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藝:石排模式證明免費教育不差錢差觀念
2010-08-26 03:13:01
胡藝
8月25日起,廣東省東莞市石排鎮人將享受25年的免費教育:凡本地戶籍者,從幼兒園讀到博士,都將得到當地政府的補助,最高每年每人可補助1萬元。該鎮負責人稱,此舉將大大減輕廣大家庭的教育負擔,也是對村民分紅機制的一種轉換。
(《新京報》8月25日)
石排模式其實并不是開先河者。此前陜西神木的免費醫療和吳起的免費教育,都顯示出在醫療與教育方面的免費正呈現出星火燎原之勢。據石排鎮提供的數據稱,全面實施免費教育后,該鎮每年增加財政支出約1500萬元,但這卻能把當地教育事業向前推進一大步,使石排人享受到免費教育的實惠。
石排鎮的免費教育模式未必是最佳模式,但這種還利于民,重視教育發展的思路值得期待。其導向意義不可小視。這一模式雖然增加了地方財政支出,但政府以免費教育贏得民眾的支持與信任,實際上是樹立政府公信形象,實現政府與百姓利益雙贏局面的良好契機。由此看來,免費教育支出實際上是一筆“公益成本”。
在重視教育發展的問題上,石排鎮已經做出了表率。順應民意呼聲,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步償還教育投入欠賬十分必要。石排鎮并非東莞最富裕的鄉鎮,從石排鎮推廣免費教育的經驗來看,教育投入不足最可怕的不是差錢,而是差觀念?;蛟S好多地方不具備石排鎮那樣的經濟實力,但是從財政收入中劃出稍大一點的教育“蛋糕”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只是有的地方寧愿把錢花在形象工程、“三公消費”上面,也不愿拿出更多的錢投入教育事業。
不僅教育事業如此,其他公益事業也是這個道理。比如神木縣推行免費醫療模式,經濟并不發達的寧夏首創高齡老人津貼,廣西防城港率先落實孤兒最低養育標準,海南貧困縣昌江黎族自治縣實行免費學前教育等,都體現出地方政府的公共財政情懷,值得思考。
當然,處于沿海地區的石排鎮經濟基礎較好,其他地方即使有體恤民眾之心,也未必有實行免費教育模式之財力。大城市雖然經濟實力雄厚,但由于人口基數大,推行“免費教育”成本很高,完全復制石排模式可能并不現實。但是,石排鎮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化解百姓上學難、上學貴的問題,還原教育公益本質的思路,值得所有地區借鑒。而且石排鎮的免費教育模式具有民生導向意義。其他地方即使不具備推行免費教育的 “大手筆”,至少可以壓縮“三公”消費,少蓋豪華樓堂館所,探索廉價教育模式。
當然在具體操作上,用什么方式發展教育事業,各地的情況千差萬別,其他地方不一定要照搬石排鎮從幼兒園到博士的全方位免費教育模式,而可以因地制宜作出更細致的制度安排。重要的是,政府應加大醫療、交通等公共事業投入的力度,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地方政府的責任擔當與民本情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