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26 18:20:17
中國四足機器人何以收獲國內外一致好評?浙江省機器人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宋偉12月25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云深處的“山貓”和宇樹科技的B2-W推出,業內關注更多的是對運動控制的突破,艱難地形穿越、承重、跳躍旋轉等對運動控制的算法要求非常高,強化機器學習。
每經記者 葉曉丹 每經編輯 楊夏
原地轉體兩周,再倒立轉體三周半;跋山涉水下陡坡,穩定性和速度兼顧??12月23日,宇樹科技發布的一段不到2分鐘的視頻,展示其最新推出的Unitree B2-W工業輪足機器人最新性能,收獲了大量關注和好評,連馬斯克也在社交平臺X上轉發。
宇樹科技相關人士12月25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次B2-W工業輪足機器人新功能包括完成雙旋轉,轉換成三周半旋轉倒立,側翻,360°跳躍旋轉;艱難的地形穿越;可承載重達40kg的重物,甚至可承載一人。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一個月前,另一家浙江知名機器人企業杭州云深處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深處)發布“山貓”全地形越野機器人,同樣采用了輪足形態,將輪式的速度與足式的靈活優勢融合。近期,云深處大型行業應用機器狗X30首度交付新加坡電網,收獲了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海外社交媒體推薦,同時點贊“太酷了”。
中國四足機器人何以收獲國內外一致好評?
浙江省機器人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宋偉12月25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云深處的“山貓”和宇樹科技的B2-W推出,業內關注更多的是對運動控制的突破,艱難地形穿越、承重、跳躍旋轉等對運動控制的算法要求非常高,強化機器學習。
眼下,機器人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價格和應用場景仍是四足機器人大規模應用的門檻。而隨著技術突破、性能增強,四足機器人走向應用規?;€有多遠?
云深處和宇樹科技在回復記者采訪時均提到了海外市場的應用需求增長,行業應用場景也在不斷豐富。國產機器人“科技出海”在宋偉看來,未來也是大勢所趨。而在資本市場,12月25日,延續前一日行情,A股機器人概念股繼續活躍,產業鏈上下游上市公司備受資本關注。2007年,iPhone誕生開啟了全球智能手機產業的新時代。2025年將至,國產四足機器人批量化應用,步入“iPhone時刻”了嗎?
區別于一年前進入批量生產的Unitree工業B2機器狗,此次宇樹科技推出的是B2機器狗系列的輪式版本。
視頻開頭的原地轉體兩周,再倒立轉體三周半,側翻,360°跳躍旋轉,“旋風跳躍”180°旋轉和“托馬斯閃光”,酷炫的雜技動作,令人目不暇接;背后是有哪些此前未曾應用的技術?
宇樹科技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Unitree B2-W在運動控制上展現出了極高的自主性和靈活性,這得益于強化學習的應用。強化學習類似于人類學騎自行車的過程,通過不斷地嘗試和糾錯,找到最優的動作策略。這種學習方式大幅提升了機器人在實操中的表現,使其能夠完成托馬斯全旋、側空翻等高難度動作。同時集成了多種智能算法,用于處理來自各種傳感器的數據,實現避障和決策等功能。這些算法能夠實時分析環境信息,并根據分析結果調整機器人的運動策略。
據了解,B2-W站立尺寸約1098mm×550mm×758mm,整機重量約75kg,平臺最大運動速度為20km/h。
宇樹科技相關人士向記者介紹,宇樹的機器人硬件本體均為自主研發,如電機、減速器、驅動器、電池和各類傳感器等,為B2-W提供了動力輸出和精確的運動控制,使得機器人能夠在各種復雜地形中保持穩定,并快速響應各種指令。
而提及輪式四足機器人,一個月前,云深處推出了的“山貓”全地形越野機器人就采用了輪足運動形態,能夠輕松攀爬22厘米的臺階,征服45°的斜坡。據了解,“山貓”具備IP54防護等級,確保在各種惡劣環境下都能穩定運行。同時,支持長達3小時的續航,雙電快拆設計以及熱插拔換電功能。
浙江省機器人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宋偉表示,不論是云深處的“山貓”還是宇樹科技的B2-W輪足機器人,業內關注更多的是,四足機器人在運動控制方面的突破,艱難地形穿越、承重、跳躍旋轉等對運動控制的算法要求非常高,強化機器學習。而當前四足機器人在運動控制的突破幾乎到了算法極限,硬件上的提升是業內后續關注的焦點。
場景應用上,宇樹科技表示,B2-W機器狗專為工業應用而設計,如設施檢查和全地形搜索和救援,現在能夠令人印象深刻的旋轉跳躍,并輕松穿越極端不平坦的地形。
特殊場景的設施檢查、解放人力,正在成為四足機器人落地的場景之一。“在行業應用領域,危險和重復枯燥的工作場景對四足機器人有需求。”云深處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近期,他們的大型行業應用機器狗首度交付新加坡電網。
據了解,云深處與合作伙伴Eastern Green Power(EGP)深度合作,采用自研的X30四足機器人和數字化技術,成功交付新加坡能源集團(下稱SP集團)電力隧道巡檢解決方案。這也是國內首臺在海外電力系統落地應用的行業級四足機器人。
