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守初心 強“四力” 助發展丨綿陽:新農人逐夢沃野,讓小蔬菜走向大市場

    綿陽市新聞傳媒中心 2024-11-20 18:54:56

    初冬時節,汽車順著柏油馬路駛入綿陽市三臺縣立新鎮高棚村蔬菜現代農業園區,田野間一塊塊綠毯似的菜地鋪陳在眼前,三三兩兩的村民躬身在田間地頭收割、裝菜,忙忙碌碌的身影和來來往往的運輸車輛,交織出一幅“冬閑人不閑”的豐收圖景。

    2.jpg

    “大爺,今年種菜收入怎么樣?”“收入不錯喲,我們只管種和收,有合作社‘撐腰’,根本不愁賣。”11月15日上午,村民萬興保和老伴肖銀芬蹲在自家菜地里收割小白菜,說起高棚村這幾年的變化,老兩口搶著話茬和記者擺起“龍門陣”。

    5.jpg

    “土路變水泥路,又加寬修成4.5米寬的柏油馬路,凍庫建了一座又一座。”在78歲的萬興保眼里,幾十年來,高棚村從沒像如今這樣車來車往。從早到晚,拉菜的三輪車、小四輪、大卡車穿梭在鄉間的柏油路上,還有游客開著小汽車來采摘新鮮蔬果。

    “種了一輩子地,自從大學生崔興江回村帶領大家科學種菜,這條路越走越寬……”萬興保告訴記者,現在28天左右就收割一輪小白菜菜苗,每畝地每輪小白菜毛收入可達到3000元,一年收割7到8輪,每畝地大約收入2.4萬元,老兩口種了5畝地,年收入差不多12萬元。

    崔興江是誰?他是怎樣帶大家科學種菜的?帶著這些疑問,順著萬興保手指的方向,記者在另一垅田間“逮”到了正在幫父母整理菜筐的崔興江。

    7.jpg

    崔興江(左)在菜地里與村民交流

    “一個大學生,怎會想到回村當農民種菜?”記者問崔興江。高棚村素有種菜的歷史,以往都是菜販上門來村里收菜。村民為了賣掉辛苦耕種的菜,經常遭遇菜販“壓價、短秤”。崔興江了解到這些情況后,心里暗自思忖:“我的父母也是菜農,他們辛苦種點菜本就不容易,賣菜時掙不到幾個錢不說,還要看人臉色。我回村當農民,一定要改變這一切。”

    “黨的十八大后,我意識到農村大有可為,更加堅定了回村種菜的決心。”2012年春節后,年僅24歲的崔興江毅然辭職,用自己20多萬元積蓄加上借來的20多萬元資金,回到村里流轉了160畝地,當起了菜農。

    由于不懂技術,加之對市場行情把握不準,種菜的第一年只種了蓮花白和甘藍兩個品種,僅憑一腔熱血莽打莽撞的崔興江便“敗走麥城”,不但成本沒收回,還欠下了30多萬元的外債。

    “看到我種菜虧了本,父親急忙懇請村里的老輩子借錢幫我重起‘爐灶’。”得到了父輩們的支持,崔興江沉下心去向當地農村種菜“土專家”討教經驗,又不厭其煩地跑省市農科院校向專業技術人員虛心學習,不斷夯實自身種植技術。

    同時,他又跑遍了京、津、陜、甘、寧等全國各地去了解市場情況,通過市場需求倒推產業結構,發現小白菜、上海青這類蔬菜“短平快”的特點更適應巿場后,立即調整了種植種類和模式。

    “單打獨斗不得行,還得抱團發展。”調整種植方向后,崔興江的個人腰包鼓了起來,但他又敏銳地捕捉到規?;N植的好處和市場信息的重要性,開始研究市場,在本村成立了立新鎮高棚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發展種植戶,走規模化、合作化的道路。

    6.jpg

    崔興江積極推廣“梯度栽種”蔬菜種植技術,并提出輪種的方法和多元化種植思路,極大提高了鄉親們的經濟收入水平和種植蔬菜的積極性,改變了原來靠種植常規蔬菜謀生“只能勉強填飽肚子”的狀況。

    不僅要種得好,還要賣得好。帶著這個思路,崔興江綜合分析綿陽市民對蔬菜的巨大需求和當地交通便利、運輸快捷、蔬菜新鮮等優勢,開辟綿陽、廣安、南充、成都、重慶等地的蔬菜市場。2017年,還進一步開拓到寧夏、甘肅、山西、陜西等地,并以新景蔬菜專合社為載體,推行“六統一分”模式,打響“御新景”蔬菜品牌。

    2020年,崔興江當選為高棚村黨委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他除主動學習并分享育秧、栽種、施肥、除病蟲害等種菜技術和銷售經驗,還免費為鄉親們提供技術和物資。在他的指導引領下,高棚村家家戶戶都是種菜能手,爭相加入合作社“抱團發財”。合作社從最早僅12戶12人參與,到現在已發展到424戶437人;去年,該村年產值突破6500萬元,蔬菜面積發展到2400余畝。還打開了國際市場,成功搭上中歐班列,銷售到哈薩克斯坦等中亞五國。

    4.jpg

    高棚村的蔬菜種植還輻射帶動了周邊產業發展。去年,立新鎮蔬菜種植面積達5萬畝,蔬菜日產銷量約400噸,全年產值達2.5億元。由于抓住了市場營銷這個現代農業的“牛鼻子”,蔬菜不僅暢銷川內市場,還遠銷重慶、陜西、廣東等地。尤其是繼2022年“綿品出川”活動與東莞市成功簽訂950萬元定向采購合同后,立新鎮的蔬菜銷售渠道進一步打開,不僅成功闖入香港市場,還通過中歐班列銷往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5個國家。

    記者手記

    “現在國家政策越來越好,年輕人有想法又有闖勁,我們老年人跟著干也不能輸了‘伙食’(干勁)……”采訪快結束時,老黨員萬興保意氣風發地對記者說。冬日溫暖的陽光灑在老人花白的頭發上熠熠閃光,在他身后,幾只鳥兒掠過菜地又飛向天空,變幻成好看的隊形……

    頭雁領航,群雁齊飛。從土生土長的農村娃跳出“農門”考上大學端上“鐵飯碗”,從菜農到帶領大家共同致富的“領頭雁”,崔興江用雙手和智慧生動地書寫了返鄉“新農人”逐夢田野的故事,逐漸蛻變成鄉村“興農人”。

    (張輝 涪江觀察記者 李春梅 王何力/文 胥江/圖)

    責編 胡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