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超市染色饅頭事件再敲食品安全警鐘

    新華網 2011-04-13 12:42:22

            “用色素化妝的饅頭,居然能夠堂而皇之擺上大超市的貨架”,“‘健美’豬肉、‘回爐’板鴨、‘染色’饅頭,還有多少問題食品隱藏在我們身邊”……上海多家超市銷售違法使用色素的饅頭產品被媒體曝光后,迅速引起公眾的質疑。食品安全領域為何頻頻拉響警報,企業的道德底線和政府的監管力度都成為拷問的對象。

            “問題”企業為何“難發現”

            大肆生產“染色”饅頭的“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位于上海市南大路380號。當記者12日上午來到這家食品企業實地采訪時,廠區及周邊環境著實令人震驚:

            盛祿公司租借的用于加工饅頭糕點的廠房周圍,分布著多家機電、機械制造、服裝生產企業,粉塵、污水隨處可見;加工車間的走道、墻角有不少蜘蛛網,盛裝原料、添加劑、過期產品的塑料筐隨意堆放在地面上,工人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從事糕點生產加工,至今已有三四年。附近一家機械制造廠的員工對記者說,他剛來的時候,幾乎不相信這里還有一家生產饅頭的食品企業。

            據上海質量技術監督、工商等部門的調查,這家企業在饅頭生產過程中違法添加色素,將白面“染”成黃澄澄的玉米面饅頭,并銷售給多家超市。

            “人工色素本質上說是一種染料,過量攝入會影響人體健康。因此,國內外對食品中的色素添加都嚴格管理,饅頭之類的糕點中根本不允許使用人工色素。”原上海市食品生產監督所所長、食品安全專家方有宗說,盡管法律明文禁止,但由于著色效果好、成本低,一些不法企業在食品生產中違法使用人工色素,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

            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食品生產監管處處長忻元慶坦言,監管部門對食品企業的日常監督和抽查,都要依據國家或行業的相關標準進行,而饅頭的檢測項目中并沒有“色素”這一項。因為根據現行的標準,人工色素不應該出現在饅頭中。

            方有宗認為,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暴露出食品安全監管長期以來“重終端抽查、輕過程監督”的弊病。他說:“照著標準抽檢執行起來很簡單,但要發現一種標準中根本不允許添加的物質,就像海底撈針;如果監管部門能夠真正走進生產現場,‘問題’企業的發現不會如此困難。”

            超市過期食品究竟誰來管

            相關部門的調查證實,除了違法使用色素,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還存在將回收的過期饅頭重新用于原料、再次生產的行為。這些經過改頭換面的“再生”饅頭,也大多流入超市。

            事實上,國家工商總局2007年出臺的《關于規范食品索證索票制度和進貨臺賬制度的指導意見》中早已明文規定,對超過保質期的食品,超市應當“立即停止銷售,撤下柜臺銷毀或者報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處理”。

            然而,實際情況又是如何“染色”饅頭事件中涉及的華聯超市楊新店店長丁志標對記者說,超市過期食品如何處理,取決于超市和供應商的協議。“對于即將過期的食品,我們通常會打折銷售,如果超過保質期,一些供應商允許我們銷毀;但我們公司與盛祿食品公司的約定,是積壓過期退回廠方,超市不進行銷毀。”

            一位工商執法人員也坦言,比較規范的企業會有銷毀程序,并且記錄臺賬,但不少超市還是把過期或者即將過期的食品退還給生產企業,至于這些食品是否銷毀處理,就只能看企業的自覺性了。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劉普合指出,由于缺乏配套的監管措施和足夠的監管力度,“明文規定”在操作中停留于“紙上約定”。文件是出臺了,但過期食品重新流入市場的漏洞并沒有真正被堵住。

            食品安全籬笆如何扎得更緊

            上海質量技術監督部門12日公布了對“染色”饅頭供貨流向的初步調查結果,共涉及華聯、聯華、迪亞天天、物美等10家超市,其中不乏知名的大型連鎖企業。為什么“染色”饅頭、“再生”饅頭能輕輕松松地溜進店堂,堂而皇之地上架銷售

            一家超市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根據規定,他們會要求供應商提供產品質量合格報告等證明文書,但大型超市經營的商品數以萬計,如果有供應商刻意造假,可以說“防不勝防”。另一方面,國內超市多年來熱衷于價格競爭,這也導致超市在選擇供應商時,會偏重價格而忽視品質。

            “屢次食品安全問題都暴露出了同樣的特點,即一個企業出現問題,消費者有可能放棄同類型所有的企業;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公眾會對所有環節產生質疑。”劉普合分析說,消費者對部分食品產業的信心、對政府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和能力的信心正不斷受到沖擊。如何把食品安全的籬笆扎得更緊監管部門首先要改變“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整治模式,從整個產業鏈的角度構建起更加完善有力的監管體系,從源頭上封堵漏洞,而不是被動地“亡羊補牢”。

            專家認為,食品安全問題不是簡單的企業責任,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規和監管部門的約束來徹底解決,要有專業化的政府機構去管理,有社會力量進行監督,形成一個完整、立體、多維的監管監督系統,才能真正讓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責編 劉坤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