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17 17:43:34
近年來,生長激素市場受到集采政策的影響,新競爭者的加入改變了原有的市場競爭格局。數據顯示,中國生長激素市場規模已超過100億元,未來預計將以13.7%的年復合增長率繼續擴大。盡管如此,目前該市場的滲透率仍不足5%。規范化的早期干預和長期治療對于提高治療效果至關重要,而長效生長激素因其更便利的使用方式,正逐漸成為市場的新趨勢。
每經記者 林姿辰 每經編輯 張海妮
近日,拳擊奧運冠軍的妻子冉瑩穎在社交平臺自曝,因11歲兒子身高只有136.6cm,感到十分焦慮,決定給他打生長激素。
隨后,相關詞條沖上熱搜,A股生長激素龍頭長春高新(000661.SZ)的股價卻“無感”,12月16日微跌0.88%,較3年前近500元/股的歷史最高價已跌去約八成。
一方面,生長激素聯盟集采的消息降低了投資者對公司的業績預期,另一方面,以維昇藥業、特寶生物(688278.SH)為代表的生長激素廠家正加速推進長效生長激素產品的上市,國內長效水劑“一家獨大”的競爭格局或很快被打破。
在業內人士看來,生長激素市場仍有很大挖掘空間。近日,維昇藥業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盧安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國內生長激素市場規模已經超過100億元,產品的滲透率不及5%,長效生長激素市場比較“不卷”。
生長激素是由人體腦垂體前葉分泌的一種肽類激素,在人體生長發育中起著關鍵性作用。而注射用生長激素,也被稱為“增高針”,是通過基因重組技術生產的藥物,可以明顯促進兒童的身高增長。
根據維昇藥業招股說明書,人生長激素治療可以解決多種適應癥,包括PGHD(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癥)、特發性矮小癥、小于胎齡兒、努南氏癥候群、透納氏癥候群和普拉德-威利癥候群。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23年中國的人生長激素市場規模為116億元,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28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3.7%。2023年,中國在全球人生長激素市場占據最大份額,超過美國,占全球市場的34%。
不過,該藥物在中國的滲透率并不高。以18歲以下患者中最常見的PGHD為例,2023年,中國PGHD的患病人數為340萬例,但估計治療率只有5.3%。
據盧安邦觀察,在美國,生長激素藥物的市場主要依賴于商業保險,按適應癥給付,兒童一旦確診存在生長激素缺乏癥,就會遵醫囑開始使用生長激素,規范化治療通常較早開始介入,一般在6~8歲之間,且持續治療周期較長,平均用藥時間為3~5年。在中國,生長激素市場以自費藥為主,兒童的初次診療時間相對較晚,家長發現孩子身高較矮時才開始尋求醫療幫助,因此治療周期也較短,平均1年半,許多孩子還有較大的生長潛力未被充分挖掘。
“雖然產品有所謂的‘消費品’屬性,但我想特別提到的是這是一個非常嚴謹、嚴肅的處方藥,需要臨床醫生結合經驗和生化指標,最終依據國家的診療指南用藥,這是非常明確的。”盧安邦提醒。
目前,國內上市的大多數人生長激素療法均為短效粉劑及短效水劑,相關生產商包括長春高新子公司金賽藥業、安科生物(300009.SZ)、上海聯合賽爾、諾和諾德等,產品獲批的多種適應癥包括生長激素缺乏癥、重度燒傷、努南氏癥候群及(或)透納氏癥候群,競爭較為激烈,且承受著集采降價的壓力。
由于尚未納入集中帶量采購范疇,長效人生長激素劑型產品成為相關企業的競爭焦點。目前,長春高新子公司金賽藥業的“金賽增”是國內唯一一款獲批上市的長效生長激素,同時也是世界范圍內唯一的PEG(分支型聚乙二醇)化長效生長激素。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長效水針在金賽藥業收入結構中所占比重逐漸上升。2023年金賽藥業營業收入約為110億元,生長激素的銷售占比約為90%,而在生長激素的銷售中,長效水針占比提升至29%。
而從市場發展來看,短效生長激素每日給藥到長效生長激素每周給藥的轉變,也是必然趨勢。盧安邦表示,患者使用日制劑的漏針情況比較嚴重,難以堅持完成每天一次的注射治療,一周漏一次以上的概率高達20%以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療效。
盧安邦還表示,公司在研的隆培促生長素是截至目前唯一優效于生長激素日制劑的長效生長激素。根據維昇藥業招股說明書,隆培促生長素針對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癥開展的中國3期關鍵性試驗已于2022年4月完成,BLA(生物制品許可申請)已于2024年3月獲國家藥監局受理,公司預計獲批時間為2025年。
另外,特寶生物長效生長激素產品的境內生產藥品注冊上市許可申請已于2024年1月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受理,國內長效生長激素一家獨大的格局即將生變。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19775669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