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0-11-15 12:20:52
李新江
寬松的貨幣政策和滾滾而來的熱錢構筑的這派浮華,為何不能讓農民分一杯羹?
面對節節攀升的物價水平,政府部門向我們展現出兩種思路,日前,福州開始對大白菜、上海青、豆芽菜和空心菜實施“限價令”,報道稱多家超市連鎖門店4類蔬菜兩日急降15%-50%(11月11日 中新社);浙江和江蘇等地開始下發物價補貼,杭州市已向2萬余人發放400余元(11月13日 新華網)。
農產品價格上漲是大趨勢,金融危機之前的物價體系亟需洗牌。由于過重依賴地產和外向型產業,一方面,經濟數據報表展現出來的財富經歷了天量增長,另一方面,這部分財富過度集中于地產、金融等行業,市場激勵逐漸病態,一度造成“實業不如炒股,炒股不如炒房”的怪現象,這都是中國經濟轉型面臨的大瓶頸。
從這一點上說,農產品漲價是個好現象:生活必需品成本提高,以及取材于農副產品的相干產業隨之水漲船高,在這場CPI快速增長引發的陣痛之后,傳統行業或告別微利甚至負利的狀態,吸引更多的資金流入,瓦解掉地產和資本市場盲目吸金的困局。
如果僅僅為了報表經濟,限制物價洗牌,縱容地產和資本市場的高收益恣意的鶴立雞群,無疑是玩引火自焚的游戲。美國推出第二輪貨幣量化寬松政策既成事實,國內勢必將上演又一場熱錢的瘋狂。同期,國內將于11月16日再次上調準備金率,下一輪加息周期逐漸明朗,國際熱錢進入的沖動陡然增強。而極具炒作魅力的國內股票市場和樓市,一旦遭遇熱錢狙擊,留下的將僅僅是財富外流和高企的經濟泡沫。
在這場“印鈔機的狂歡”中,農民能先分得一杯羹,才給予傳統產業和低收入群體分一杯羹的可能。
物價水平飆升令市場蹙眉,主要原因不在于漲幅的拉寬,而是目前低收入民眾購買力過弱。財富過度集中于個別行業,引發勞動力最密集產業利潤低,普通勞動者能夠分享到的經濟發展有限,中央政府旨在推行的經濟結構轉型,目的不外乎就是改變這種狀態,使更多的民眾享受到更大化的GDP紅利。
其實無論是福州的“限價令”,或者江浙推出的物價補貼,出發點無疑是平抑物價飛漲引發的低收入群體生活成本飆升。尤其是物價補貼,在農產品價格飆升尚未帶動其他傳統行業收入提高之前,用現金緩解生活壓力的驟增,政府果斷的與低收入者分享財富,也不失是一種過渡期間的“良策”。
除此之外,近期不少地方政府提高最低收入標準、提高低保水平,以及提出最低收入標準與人均GDP的聯動,均可望在價格洗牌引發的陣痛中,為底層收入者驟增的壓力部分買單。不過長期來看,只有價格洗牌引發市場激勵調整,更多的行業獲得更大的利潤點,大部分勞動者才能夠享受到更高的薪金水平。真正的GDP紅利分享大戲開幕,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