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8 01:30:04
“說民營油企囤油,那是借口,是不負責任的說法。地煉開工率低是因為沒有原油資源可煉,我們的煉油還是盈利的?!?1月7日,面對民營油企停產和囤油導致“柴油荒”的指責,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會長、泰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這樣反駁。在他看來,柴油供應緊張是利益集團壟斷造成。
據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民營油企有5000萬~6000萬立方米的倉儲能力。目前,民營地方煉廠的開工率由38%提升至42%,并沒有停產,油庫也基本沒油。
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此前曾表示,我國成品油的煉制20%是來自地方煉油廠或民營企業,民營企業虧損,所以只好停產,由中石化等國企來補這20%的份額。
“截至11月3日,民營地煉的開工率達到43%,這是今年最高的水平,平時一般情況下是28%~30%左右。”南京藍燕石化儲運有限公司總經理錢其連說。制約開工率的重要因素是地煉沒有更多的原油可煉,因為地煉沒有原油進口權。
金銀島分析師韓景媛說,上周山東地煉常減壓裝置整體開工率在38%的水平,較前一周下降2個百分點。由于地煉庫存原料多已加工完,新進原料因價格等原因未能及時補進,故裝置被迫停工。
工商聯石油商會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70%的煉油能力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手上,地煉只占30%。但是,原油進口權完全掌握在三大石油公司以及其他國有企業手中。
張家口聯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齊放稱,民營煉廠產能有1.3億噸,但實際上開工量只有4000萬噸,山東地煉雖有5000萬噸產能,但兩大石油公司每年只配給170萬噸原油。沒有原油,只能進口高價燃料油來加工成品油,成本比中石化每噸高出1300元,但目前依然有利可圖。
對于囤油的說法,張躍說:“民營油企有5000萬~6000萬立方米的倉儲能力,目前油庫基本沒有油,再說現在也進不到油,也無法囤油。目前囤油甚至不夠支付利息?!?/p>
齊放認為,油荒根源是現行的石油管理體制造成的,國家應該在一定程度上放開原油和成品油的進口權。目前,全國工商聯已提交了一個關于石油體制改革的方案,并呈報給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能源局等相關部門。這其中,有一項是關于適度或有條件放開市場,允許民企從國外進口成品油。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