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7 01:38:46
應當反思當代中國發展模式“建筑業用上個世紀30年代生產關系,建成了現代化大廈,真是匪夷所思。”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吳豐恒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吳豐恒 發自北京
編者按
兩年前的12月份,“中國工人”入選美國《時代》雜志年度人物,引起了巨大轟動。有人說,中國經濟帶領世界走向經濟復蘇,功勞首先要歸于這些勤勞堅韌的中國工人。《時代》對這個群體的致敬,其實是一種提醒:作為城市建設的主體,我們是否真正關心過他們的生存?
臨近年終,各種用工問題又逐步浮現。最近,一家為建筑工群體服務的民間機構,聯合大學生志愿者作出了一份關于4個大城市建筑工人生存狀況的調查報告,揭示了多方面用工亂象。有學者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報告啟發我們,應當反思當代中國的發展模式,“(在建筑行業)我們用到上個世紀30年代的生產關系,用這種制度作為基礎建成了我們現代化的大廈,真是匪夷所思。”
1 群像
建筑工人“四城記”
男性,青壯年、農業戶口、初中文化、拖家帶口;收入高是一種誤解,工作強度大被忽視;住廢棄倉庫、喝水困難、勞動權益紅色警報……這是“京渝滬深四城市建筑工人生存狀況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反映出的四地建筑工人大軍的基本生存現狀。
2011年4~11月,7個月時間內,以北京行在人間文化發展中心、安全帽大學生志愿者流動服務隊、京渝滬深7所高校師生為主力的調查人員走訪了北京市、重慶市、深圳市、上海市39個建筑工地,發放了1194份問卷,有效回收了1064份問卷,在上百個統計數據基礎上形成了這份報告。
《勞動合同法》、《建筑法》、《社會保險法》對保護勞動者權益均有相關規定,如建筑企業應當與工人簽訂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這份調查報告卻顯示,拒不簽訂勞動合同、拖欠工人工資、保險覆蓋率低,仍是目前建筑業用工的普遍特征。
報告指出,建筑業用工亂象的根源在于三個方面:勞動部門監察、查處不力;用工企業明知故犯、違法成本低于守法成本;中國建筑業普遍施行的層層轉包、利益鏈冗長的“包工制度”。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團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報告)用嚴謹科學的方法揭示了重大問題,令人信服,也令人震驚。(包工制度)不能再持續下去。”
“京渝滬深四城市建筑工人生存狀況調查報告”從“年齡結構”、“性別結構”、“戶口與來源地”、“受教育程度”、“婚姻與家庭狀況”五個方面,通過數據對建筑工人群體面貌進行了勾勒和分析。
在從業人員年齡方面,青壯年是建筑工人的主體。其中,21~30歲年齡段占比24.7%,31~40歲占比25.3%,41~50歲占比29.9%,50歲以上、20歲及以下年齡段分別占比12.5%和7.5%。工人平均年齡為37歲。
在從業人員性別方面,男性占到了絕大多數,達到93.5%。
報告顯示,四城建筑工人中農業戶口的比例均在90%以上,少量非農戶口工人來自小縣城或鄉鎮,少部分人是失地農民。
報告顯示,四城市建筑工人文化程度普遍在初中及以下。初中文化程度的工人合計占到52.1%,小學文化程度的工人占比24.8%。報告寫道,“我們發現,30歲以下的新生代建筑工的文化程度明顯高于30歲以上的群體,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例達1/3。”
報告統計,四城市中,建筑工人日平均工資為125元,北京、重慶、深圳、上海日平均工資分別為135元、116元、127元、117元。“我們用二十分位表來做分析。可以看出,建筑工群體內部的工資收入存在較嚴重的分化,收入最高的20%群體的日平均工資為192元/天,收入最低的20%群體的日平均工資為69元/天,兩者比值是1:2.8。”
絕大部分工人的薪水不高。報告寫道,“我們的調查發現,建筑工人中確實存在收入較高的人群,但是數量非常少,我們只發現11個建筑工人的日工資達到300元/天(但工作時間均在12個小時以上),其中有兩人分別是350元/天、400/天,只占受調查總體的1.2%。而有20%建筑工人的平均工資水平只有69元/天(主要是小工),日工資在100元/天或以下的占42.3%,在150元/天及以下的建筑工人占82.2%。”
報告顯示,建筑工人平均日工作時間達到9.9個小時,月平均工作時間達到27天。
建筑工人居住環境不容樂觀。報告寫道,“建筑工人宿舍一般是彩鋼結構的雙層或三層簡易房,一個房間通常放5~8張上下鋪雙人床,部分工地租用廢棄倉庫或廠房做工人宿舍,一個大倉庫會住近100人。”
一名建筑工人說,有一次他們幾十名工友承擔了鋪水泥的工作,工友就在鋼筋上鋪木板當床睡覺,等到水泥鋪到睡覺的那塊地方,他們又把木板挪到工地上其他位置。
報告統計,北京市建筑工地超過1/3的工人很難喝上熱水,超過一半沒有條件洗熱水澡。
2 亂象
建筑業四大用工問題突出
“京渝滬深四城市建筑工人生存狀況調查報告”總結了建筑業目前存在的四個主要的用工問題。
超七成工人未簽訂勞動合同
