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銀行分紅吧 你們可以上市補充資本金
2010-02-02 04:35:00
每經評論員 葉檀
去年的貨幣“大躍進”產生強烈的后遺癥。
目前中國的貨幣市場受到雙重壓力:一來自于銀行,經過去年的大肆擴張,銀行業今年的放貸能力捉襟見肘;二來自于證券市場,利益群體去年新股上市、超募賺錢不亦樂乎,今年大型銀行急需補充資本金時,證券市場在緊縮與新股上市壓力下,開始掉鏈子破發。
市場低估了去年的信貸規模。為了讓信貸數據看上去更加理性,銀行去年大鉆制度漏洞,將表內資產轉移到表外,因為規避監管,被銀監會喊停。去年大約有萬億信貸被轉移出表外,我們現在看到的近9.6萬億信貸數據是被低估的數據。
商業銀行通過銀信合作將多少信貸資產轉移“出表”,以獲得美名與中間收入?統計顯示,2009年商業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共7315款,其中投資于信貸資產的理財產品發行數量達3661款,占比達50.1%。僅2009年下半年,銀行就發行了2668款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占該類產品全年發行量的72.9%。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收益回報平均收益超過了3%。據報道,2009年有7340億元的銀行貸款被打包成了信托產品,其中約80%是在去年下半年被打包的。
去年欠的債今年必須還,在銀監會去年12月叫停銀行表外資產騰挪術后,銀行不得不吞下苦果,將以往隱藏于表外的資產搬回表內。銀行界人士稱,今年控制得比較嚴,1月份的信貸其實是銀行搶時間、去年底累積項目和表外貸款轉回表內三方面因素推漲。有報道說,到1月28日,國內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已經接近1.6萬億元。這是個過熱的數據,事實上是去年欠債曝光,這是好事,過熱的數據總比虛假的理性數字要好。
今年銀行的7.5萬億信貸未必能夠滿足市場的融資需求。另據劉煜輝先生估算,去年投放中長期信貸5.5萬億元,大部分進入了新開工項目,今年必須投入配套資金,估計需要4萬億左右才能保證新開工項目順利進行。加上去年在項目池中儲備的項目,以及去年壓下的房貸等項目,很有可能突破額度。也就是說,無論銀行怎么緊縮,這兩年都是信貸擴張的高峰期,現在關鍵的問題是,銀行從哪里補充資本金?
從證券市場?難道銀行想成為壓垮證券市場的最后一根稻草?新股正在破發,西電成為一個笑話,高價發行的招商證券與中國建筑業的一些大盤股,讓打新者虧損數億,背后的券商與上市公司利益鏈毫不留情地被一一晾曬。而那些高喊發行市盈率不高的券商,正在印證著自己的愚蠢或者無恥。
另一個方向是引入戰略投資者。據報道,匯豐銀行或正在討論入股內地國有大行的計劃。進入匯豐視野的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對于這家以亞太市場為主、在金融危機中能夠獨善其身的金融機構,能夠獲得控股權當然是最好不過。
現在低價讓渡中國金融機構的股權是一件壞生意。中國如此好的市場,卻一再因為無度擴張,不得不將廉價股權拱手讓給外資。如果說以前還有引入先進管理經驗當遮羞布,現在廉價出讓是無論如何說不過去的,如此行事是慷國民之慨,結他人歡心。中國的幾大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與城商行引入外資,除了讓蘇格蘭皇家、高盛等酒足飯飽而歸外,沒有任何好處。所謂匯豐入股不僅能夠帶來更多資本,也將有助于內地銀行融入國際市場,這些都是沒有根據的浮萍之論。中國只要放開對于外資行的人民幣限制,外資行何必要入股中資行尋求突破?
只要把投資者的利益需要放在首位,并不是沒有辦法解決銀行的資本金難題?,F在民間資金無處可去,光是浙江就有近萬億的資金四處鉆頭覓縫尋找投資機會,長三角與東北的資金在海南大攪房地產泡沫,要解決銀行的資本金不過是小菜一碟。
引入外資還不如引入民資,民間資金需要投資渠道,卻常常受到歧視,如不得不以高價入股,入股之后利益根本無法得到保障,導致民資不得不撤出小額信貸等公司,或者私下違規非法吸儲以維持運營。有些人據此振振有詞地表示,民資不愿也不配進入金融領域。如果民資能夠獲得公民待遇,能夠享受金融機構的紅利,民資將打破頭,為銀行補充資本金做貢獻。
重要的理由是,中國證券市場即將推出股指期貨與融資融券,除了機構投資者與50萬資金以上的投資者有幸參與外,大部分人被摒棄在市場之外。因此,這些小投資者購買贏利能力強、有信用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主要的贏利來源再也不會是股價大幅波動,而是上市公司的分紅。就像清末的招商局一樣,給股東分紅,股東將積極認購。
分紅吧,銀行,改變鐵公雞的作用,在中國籌集資本金不是難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