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10 21:52:48
每經記者 張壽林 閆峰峰 章光日 石雨昕 張懷水 每經編輯 易啟江 馬子卿 吳永久 陳星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5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后破,系統集成、協同配合,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打好政策“組合拳”,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
視覺中國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本次中央政治局會議的表述中,首次提出“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同時,近14年來,中央首次定調“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9日會議通稿內容發布之后,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迅速拉升超4%,港股尾盤也出現大漲,恒生科技指數收盤漲幅為4.3%,恒生指數漲幅為2.76%。而從10日A股市場的表現來看,三大指數悉數收漲,其中滬指漲0.59%,深成指漲0.75%,創業板指漲0.69%。
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
會議指出“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被認為是歷史上首次提出。
對此,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文字采訪時表示,關于明年的宏觀政策安排,本次會議的政策基調較去年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更為積極。具體來看,本次會議要求“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去年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則要求“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這意味著明年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將較今年進一步加大。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應是歷史上首次在重大會議中提出,其主要內涵是貨幣和財政政策突破傳統框架束縛,如采用新的貨幣政策工具、大量發行特別國債、赤字率大幅抬升等。
啟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會議首次提出“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體現出政府將以更加有力的逆周期政策,來應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多重壓力和外部沖擊的挑戰,整體來看明年宏觀調控政策將是超常規的,一系列有力度且有儲備的宏觀政策落地將值得期待。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文字采訪時表示,2025年的“超常規”逆周期調節可能體現在政策思路更加積極、工具更加豐富、操作力度更大、更有針對性、更具綜合性等多個方面。具體來看,政策工具操作規模將持續加碼,如實現赤字率4%的突破,大規模增加財政赤字;發行更大規模的特別國債;實施更大力度的降準,釋放更多流動性;實施更大幅度的降息,推動社會融資成本持續下行。
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
會議指出“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相較于往年,突出“更加”。
對此,董忠云表示,今年包括財政政策在內的宏觀調控政策已經明顯轉向積極,本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也顯示積極財政的力度將在目前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目前市場高度期待的是政府發債融資和財政支出進一步擴張,包括在民生、地產、消費等領域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潘向東表示,這突出了財政更加積極作為的基調。預計明年赤字率、新增專項債和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規模均將明顯提升,進而體現出“更加積極”。
連平預計,2025年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推出更大力度的措施。比如,全年有望安排赤字率4%至4.5%,赤字規模5.5萬億元以上,以釋放政策加碼信號、穩定預期、增強信心;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規模有望超過11萬億元,著力補充地方財力,支持地方持續加大財政支出規模,加快各項措施落地進度、增強積極財政政策效應;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規模有望超過3萬億元,涉及增值稅、所得稅、購置稅、契稅、出口退稅等,將更加重視結構性減稅降費,重點支持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先進制造業、小微企業、購房購車大宗消費、出口等領域。
王青預計明年目標財政赤字率會上調至4.0%左右,赤字將主要由中央財政承擔;新增地方專項債規模預計會擴大到7萬億元左右,這包含了2.8萬億元化債額度;預計明年除了發行1萬億元左右特別國債補充大行資本外,超長期特別國債還會繼續發行,估計發行規模會提高至1.5萬億元到2萬億元,除繼續支持“兩重”投資外,對“兩新”的支持力度會加大到6000億元左右。這將對2025年擴投資、促消費形成強有力的支撐。
潘向東表示,會議提出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反映出明年政策力度將強于今年。明年將繼續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和政策取向,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調控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降低企業和居民綜合融資成本。隨著貨幣政策基調轉向“適度寬松”,預計央行降準、降息和結構性政策工具規模力度都將加大。
貨幣政策重回“適度寬松”
近14年來,中央首次定調“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是近14年來首次。
婁飛鵬分析認為:“近年來,貨幣政策作為重要的宏觀調控政策,在保持總體穩健的情況下,綜合考慮總量和結構、穩增長和防風險、以我為主兼顧內外平衡,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有力地支持了經濟社會發展。”
婁飛鵬指出,當前,我國經濟在恢復發展的同時,仍然面臨預期偏弱、需求不足等問題,需要貨幣政策更好地發揮宏觀調控作用穩定經濟增長,擴大內需等。婁飛鵬說:“物價水平總體較低也為貨幣政策寬松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貨幣政策將通過降準、降息、公開市場操作等總量工具,以及用好現有的結構性政策工具,并根據需要創新的政策工具等,加大調控力度,加大逆周期調節,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記者注意到,11月8日央行發布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時,權威人士指出,貨幣政策將堅持支持性立場。今年以來,貨幣政策名義上是穩健,實際是適度寬松的。
