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24 07:23:54
據央視新聞報道,俄羅斯政府當地時間11月23日發布消息稱,將于2024年12月1日至2025年5月31日臨時禁止廢舊貴金屬出口。
每經編輯 畢陸名
據央視新聞報道,俄羅斯政府當地時間11月23日發布消息稱,將于2024年12月1日至2025年5月31日臨時禁止廢舊貴金屬出口。
今年9月11日,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表示,俄羅斯應考慮限制鈾、鈦和鎳等戰略性原料出口,以反制西方對俄制裁。普京與總理米哈伊爾·米舒斯京等政府高級官員會面時說:“俄羅斯在一些戰略性原料的儲備方面居世界領先地位……我們向全球市場大量供應這些原料。而供應給我們的一些商品卻受管控。好吧,或許我們應該考慮對某些原料的出口實施某些限制,比如鈾、鈦和鎳。”
他強調,相關限制舉措不必“明天”開始,必須以不損害俄羅斯自身經濟利益為前提。此外,俄羅斯還可以限制其他一些大宗商品出口。按照普京的說法,俄羅斯擁有約占世界22%的天然氣儲量、23%的黃金儲量和55%的鉆石儲量。
一些分析師說,盡管如此,俄羅斯仍然是世界主要礦產資源供應國,削減或停止出口可能會造成混亂。俄羅斯迄今仍為美國第三大鈾供應國。美國核電站依賴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供應大約一半的鈾,其中俄羅斯鈾2023年占比達到27%左右。今年5月13日,美國總統約瑟夫·拜登簽署一項法案,禁止美國進口俄羅斯生產的低濃縮鈾,旨在“降低進而最終消除”美國民用核能領域對俄依賴。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11月23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第三屆“烏克蘭谷物”國際糧食安全會議框架內與外國媒體交談時表示,完全有可能在2025年結束沖突。
澤連斯基表示,至于沖突何時結束,需要看俄羅斯希望這場沖突何時結束,此外,還需要美國的立場更加堅定,“全球南方”國家與烏克蘭站在一起。他還表示,這條道路雖然困難,但他相信2025年完全有機會做到這一點。
俄羅斯國防部23日發布消息稱,俄軍使用伊斯坎德爾導彈擊毀第聶伯羅機場一架烏軍米格-29戰機。俄國防部稱,包括地勤人員在內共造成烏軍15人死亡。烏克蘭方面對此暫無回應。
俄羅斯國防部11月23日通報稱,俄軍在多個戰線發動攻勢并擊退烏軍多次反攻,擊毀包括2輛德制“豹”式坦克在內的坦克、裝甲車、美制M119火炮等各型裝備近20臺,并摧毀烏克蘭空軍1架米格-29戰機。俄防空部隊擊落59架攻擊型無人機。
同一天,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發布戰報稱,截至當天下午,前線地區發生125次戰斗,前線局勢依然緊張,特別是庫拉霍沃和波克羅夫斯克方向最為激烈,烏軍正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俄軍突破。
另據路透社援引烏克蘭總參謀部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烏克蘭8月突擊俄羅斯庫爾斯克地區,最多時控制了俄方約1376平方公里領土,目前俄方已奪回超過40%領土。對此,俄國防部暫未作出回應。
據新華社11月20日報道,俄羅斯國防部19日確認俄境內目標遭到烏克蘭使用的美制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襲擊。這是美國近日放松援烏遠程武器使用限制后烏軍首次使用ATACMS對俄本土發動打擊。俄總統普京同日簽署總統令,批準更新后的《俄羅斯聯邦核威懾國家基本政策》。
關于美國放松援烏遠程武器使用限制對戰場局勢的影響,英國廣播公司分析稱,這將迫使俄方將武器裝備后撤至遠離前線的地區,拉長俄軍供給線和空中支援線,增加其作戰難度和成本。英國皇家三軍研究所分析師杰克·沃特林表示,允許烏克蘭使用遠程導彈可以延緩俄羅斯在戰場上取得進展。前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幫辦伊夫琳·法卡斯認為,使用美制遠程導彈攻擊俄重要目標將有助于提升烏軍士氣。
不過,不少專家和媒體認為,美國對烏“松綁”其實很難影響俄烏沖突的總體走向。美國《華盛頓郵報》分析,美方“松綁”之舉作用有限,因為俄方對此早有預見,并于今年早些時候將其大部分戰機和其他裝備后撤,超出了ATACMS的打擊范圍。此外,俄方已顯示出強大的攔截能力,而烏克蘭能從美國獲得的遠程武器有限。
美國“國防優先”組織軍事分析事務主任珍妮弗·卡瓦納指出,烏克蘭面臨的最大障礙是缺乏訓練有素、隨時待命的人員,這是“美國及其歐洲盟友都無法解決的挑戰,也是世界上所有武器都無法克服的挑戰”。
與此同時,不少歐洲國家擔心美國“松綁”之舉導致局勢進一步升級,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國均已就此表達了反對意見。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18日主持歐盟外長會議后表示,歐盟各國外長就美國放松援烏遠程武器使用限制進行了討論,但各方持不同看法,未能形成統一立場。
此外,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多次批評拜登政府對烏克蘭軍事援助規模過大,不排除其上臺后調整上述“松綁”措施的可能。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新華社
封面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