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1-01-12 22:30:27
個人對“學界公民樂清觀察團”并不感冒。在圍觀了一段時間后,腦海中突然冒出這句話:“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還能哭死董卓否?”
孫嘉夏
個人對“學界公民樂清觀察團”并不感冒。
在圍觀了一段時間后,腦海中突然冒出這句話:“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還能哭死董卓否?”
這仍舊是一個松散的組織:無核。不能統一行動,也沒有共同的“綱領”或政見,以外人看來,觀察團之間分歧并不少。所以我至今也沒能弄明白,觀察團樂清一行意義何在?是調查錢云會死亡情形?卻至今未見調查報告?是查清樂清土地問題以作為范本?想要調查土地問題根本不必從北京趕去這個浙江小城。
或許更多的意義是體現在公民意識?在這方面,“屠夫”的狗仔隊們或許體現的更為顯著。
在網絡上,對觀察團的失望情緒不可避免的蔓延開來,李承鵬的“有態度的蛋”論,可說是這方面的代表,這樣的說法當然讓一些專家學者們坐不住。
于是有好事者開始為艾未未和于建嶸之間牽橋搭線:艾未未要在自己關于樂清的片子中,加入對于建嶸的采訪。這一要求很快被于建嶸拒絕了。于的選擇讓一部分人稱其為“?;庶h”和“改良派”,而艾未未的形象則被豎立為“革命黨。”
在我看來,“保皇黨”則未必,艾未未的東西也過于民粹。
現實的情境下,需要更多的行動而不是空談,對于那些拒絕媒體參加的所謂土地問題研討會,不去也罷。
如果做不到,那就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坐對當窗木,看移三面陰”,喜歡這樣的感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