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生態環境部答每經問:2024年發現大氣環境領域弄虛作假、嚴重超標排放等突出違法問題2600多個

    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24 15:57:55

    在大氣環境領域,生態環境部充分發揮無人機、走航車、便攜執法檢測儀等裝備的優勢,形成七大業務場景,以及相應的線索識別算法庫、規則庫,實現了“帶著線索去,瞄準問題查”。2024年監督幫扶共推送線索1.5萬余條,發現問題2.2萬個,其中弄虛作假、嚴重超標排放等突出的違法問題有2600多個。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星    

    ??12月24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生態環境部在依靠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賦能,推行非線上執法、無感式執法方面有哪些具體的舉措和做法,各地形成了哪些探索經驗?圍繞這些疑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生態環境部提問。 

    對此,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趙群英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年來中央持續推動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明確要求進一步規范涉企執法監管行為,積極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我們堅決貫徹中央精神,同時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等文件要求,持續優化執法機制和方式,加快推進智慧執法。”

    生態環境部舉行新聞發布會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將持續推動非現場、無感式監管執法

    趙群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生態環境部門針對典型場景實行非現場、無感式、穿透式執法,對突出違法問題利劍高懸,對合規守法企業無事不擾,大幅減少了打卡式、低效率的檢查,取得積極的進展和成效。

    比如在大氣環境領域,圍繞打造信息化助力非現場執法應用范例的目標,以重點區域空氣質量改善監督幫扶為主戰場,深度融合環境質量監測、污染源監控、衛星遙感等各類環境信息,充分發揮無人機、走航車、便攜執法檢測儀等裝備的優勢,形成七大業務場景,以及相應的線索識別算法庫、規則庫,實現了“帶著線索去,瞄準問題查”。2024年監督幫扶共推送線索1.5萬余條,發現問題2.2萬個,其中弄虛作假、嚴重超標排放等突出的違法問題有2600多個。

    在水環境方面,2024年以來,相關部門融合污染源自動監控、衛星遙感,涉水熱點網絡信息等數據信息,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方法,向各地精準推送問題線索769個,查處違法問題359個,移送公安刑事立案14件。

    在固體廢物方面,充分發掘固廢監管數據信息、綜合網絡平臺監控和衛星遙感數據,建立了“1+N”危險廢物數智化線索識別技術體系,形成23種線索識別模型。2024年推送危險廢物違法線索817條,確認并落實整改344個問題,立案調查30件。

    與此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發布會了解到,各地積極推動智慧監管能力建設,全國各?。▍^、市)均已發布了非現場執法監管制度性文件,也形成了一些典型的做法。

    比如江蘇省完善法規制度,升級監管平臺,開發數據模型,推動聯勤聯動,組建“1(省)+13(地市)”非現場執法專業化數據戰隊。河北省唐山市整合自動監測、分表計電等13類數據資源,構建非現場監控預警平臺,實現“日常不擾,無據不查,輕微不罰”,依托數智平臺線索發現環境違法問題占到總數的76%。這些做法為全國非現場執法監管體系的建設提供了非常好的經驗。

    談及下一步計劃,趙群英表示,將堅持以科技創新賦能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持續推動非現場、無感式監管執法,既顯著提升執法的精準度,有效解決基層人少事多的突出矛盾,又切實減少對企業不必要的干擾,為企業減輕負擔。

    加快推進《生態環境監測條例》制定 

    今年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多批第三方監測數據造假的典型案例,生態環境執法部門如何加強對數據造假的執法監管水平?

    對此,趙群英表示,生態環境部一直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監管工作,始終把打擊生態環境監測數據造假、提高監測數據質量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基礎性工作。特別是對監測數據造假,保持“零容忍”的態度,堅決予以打擊。

    自2022年10月以來,生態環境部聯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開展專項整治,共查處1968家弄虛作假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移送刑事案件167起,公開曝光62個典型案例,起到了強大的震懾作用。

    今年10月公開通報的山西方創公司、西安科納公司兩起刑事案件就是發生在第三方機構監測過程中的弄虛作假問題,造假手段和方式非常典型,可以概括為“不到現場、到了不采、采了不測、測了篡改”。

    一是不到現場,坐在辦公室就系統造假,并出具虛假的監測數據和報告;二是到了不采,檢測人員到現場后進行“表演式”采樣,假采樣或者少采樣,到實驗室內偽造數據;三是采了不測,主要表現為故意更換、遺棄監測樣品,出具與所采樣品無關的監測數據和報告;四是測了篡改,主要是在分析測試或編寫報告環節篡改數據。

    針對如何從根源上解決造假問題,趙群英表示,首先是加強部門聯動。生態環境部會同市場監管總局著力推動建立長效監管機制,研究聯合開展第三方監測機構檢查工作指南。連續多年聯合最高檢、公安部以及最高法,舉辦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培訓班,聯合研究制定辦理刑事案件證據指引,解決難點、堵點問題,打通“兩法”銜接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其次,強化技防體系。積極探索運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術,進行穿透式監管。同時,推動建立針對環境監測活動“人、機、料、法、環、測”的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通過應用視頻監控、北斗定位、數據和參數直聯直采等技術,強化技術防控,實現“現場可視、設備可溯、監測可控、樣品軌跡可追”。發揮技術優勢,破解打假難題,提升監管執法效能。

    與此同時,加大立法供給。目前,生態環境部正配合司法部加快推進《生態環境監測條例》制定工作。條例將以打擊監測數據造假為重點,推動賦予生態環境部門打假處罰權限,進一步壓實排污單位數據質量主體責任,確保數據真實準確,同時提高違法成本。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涵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生態環境部 環境監測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