新加坡的地下電力傳輸電纜隧道始建于2012年,分三段,總長40公里,承擔著保障該國供電穩定和安全的重任。日常巡檢,是確保隧道內設備運行正常的必要環節,維護人員日常需要步行長達6公里,檢查沿途電纜和儀表等設備,通常這項工作需要2~3小時。
這項工作不僅耗時耗力,而且容易因為人為疏失,導致隱患未能及時發現。為了解放人力,提高效率,SP集團開始試點機器狗替代人工巡檢,他們給了機器狗一個有趣的名字“SPock”,配備視頻攝像頭和熱成像儀的SPock,能夠在管廊內自主導航,實時發現缺陷并記錄報告。
SP集團的維修員工Deric Tang表示:“如果隧道內發生緊急情況,SPock可以作為第一響應者,在無需人員進入的情況下,評估情況并提供實時更新,同時應急小組趕往現場。”
判斷機器人是否好用,有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就是拓展性:其是否能在智能化水平方面持續迭代,更好地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
常規檢查結束后,機器狗會生成一份數據報道,供隧道維護團隊下載并評估,為后續制定檢修方案提供依據。為了賦予SPock更高的智能化水平,Deric Tang和同事像訓練真狗一樣,帶著它穿梭于地下綿延的管網中,“傳授”它測繪地圖和自主導航的能力。
除了學會自己認路,SPock掌握的另一項本領是“找不同”。維檢團隊為其加載了各種有缺陷的圖像,通過機器學習,訓練SPock來識別這些缺陷。
云深處方面介紹,目前機器人產品在電力巡檢、應急救援、管廊隧道等行業均有應用,在過去三年,云深處機器人產品的海外營收和占比都在增長。
對于機器人“出海”策略,云深處相關負責人透露,當前,在智能巡檢、應急救援、安防等領域,云深處已有應用的標準方案,海外類似場景可以直接使用,另一方面,在做好本地化服務上,和當地合作伙伴深度合作,協同解決部署,培訓,售后等問題。
除了在行業應用領域有需求,云深處相關負責人還表示,大眾消費領域,隨著機器人與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會涌現龐大市場與機會。而在機器人的全球化競爭中,來自中國的機器人產品,擁有強大的供應鏈體系,有助于機器人企業及時交付產品,降低產品成本。
不只是云深處,宇樹科技也同樣在海外收獲了快速成長。宇樹科技方面表示,宇樹的四足機器人出貨量占全球四足機器人出貨量的60%~70%,業務范圍覆蓋全球一半以上的國家和地區,已經廣泛應用于電力巡檢、消防救援、園區安防等領域。
對于四足機器人發展的下一步策略,宇樹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使用強化學習、深度神經網絡等先進AI技術,夯實消費級和行業級應用場景的基礎,為個人用戶提供更加有趣、實用、價格親民的消費級四足機器人,為行業級用戶提供更加可靠、高負載、強運動性能的行業級四足機器人,并持續拓展更多的應用場景。
高工機器人研究所(GGII)今年10月發布的《2024年中國四足機器人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四足機器人市場銷量約3.40萬臺,同比增長76.86%。2023年全球四足機器人市場規模10.74億元,同比增長42.95%。
從滲透率的角度來看,四足機器人在行業級領域的應用前景呈現出積極趨勢。盡管目前四足機器人技術主要還在研發階段和特殊場景試用中,但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成本的降低以及應用場景的拓展,四足機器人價格將持續下行,市場規??傮w將繼續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國產四足機器人仍處于全球競爭第一梯隊,GGII分析,從整體競爭格局來看,2023年全球四足機器人市場主要由內資廠商主導,宇樹科技、蔚藍智能、云深處科技等內資廠商在消費級和行業級市場展現活力,特別是在技術創新、成本控制和本土市場適應性方面表現出色,以上公司通過不斷推出新產品和服務,積極拓展市場份額。
憑借關鍵部件自主研發生產等優勢,宇樹科技在2年前就把機器狗的價格降到了1萬元以下,比同行的同類產品便宜近3000元。今年,又把人形機器人價格降到了9.9萬元,同行產品的均價在50萬元左右。
把價格打下來,四足機器人離規?;⑴炕€有多遠?
高工機器人主編潘敏瑤近日在交流中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方面受制于成本,一方面是否有大量應用場景需求,是目前四足機器人批量化應用的關鍵門檻。
不過,為預期投票的資本市場已然提前活躍起來了,A股方面,機器人概念股沖高,多只相關股票大幅上漲。12月26日,長盛軸承(300718.SZ)漲逾10%,中大力德(002896.SZ)漲逾5%,柯力傳感(603662.SH)、朗科智能(300543.SZ)等跟漲。
而作為大模型落地端側的重要應用,機器人也被業內看作大模型應用的重要端口。不過宋偉向記者表示,當前的大模型主要是大語言模型,而機器人在物理世界中運作,僅靠大語言模型還遠遠不夠,機器人通往AGI的大門,還需要有基于空間、感知能力等物理世界的機器學習。
實現AGI(通用人工智能)的關鍵一環是“空間智能”,斯坦福大學教授李飛飛強調了“空間智能”的重要性,她聯合紐約大學計算機科學助理教授、CV大牛謝賽寧共同發布了“Thinking in Space”論文,李飛飛表示,在2025年,空間智能的界線很可能會再次突破,“這項名為“Thinking in Space”的研究,是對大模型在空間推理方面表現的評估,而空間推理對人類智能至關重要”。
而即將到來的2025年,會加速四足機器人批量化應用“iPhone時刻”到來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