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09 22:25:27
每經記者 石雨昕 每經編輯 陳 旭
12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11月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
數據顯示,11月,全國CPI同比上漲0.2%。其中,城市上漲0.1%,農村上漲0.2%;食品價格上漲1.0%,非食品價格持平;消費品價格持平,服務價格上漲0.4%。1~11月平均,全國CPI比上年同期上漲0.3%。
視覺中國圖
11月,全國PPI同比下降2.5%,降幅比上月收窄0.4個百分點,環比由上月下降0.1%轉為上漲0.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2.5%,環比下降0.1%。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11月PPI環比漲幅半年來首度實現轉正。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解讀數據時表示,11月,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協同發力,國內工業品需求有所恢復,PPI環比由降轉漲,同比降幅收窄。
CPI同比漲幅回落
數據顯示,11月,全國CPI同比上漲0.2%,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從環比看,CPI下降0.6%,降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在上年同期基數大幅下沉的背景下,11月CPI同比漲幅較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至0.2%,低于市場預期,主要原因是受當月氣溫偏高影響,蔬菜、水果供應增加,價格水平大幅下降,帶動食品價格走低,拖累整體CPI同比漲幅低位回落。實際上,當月食品之外的其他商品和服務價格走勢平穩,同比漲幅較上月有所回升。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員王運金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11月平均氣溫相對較高、冷空氣偏少,天氣因素對蔬菜、鮮果、水產品等的生產與運輸影響較少,供應相對充足,價格出現回落,是CPI環比下降0.6%的主要影響因素。
董莉娟表示,11月食品價格環比下降2.7%,降幅超近10年同期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11月,全國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冷空氣過程偏少,利于農產品生產儲運,食品中鮮活食品價格大多超季節性下降,其中鮮菜、豬肉、鮮果和水產品價格分別下降13.2%、3.4%、3.0%和1.3%,合計影響CPI環比下降約0.46個百分點,占CPI總降幅約八成。
展望12月,王青表示,伴隨食品價格下跌的拖累效應減弱,以及支持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等存量政策持續顯效,再加上近期樓市回暖,居民消費需求會進一步回升,預計物價上漲動能會有所改善,其中CPI環比有望由負轉正,CPI同比漲幅有望升至0.4%左右。
王運金表示,11月物價指數增長仍相對緩慢,一攬子增量政策效果顯現仍需一段時間。預計年底仍將持續加大調控力度,積極財政政策將持續加大對餐飲、旅游、汽車、家電等的消費補貼力度,改善民生,增加重點產業與核心領域的財政支持力度;穩健貨幣政策將繼續推動市場貸款利率下行,增加流動性供給。
PPI環比由降轉漲
數據顯示,11月PPI環比由上月下降0.1%轉為上漲0.1%。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0.1%,漲幅與上月相同;生活資料價格由下降0.4%轉為持平。
王青表示,11月PPI環比實現回正,主要受生活資料價格拉動,當月生活資料PPI環比持平,較上月的下跌0.4%明顯改善,背后主要是受消費品以舊換新等促消費政策拉動,耐用消費品需求改善,提振價格環比上漲0.2%,大幅好于上月的下跌1.1%,其中,汽車制造業PPI環比降幅由上月的-0.9%收窄至-0.1%。
“11月PPI環比回升,主要由于一系列增量政策與存量政策協同顯效,國內部分工業品需求得到恢復。如房地產、基建項目加快推進,帶動水泥、玻璃、鋼材、有色金屬等工業產品價格上漲。”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溫彬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不過,國際原油價格下行,導致石油相關行業價格下行。受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國內企業開展大力促銷活動等因素影響,部分裝備制造業價格下降,導致PPI環比雖然轉正,但仍低于歷史同期平均水平。
數據顯示,11月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價格上漲1.2%,其中水泥制造價格上漲6.2%,玻璃制造價格上漲1.8%;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1.2%,其中鋁冶煉價格上漲5.6%;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0.2%。燃氣生產和供應業價格上漲0.7%,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價格上漲0.3%。
王運金表示,有色金屬材料及電線類、建筑材料及非金屬類分別實現1.2%、1.6%的環比漲幅,與政策推動房地產市場恢復與加快基建項目建設有關。國際原油價格下行,帶動我國石油相關行業價格下降;化工原料類、燃料、動力類、農副產品類、木材及紙漿類環比降幅較大,國內工業生產與消費擴張仍需政策持續發力。
溫彬表示,11月PPI同比環比均有改善,體現出一攬子增量政策對生產端的帶動作用。不過,從CPI同比環比漲幅均回落來看,國內總需求仍然偏弱,居民消費信心較低,工業生產回暖基礎仍不牢固,政策仍需繼續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目前,促進物價合理回升成為央行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預計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寬松,并配合財政政策與其他政策,以提振居民消費,擴大內需,扭轉市場主體預期,增強經濟內生動力。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