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4 01:20:54
2011年的經濟半年報,讓擔心中國經濟“硬著落”的投資者“松了一口氣”。
國家統計局昨日(7月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9.6%。其中,二季度GDP同比增長9.5%,低于一季度的9.7%。而從環比數據上看,二季度環比增長2.2%,高于一季度的2.1%,顯示中國經濟正在穩步增長。
專家對此分析指出,我國不必為“硬著陸”或“滯脹”過分擔心。上半年9.6%的經濟增速足可為下半年“控通脹”和“調結構”騰出更大空間。
工業增加值V型反轉惹質疑總體來看,1~6月份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表現可圈可點,均在合理增長區間內。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6.8%,出口同比增長24%。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從上半年的主要指標數據看,盡管部分經濟指標有所回落,但當前中國經濟的總體運行態勢良好,經濟增長繼續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長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
然而,就在整個市場都沉浸于經濟數據釋放出的樂觀氛圍時,有經濟學者開始質疑二季度特別是6月份的工業增加值,稱其與PMI連續3個月的下跌存在矛盾。
4~6月份,我國PMI呈現連續3個月的下跌,其中6月PMI僅為50.9%,創下了2009年2月以來的最低點。與此相對應的卻是,上半年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3%,增速高于1~5月的14.0%,其中6月份工業增加值較上年同期增長15.1%,增速高于5月份的13.3%,且環比也增長了1.48%。
國家發改委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對此持懷疑態度。他認為,6月份工業增加值較5月份呈現出大幅度的增長,但6月份的PMI數據卻說明工業生產在下滑,兩個數據存在很大的反差。
盡管6月份樂觀的工業增加值與PMI反映出來的市場預期有所出入,但多數經濟學家還是認可6月份的工業增長態勢。
中投顧問宏觀經濟研究員白朋鳴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6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長超預期,可能與幾個因素形成的總需求拉動作用相關,即日本地震對中國工業的影響進一步消退,“電荒”等短期供給因素對工業生產負面沖擊的影響減小,以及前期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加速增長等。
他認為,6月份PMI繼續回落,似乎顯示出制造業活動增速持續放緩,但導致PMI回落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庫存的調整。
無獨有偶,浙商證券宏觀分析師郭磊也認為,工業增加值數據大幅超預期,或是由于上游資源品和工業品成本壓力的減弱帶動了數據反彈,同時,各地啟動的保障房建設也帶來一定的連帶效應。
對此,盛來運也提到,6月份國際市場的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落,有利于減輕輸入型通脹壓力,所以PPI和工業品的購進價格環比指數已經出現兩個月的連續回落。
環比數據佐證經濟正加速受上半年 “電荒”和流動性趨緊的影響,以外資投行為主的很多機構和個人在6月份頻繁發出“唱空”中國經濟的聲音。但昨日公布的經濟數據則對這些聲音進行了有力回擊。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GDP二季度9.5%的增速基本符合預期,甚至“較此前判斷略高”?!斑@一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減速并沒有外界料想的那么嚴重?!?/p>
郭田勇認為,中國不必為“硬著陸”或“滯脹”過分擔心。上半年中國經濟9.6%的增速足可為下半年“控通脹”和“調結構”騰出更大空間。
不僅如此,二季度GDP環比上漲2.2%,強于一季度的環比上漲2.1%,顯示二季度經濟發展正在加速,這也大大超乎業界預料。
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部副主任張永軍認為,經濟增速下滑沒有預期的快,此前4~5月的低增速可能與當時的“電荒”及供給因素有一定關系。隨著“電荒”緩解,工業生產的抑制作用便開始減輕。
這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的表現亦可窺見。
上半年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率為47.5%,資本形成總額對GDP的貢獻率為53.2%,貨物和服務進出口對GDP的貢獻率為負0.7%;消費、投資和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點數分別是4.6、5.1和負0.1個百分點。
盛來運表示,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是25.6%,去年下半年以來,已經連續4個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穩定在2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上半年平均增長16.8%,也是連續4個季度增速穩定在17%左右。而外貿雖然有所回落,但20%左右的增速也是不低的。
“三駕馬車”中,以保障房建設為主的固定投資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
盛來運說,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地方投資的積極性比較高,投資增速達到28.1%。上半年民間投資的增長速度是33.8%,大幅高于全國固定資產平均增速,說明市場自身的投資增長速率較快。
下半年仍面臨諸多變數不過,在“半年報”數據透露出利好信號之下,經濟仍存很多變數。
盛來運明確表示,從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看,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比較強勁,經濟增速快速回落的風險比較小。但下半年經濟發展并非一片坦途。盛來運列舉說,國外流動性仍然非常充裕,國內也面臨著成本長期上升的壓力,物價調控面臨著很大的壓力;重工業的增速還是偏快,節能減排的任務形勢比較嚴峻。
此外,自3月份開始,出口增速已經連續4個月下滑,而消費增長也并未出現明顯放大。
白朋鳴對此認為,由于下半年全球經濟復蘇勢頭仍不是十分明朗,轉變外貿發展方式仍是重中之重;消費方面,上半年的增長更多地集中于必需消費品,耐用消費品的需求有所回落,且一般貿易進口也出現大幅回落,這表明國內需求較為疲軟,未來國內消費尚存隱憂。
“目前物價上漲仍然是個主要問題?!敝袊y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提醒,本輪物價上漲并非完全由貨幣因素造成,還包括原材料沖擊、勞動力成本等因素。物價上漲很可能是價格結構的調整,從這一角度看,物價上漲將會是長期趨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