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會議指出,要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本次會議提出“大力提振消費”,并將其放在了更加靠前的位置。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燕生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這是將擴內需放在了戰略性和全局性的高度來貫徹和落實。大力提振消費首先要解決收入問題,收入的增長對擴大消費來說非常重要。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大力提振消費,意味著中央高度重視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并且決心通過系統性的支持措施,使潛在消費需求轉化為有效需求,支持穩增長和穩就業。
“大力提振消費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張建平認為,既包括加強社會保障覆蓋面和力度,讓居民敢于消費,也包括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提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讓居民有能力去消費。國家層面則要打造消費的新業態和新場景,通過優化消費的各種條件來使得消費者在衣食住行方面,特別是在服務消費方面可挖掘的潛力得到釋放。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這意味著擴內需不再是單一的舉措,而是消費、投資,包括政府購買都要提振。政府支出方面,對于基建的投資力度要加大,財政政策的支持力度也要進一步擴大。
張燕生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就是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要解決消費能力和信心不足兩大問題。
潘向東表示,相較去年,本次會議擴內需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次序做了調整,顯示出明年經濟工作將會向穩增長方面傾斜。
張建平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要求我們要挖掘消費內需的潛力,特別是現在服務消費需求增長迅速,動能充沛,相關的服務業發展也要加速,服務貿易擴大開放要繼續推進,從而支持消費潛力的釋放。
“另外,國家支持以舊換新的政策要延續。”張建平認為,全方位擴大內需,要努力擴大固定資產投資,無論是老基建還是新基建,包括重點產業的支持,以及農田水利、生態環境的改善,都需要增加新的投入。
高層頻頻關注資本市場
9日,當中央政治局會議通稿發布之后,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迅速拉升超4%,港股尾盤也出現大漲,恒生科技指數收盤漲幅為4.3%,恒生指數漲幅為2.76%。從資本市場的反應來看,投資者對于本次會議整體表達了積極態度。
對于投資者來說,相較于2023年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本次中央政治局會議的通稿內容中,有四個提法變化值得重視:首先是“穩住樓市股市”,而在2023年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的通稿中并未出現類似的表達;其次是貨幣政策方面,由“穩健的貨幣政策”改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再者是財政政策方面,由“積極的財政政策”改為“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最后是“超常規逆周期調節”,而2023年的提法為“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
對于A股市場來說,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變化,構成了間接利好;而“穩住樓市股市”這一提法,無疑是一種直接利好,有望繼續提升投資者的信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這是中央政治局會議半年內第三次提及與資本市場相關的內容。
此前,在2024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出“要統籌防風險、強監管、促發展,提振投資者信心,提升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
隨后,在2024年9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出“要努力提振資本市場,大力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險、理財等資金入市堵點。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穩步推進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臺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政策措施。”
從“提升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到“要努力提振資本市場”,再到此次提出的“穩住樓市股市”,顯示出高層對于提振資本市場的決心和定力。
那么接下來的A股又將如何演繹?今年9月底至10月初的A股表現,是否值得投資者借鑒?以上證指數為例,9月24日開盤不足2800點,到了10月8日,盤中最高點達到3674.40點。
政策超預期是驅動9月底A股市場放量大漲的關鍵。9月24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一攬子政策,涉及資本市場、房地產等領域,發布會當天,A股市場拉出長陽,緊接著,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的重磅利好出臺,信心大振的場外資金蜂擁入市,正式確立了市場的轉勢。
業內人士認為,由于下半年三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應的股指位置明顯不同,A股更大概率是走出慢牛特征,而政策受益板塊將是投資重點。
貨幣寬松哪些板塊受益更多?
據中信證券梳理,這是自2011年以來首次將貨幣政策的定調定為“適度寬松”。那么本次中央政治局會議的通稿中,貨幣政策基調調整至“適度寬松”,在資本市場上,哪些板塊行業會受益更多呢?
據中信證券研報,貨幣寬松主要從增強市場流動性,降低無風險利率、抬升估值,以及減少財務費用這三方面影響股市,而從行業表現來看,地產建筑、金融和信息技術,這三個對流動性和利率水平最敏感的板塊表現較優,而防御性較強行業表現則一般。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會議重點提到穩住樓市和股市,這意味著將穩樓市和股市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貨幣寬松背景下,受益較多的行業之一就是房地產。參考過去貨幣寬松背景下的行業表現,中信證券判斷,在美聯儲降息,中國央行也繼續加碼貨幣寬松的背景下,從財務角度,地產板塊的償債能力將有所提升。從總債務角度看,地產行業內公司負債金額較大,資產負債率較高,其財務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相對較高,貨幣寬松背景下,行業內公司財務費用面臨下降,償債能力有所提升。
王青判斷,2025年,以下調居民房貸利率、增加房企信貸投放、加快推進貨幣化安置方式實施城中村改造和專項債資金收購保障房為代表,供需兩端的房地產支持政策還有進一步加碼空間,其中的關鍵是把計入物價因素后仍然偏高的實際居民房貸利率降下來。
受益較多的另一個板塊就是金融板塊。更具體一些,則是券商和保險。據中信證券研報,券商板塊具有極強的β屬性,也就是說其具有比市場整體更大的波動性,市場交易額和市場表現對行業都有巨大影響。在貨幣寬松背景下,除了充裕的流動性為股市帶來增量資金,無風險利率的下降也提高權益類資產的估值。除券商以外,保險行業的盈利周期也與市場表現有較強的相關性,股市上行顯著提升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
除了房地產、金融外,信息技術板塊也是受益較多的板塊之一。信息板塊類似于券商板塊,都具有極強的β屬性,就是在市場下跌的時候跌幅大,而在市場上漲的時候漲幅也大。因此,在市場條件好轉的時候,比如貨幣政策寬松,資金往往會選擇該板塊進攻,信息技術板塊會直接受益于利率的下行。此前,中信證券計算了過去兩段時期內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與美股各行業市盈率的相關性,發現信息技術行業的估值顯著受益于利率下行。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