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28 20:08:18
11月25日,全市場首只央企ESG主題ETF投資基金成立,首發募集資金8.76億元。該ETF跟蹤中證誠通央企ESG指數,由融通基金發行。當前,ESG主題ETF產品數量不多且規模有限,僅4只產品自成立以來收益為正。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副院長施懿宸表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可通過投資這種ETF實現市值管理。
每經記者 黃宗彥 每經編輯 文多
近日,全市場首只央企ESG(環境、社會、治理)主題的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以下簡稱ETF)投資基金成立,首發募集資金8.76億元。據發行方融通基金透露,該ETF跟蹤中證誠通央企ESG指數,指數標的選取自中證ESG評價三個維度計算綜合得分最高的50只央企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當前ESG主題ETF產品數量不多,且規模有限。經統計,算上聯接基金(場外基金)在內共有13只產品,總規模為14.83億元(截至11月28日)。此外,這13只產品中,僅有4只產品自成立以來收益為正,且均在今年成立,而2021年成立的5只產品,負收益率在兩位數以上。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副院長施懿宸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國內的綠色溢價或ESG因子是政策驅動的,與政策的重視程度有關。2020年和2021年政策對綠色能源的重視程度較高,但到了2022年和2023年,由于俄烏沖突的地緣政治影響,這種重視程度有所下降。
同時,他認為,隨著監管層對上市公司ESG能力建設的要求不斷提高,以及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本身的市值管理需求,他們也可以通過參與投資這種ETF來實現市值管理。如果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能夠提升在國際上的ESG評級,也能吸引更多海外資金關注這些低估值的潛力股票。
11月25日,融通基金公告稱,融通中證誠通央企ESG ETF成立,該基金首發募集資金8.76億元。據了解,該產品為全市場首只以央企ESG為主題的ETF,跟蹤的是中證誠通央企ESG指數。
融通基金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根據中證指數公司官網公布的《中證誠通央企ESG指數編制方案》,中證誠通央企ESG指數從國務院國資委下屬央企上市公司中,選取中證ESG評價三個維度計算綜合得分最高的50只央企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注重環境保護、積極回饋社會、公司治理優良、踐行高質量發展理念的央企上市公司證券整體表現。
“有別于大部分ESG指數的加權方式使用市值或類市值加權,中證誠通央企ESG指數創新性使用ESG得分排序加權的編制方法,爭取最大化提升指數ESG得分和權重,使得中證誠通央企ESG指數的‘ESG純度’高。”融通基金稱。
據了解,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近年一直被監管層視為踐行ESG理念的“排頭兵”。去年,國資委辦公廳發布《關于轉發<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專項報告編制研究>的通知》,助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專項報告編制工作。今年6月,國務院國資委發布《關于新時代中央企業高標準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強調央企需要切實加強ESG工作,將ESG工作納入社會責任工作統籌管理。
在投資價值方面,不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長期處于低估值狀態,公司的業績表現并未在股價方面完全體現。
在施懿宸看來,隨著監管層對上市公司ESG能力建設的要求不斷提高以及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本身的市值管理需求,他們也可以通過參與投資這種ETF來進行市值管理。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當前國內市場上有13只關于ESG主題的ETF,總體規模為14.83億元。從收益表現來看,僅有4只基金自成立以來獲得正收益,成立時間均為今年,而2021年成立的5只基金的負收益率達到兩位數。從持有期來看,ESG因子似乎并沒有體現出長期價值。
施懿宸分析說,國內的綠色資產或ESG因子是政策驅動的,溢價程度與政策的重視程度有關。2020與2021年國家政策對綠色能源的重視程度很高。但隨著俄烏沖突影響,傳統的化石能源或者棕色資產明顯更受關注。
“我們希望在未來,ESG因子不單是由政策,而是由市場來驅動的。但是現在的ESG投資規模較小,說明投資人不是那么在意ESG因子的有效性。當然,國內的ESG投資還需要有一個培養的過程,需要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施懿宸表示。
數據來源:Wind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13只ESG主題ETF中,有不少跟蹤的是滬深300 ESG基準指數,其成分股中不乏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特點是低估值、分紅穩定,與ESG強調的長期價值投資理念十分適配。
對此,施懿宸認為,盡管央企的股份規模較大且股票流動性較好,但在國際評級上的表現并不理想。這背后有多重原因,包括國際標準與中國標準之間的差異。具體來說,中國的一些特色指標,如“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等,與國際標準存在差異,這些因素導致國外評級機構可能低估了央企的評級。
“為了吸引北上資金或國外資金,央企需要在國際評級上有所提升,更加國際化。這意味著央企需要在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同時,改善自身的管理和運營,以提高其在國際投資者眼中的吸引力。這不僅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通過提升國際評級,央企可以更好地融入全球資本市場,吸引更多的外資投資。”施懿宸說。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46703007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