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專欄

    每經網首頁 > 專欄 > 正文

    孫立堅:中國經濟“新增長點”在哪里?

    2010-07-31 11:29:44

    孫立堅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

            今天,全球經濟擺脫金融危機的真正“突破口”,就是各個經濟體要盡快尋找到“新增長點”。當前,中國政府也正在積極地通過  “區域經濟”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結合的發展戰略,來探索“新增長點”,以此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進而徹底改變危機前中國經濟對外依存的增長方式。到最近,已有8大經濟圈劃定,而13個區域發展規劃又相繼上升為國家戰略。顯然,這樣的發展戰略在改變危機前的增長模式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首先,過去漸進式改革開放的做法,雖然譜寫了一曲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凱歌,讓人口龐大的中國社會在“農民工進城”和“外資引進”的有機結合過程中,發揮出了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從而使中國大眾靠這種社會財富的不斷積累方式,解決了不少問題;但是,在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同時,也留下了沿海城市和內地城市之間發展失衡,行業、城鄉、勞資之間收入差距擴大等問題。因此,現在通過城鎮化、工業化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來增加就業機會和提高收入水平,就是對以往的增長方式所做的制度修正,對地區發展的“不平衡”狀態做“結構調整”。

            第二,配合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制定,是為了改變過去區域發展同質化。危機前,有些地方政府為了解決就業、增加稅收,不顧當地資源條件、比較優勢和長期發展所需要的可持續投資環境等問題,爭先恐后地招商引資或透支償付能力大搞“形象工程”,結果是在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價值的生產方式中,所隱藏的財富創造“代價”問題和收入分配扭曲問題被嚴重低估了。危機后,這種問題又以新一輪同質化“鐵公基”項目投資擴張以及由此引起的地方債膨脹的形式出現了。為了擺脫這種“好大喜功”的低效率投資行為,充分調動各地經濟發展的活力,中央政府開始兼顧各地的區域優勢特征,制定出一系列有利于各地可持續發展的新興產業,并相應推出有利于產業集群、城市集群的優惠政策。

            第三,過去有些地方政府本位主義思想嚴重,全局平衡發展的意識淡薄,結果造成各地政府競相比拼,GDP上去了,但是重復建設、互不配合也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F在通過推行“區域經濟”和“新興產業”的發展戰略,就是力圖充分發揮各地的比較優勢,形成有效的合作與分工機制,降低不必要的同質化生產和重復建設。為此,對地方政府行政績效的考核,應該從過去單純的GDP總量考核,改變成對同一個區域內人均收入的差距、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這類經濟和諧發展質量指標的考核。

            當我們想達到這些目的時,一定不能忽視中國經濟所處的發展階段,一定要對參與這場新戰略的各方利益群體賦予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一定不能跳躍為保證這一新戰略有序健康地發展而需要做的準備階段(漸進式改革的特點)。否則,今天我們對新增長點的探索和經濟活力的培育,將會以另一種形式的資源浪費或者出現更嚴重的濫用職權和貪污腐敗行為,而把已經積累得越來越嚴重的矛盾留給了未來。

            比如,如果今天一些地方政府不充分調動當地有限的資源,那么,區域之間的比較優勢就可能沒有明顯到需要那么多城市群同時去大力發展“城市化經濟”的地步。千萬要避免有些地方政府不顧自身的發展條件、為爭奪國家有限的經濟資源,而巧立區域規劃的名義這類破壞效率的行為。否則,很容易人為地造成一些原本有活力的城市,因為出現“農民工荒”而不得不接二連三地漲工資的現象,進而導致相當一部分受到利潤打壓的產業資本,慢慢地轉向追求短期財富效應的金融資本,給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帶來了不可低估的影響。

            另外,沒有很好地設計長遠規劃的地方政府,很容易隨大流搞“形象工程”,最終會將寶貴的資源挪為它用,無法實現原先精心設計的目標。最近,我在地方調研時注意到,很多地方不管自己的人力資本和投資條件是否具備,都在大搞新能源產業,后來才意識到很多從國外轉移來的新能源產品制造環節,實際上在生產過程中比傳統行業還要耗能。而且,各個地區為了爭奪這樣的訂單,不得不對外商拼命讓利來排除和自己競爭的其他國內企業,從而造成的結果就和其他加工貿易行業的情況一樣,只能得到很低的附加價值。這樣的產業升級是徒有虛名的。

            總之,今天我們在探索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方式和增長新動力時,應該在制度上支持勞動力從資本匱乏的地區流向資本較為密集的地區;也應該打破行政的壟斷,鼓勵有競爭力的民企進行跨區域、跨行業的投資和并購行為,從而增強區域經濟發展的市場活力;更應該為有條件的企業的產業升級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務和提高行政審批效率;也更應該尊重和支持一部分地區的企業家,根據自己的比較優勢繼續做出口立業的戰略,而不能不顧地區發展的階段特征,去千篇一律地搞形式上的、不可持續的、缺乏競爭力的產業升級或結構調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