網絡熱搜截圖
“預制朋友圈”,顧名思義,就是事先制作好內容,然后選擇在特定的時間發布。無論是旅游美照,還是生活趣景,都是個人生活的精心延續。
看似高頻熱詞,實則新瓶舊酒。熟悉的“提前制作,定時發送”,借用了最近火熱的“預制菜”概念,眼球效應疊加。預制菜陷入輿論困境,是因為花了現場制作菜品的價格吃的廉價料理包。據光明網報道,“鍋氣香精”的出現讓預制菜也有了猛火爆炒的煙火氣,讓人大呼受騙。“預制朋友圈”是預制系列最“香”的一次。發布者絕不敷衍,觀看者賞心悅目,只要真相不被戳穿,那就一起比個耶。
“出片為王”的社交需求,捆綁數字生命。“苦了誰也不能苦朋友圈”:明明宅家7天不洗漱不挪窩,卻要發一張精修得連爸媽都不認識的“預制照片”;明明一年到頭讀不了三本書,卻挖地三尺,從“心靈雞湯”預制包里摳出感天動地的文案。畢竟,朋友圈承載的是自己的“臉面”,反映了對于“理想自我”的追求,觀看對象還是眾多的親朋好友、知己故人。數字人生,絕不認慫!
該死的勝負欲和小小點贊,精準拿捏人性。“生日還有一星期,照片已拍好P好,文案排版已完成。”“去年今日,時光都去哪兒了。” 人類天生渴望被社會接受和認可,“被點贊”則是獲得認可成本最小的方式。在獲得點贊的同時,大腦可能會釋放多巴胺,激發人們的滿足感和快樂。對預制者而言,正面情緒體驗在精心籌備中循環往復,由己及彼,快樂加倍。
本質上,“預制”只是形式,讓時間和空間稍加錯位,并不算是“照騙”,但當“預制”屬性昭然若揭時,朋友圈信用值將走低。
看似粉飾完美人設,實則迷失自我。字斟句酌的文案、層層美顏濾鏡,借助社交平臺凹人設,以期維護網絡形象;拒絕接納不完美,在他人審視目光下,掩飾失焦的自己。漸漸活成臆想的模樣,可能讓人沉迷于一個虛幻的自我。當個人評價體系維系在他人的認可之中,情緒掌控的主權即拱手相送,只余無盡的精神內耗。
為刷存在感而“布局”,扭曲人際交往基礎。原本只是朋友間相互了解的平臺,“預制”卻讓高光時刻成為一場精心籌謀,真誠互動蕩然無存。雖然短期內可能提升社交評分,但長期而言,將導致情感聯結缺失。碎片化時代的社交網絡已然凈土變喧囂,多元變無趣:從最初分享快樂一瞬,嬗變成產品宣傳圈、廣告推銷圈、工作展示圈……“說人話”者日稀,過度追求邊界感的社交壁壘正層巒疊嶂。
網絡時代的流量狂歡,一笑而過不必沉溺。討論“預制朋友圈”最多的,是各平臺博主,甚至還發起“挑戰”:一天時間挑戰國慶7天朋友圈,××小時特種兵預制元旦朋友圈,打包提供預制文案和PPT……狂歡過后,除了一地雞毛的網絡垃圾,并不能從中獲得任何有效信息,只有博主和平臺吃到了流量快餐。“你方唱罷我登場”,在流量的裹挾中,為他人作嫁衣,何必呢?
“日漸疏離”的社交場域,真我風采正被設為“三天可見”,如果連你點贊的朋友圈也是一場蓄謀已久的“風景”,只會讓越來越多的朋友變成陌生人。
朋友圈只是生活工具,不能替代積極互動的人際交往。不要生活在精心布置的“樣板房”中,不要迷失在虛擬的點贊和評價中。與人建立真實的社交鏈接,去歌唱、去奔跑、去嬉鬧、去歡笑,感受“真人”交往中的快樂。調整心態,把柴米油鹽過成詩,一樣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無論線上線下,真誠是永遠的必殺技。真實的人生中,無論煩惱或者快樂,都值得被記錄。社交平臺可以被適度美化,但絕對不是永遠“生活在別處”。通過“預制”給人生加濾鏡,并不能減輕社交中的焦慮不安和自我否定。純粹而真摯的友誼,基于尊重與支持雙向奔赴的穩定內核上,無關是否隨時點贊。早已完成點贊KPI的那個人,關鍵時候可能會“已讀不回”。
滿足虛榮淺嘗輒止,借機牟利或引爆信任危機。著名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曾經預言:“在將來,任何人都可以成名15分鐘。”如果“預制”能讓你在朋友圈“功成名就”,偶爾為之也無傷大雅。如若以此扮“白富美”“高富帥”作為牟利路徑,最終不得不用一個又一個的謊言,來掩蓋曾經的謊言,必定會引發社交信任危機,導致崩盤。
別把朋友“圈”在網中間,“破圈”才是好生活。
【本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撰文/閆雯雯 吳德玉 編輯/梁慶 郭書瓊 責編/謝夢 審核/姜明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