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搶占“侄兒”資產 中航科工收購天津航空
2011-01-27 02:36:01
每經記者 趙笛
作為中航機電系統公司旗下兩家上市公司,中航精機(002013,收盤價25.40元)和中航黑豹(600760,收盤價13.86元)最近少不了“郁悶”。
就在1月25日,在港交所上市的中航科工(02357,HK)發布公告,中航工業擬將旗下屬于中航機電的資產——全資子公司天津航空注入到中航科工。
中航精機和中航黑豹一直被市場看作是中航機電資產的上市平臺,在專業性整合的大背景下,機電資產理應歸屬于兩家A股公司。但如今,中航工業卻將機電資產注入到中航科工,這頗讓外界感到意外。
“叔叔輩”的中航科工為何搶占理應歸屬“侄兒”的資產呢?
中航科工收購天津航空
1月25日,中航科工發布公告稱,公司當日已經與母公司中航工業的全資子公司中航機電簽訂了收購協議,中航機電同意將旗下全資子公司天津航空出讓給中航科工。中航科工為此支付76827.83萬元,其中,現金支付25%;其余75%的價款由公司向中航機電發行18234.4533萬股來完成。資料顯示,天津航空主要從事航空二次配電控制及防火裝置等產品的科研、生產和銷售。
對于本次交易,中航科工在公告中表示,此項收購有助于提高公司航空產品及配套成產能力,完善公司業務體系,從而鞏固公司在業內的市場地位,實現打造中國民用航空產品制造業務旗艦公司的戰略。
值得注意的是,天津航空的資產在現有的中航機電公司旗下,也算是相當好的?!睹咳战洕侣劇酚浾邔⒃摴九c注入到中航精機的七家公司對比后發現,天津航空的總資產約11億元,低于慶安公司的32.52億元、陜航電氣的16.16億元、鄭飛公司的14.27億元,但凈資產約6.22億元,卻僅次于慶安公司的14.57億元,遠高于陜航電氣的2.19億元和鄭飛公司的3.27億元。而凈利潤方面的優勢就更為明顯,天津航空2010年的凈利潤1.06億元,而業績最好的慶安公司2010年的預測凈利潤只有4000余萬元。
機電系統的資產流出“體外”
在業內人士看來,天津航空作為中航機電旗下的優質資產被注入到中航科工,著實讓外界“看不懂”。
“中航科工根本不是中航機電旗下的,這樣注入如何體現專業性?”昨日,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早在2008年中航工業成立時,集團內部的整體上市運作的指導思想便是“專業化整合”,后期成立的航電系統公司和機電系統公司就是專業性的體現。目前,機電公司旗下有兩家上市公司,即中航精機、中航黑豹,作為機電公司的資產,天津航空不注入到中航精機或中航黑豹,而注入到系統外的中航科工,著實讓人難以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中航精機增發公告中“特別提示”一節的第9條,清楚寫明,“通過本次交易,除少部分經營性資產和產品業務由于目前尚不具備注入上市公司條件而未能注入本公司外,中航工業所屬主要航空機電業務的經營性資產及產品業務將實現上市?!?br/>
由此可見,天津航空應該屬于上述“尚不具備注入上市公司條件”的資產。但讓人不解的是,為何不適合注入到A股上市公司的資產,卻能夠注入到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呢?
未來再注入到中航精機?
對于中航科工收購天津航空,以及中航精機作為中航機電資產整合平臺等問題,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致電中航精機。
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也只是知道了這個結果 (中航科工收購天津航空),具體的還要問集團。隨后,記者聯系到正在北京的中航精機證券事務代表張政,他表示:“中航科工的事情是集團層面的決定,我們確實不清楚?!?br/>
當記者繼續問道,“中航精機一直被市場看作是中航機電整體上市的平臺,如今這一地位是否動搖?”
張政表示:“整體上市以及資產整合平臺是逐步推進的?!彼赋?,本次中航精機的資產注入并沒有將所有中航機電的資產納入進來,主要原因就是按照證監會的要求,減少關聯交易。
“我認為,不排除中航工業未來還有可能把天津航空注入到中航精機?!弊蛉?,某券商軍工行業研究員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當初,中航凱天和蘭飛也是先放到中航科工,然后再注入到ST昌河(600372,收盤價28.81元)的。該研究員接著指出,“中航科工就是家控股公司,是個融資平臺,并不是專業公司。從專業化整合的角度看,天津航空進入到中航科工只是第一步,未來還會再注入到A股的中航精機?!?br/>
不過,有業內人士也指出,如此“折騰”困難重重。
首先,ST昌河當時就在中航科工里面,如今中航科工和中航精機沒有任何關系,如此重組不靠譜;其次,中航科工作為一家港交所上市公司,如果要轉賣業績不錯的天津航空,很難獲得股東同意;最后,中航精機本次增發后,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已經到了極限。如果中航精機要用現金收購,未來只有進行再融資,攤薄大股東持股比例,這樣才有繼續收購大股東資產的可能。而要實現這一步驟,至少還要等上兩年。
昨日,記者也就天津航空未來是否會注入到中航精機一事詢問了張政,他表示,“對此并不清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