我國《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不過在建筑行業中,勞動合同的簽訂比例依然較低。
報告統計了1000多份問卷后發現,未在工地簽訂勞動合同的建筑工人在北京比例達72%,在重慶達85.2%,在深圳達70.6%,在上海達69%。樣本中,未簽訂勞動合同的比例總計達到了75.6%。
即使簽訂了勞動合同,合同留存率也極低,總計63.6%的工人未拿到合同原件。報告稱,“很多勞務公司給工人簽合同的時候,簽的是單份合同或霸王合同,工人簽完了字,合同就被收走了。”
按月結工資比例不足三成
報告按照 “年底結清”、“每月結清”、“工程結束時結清”、“按季度結清”對建筑工人工資發放情況進行了統計,比例分別是40.2%、28.1%、22.5%、9.2%。
拖欠工資現象依然比較明顯。報告顯示,在北京、重慶、深圳三地,分別有48.3%、31.5%、44.2%的工人遭遇過工資拖欠情況,平均比例為41.2%;“自己沒有遇到過,但是知道別的工友遇到過”的工人分別占27.3%、21.6%、22.4%,平均比例為24.2%。
報告指出,“按月足額發工資是解決建筑領域欠薪問題的關鍵,……而本次調查數據說明,到目前為止,有關農民工工資支付的政策執行情況仍然很不理想。”
北京超七成工人無工傷保險
建筑業是高風險行業,《社會保險法》規定,“個人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有權監督本單位為其繳費情況。”《建筑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建筑施工企業必須為從事危險作業的職工辦理意外傷害保險,支付保險費。”
報告發現,擁有工傷保險的建筑工人比例僅占41.7%,擁有意外傷害保險的工人比例僅占18%,擁有醫療保險的僅占13.7%,擁有養老保險的比例為8.6%。
在京渝滬深四城市中,只有重慶市的工傷保險覆蓋率達到了77%。受調查的北京建筑工人中,“任何保險也沒有”的占到了33.9%。
報告認為,“社會保險問題背后牽涉的是勞動合同問題。建筑業受工傷工人由于沒簽勞動合同經常陷入維權困境,而不得不接受公司單方面的私了條件,給工傷工人及家庭造成非常大的困難。很多勞務公司逃避給工人上保險的責任而不愿意與工人簽合同。”
《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規定,在訂立勞動合同時,應包括社會保險內容。
九成工人未領到高溫補貼
由于建筑業很多工種是室外作業,夏天有很長時段是在高溫環境中作業,因此,北京、重慶、上海、深圳四地對勞動者在高溫條件下作業都制定了高溫補貼標準。調查詢問了建筑工地高溫補貼的發放情況,卻發現九成建筑工人沒有領到高溫補貼,四地的比例分別為94.1%、86.1%、92.5%、82.6%。
防暑用品能夠給建筑工人在戶外高溫作業提供一定保護。然而數據顯示,建筑工人在夏天工作時能獲得防暑用品的人數僅占51.5%,在四地比例分別為39.2%、71.3%、33.7%、59.9%,“(工人)所謂的防暑用品主要是指藿香正氣水、綠豆湯等”。
亂象小結
“京渝滬深四城市建筑工人生存狀況調查報告”寫道,“本次調研的數據顯示,目前建筑工人的合同簽訂率普遍比較低;北京與上海普遍存在不按月結工資的現象,工資拖欠在很大范圍內存在;很少工人享受到周末、法定節假日休息的權利,加班沒有加班工資;深圳、上海尤其是北京的建筑工人工傷保險覆蓋率低,工傷權益缺乏保障;夏天的高溫補貼很少工人享受到。四個城市中,重慶市的建筑工人在按月發工資與工傷保險方面的待遇比其他三個城市好,北京市的工傷保險覆蓋率比其他三個城市低很多。”
對此,建筑公司有明知故犯嫌疑。“據我們對北京市一些建筑公司勞務管理部門的訪談,建筑公司的勞務管理基層員工對工資支付、勞動合同簽訂管理、工傷等方面的有關規定及實施方式了解都是比較清楚的。”
建筑公司被批評以虛假方式應付檢查。“我們在建筑公司項目部看到用于記錄監督勞務公司每月支付工人工資情況的文書,以及記錄工人名單包括考勤的表格等,被訪談者也很肯定地說勞務公司與工人簽訂合同以后會留存一份在工地項目部備案,以備有關部門檢查??梢姀男问胶头椒ㄉ蟻碚f,目前的一些監管辦法已經被一些用工企業以虛假的方式執行了下來,以應付檢查。”
《勞動合同法》第七十三條規定,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負責全國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
報告認為,之所以出現上述現象,“一方面是由于勞動部門對建筑工地的監察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也說明相關部門對于已經發生的違法用工行為沒有進行嚴厲處理,導致用工企業的違法成本遠低于守法成本,工人權益得不到保障。”
報告在對勞動部門的監察、處理方式提出批評的同時,又進一步指出,導致建筑工人權益受損的根源在于“包工制度”。
3 根源
包工制打下欠薪“死結”
“京渝滬深四城市建筑工人生存狀況調查報告”寫道,“我們所講的‘包工制’是指,建筑工程被層層分包給不同規模的包工隊,建筑工人在包工頭的組織與帶領下進行勞動。日常管理由包工頭或包工頭指定的帶班負責,工人工資發放和生活費發放由包工頭負責,由包工頭帶領的工人傾向于認定包工頭是自己的老板。調查數據所反映出來的工人日常管理、工資發放、對勞動關系的認知都證實了我們的判斷:包工制仍是目前建筑工地上普遍的用工形式。”
“包工制”盛行已久。1980年,國家發布了《建筑安裝工程包工合同條例》,允許建筑企業與建設單位建立承包關系,建筑企業開始實行限制勞動用工的內部承包制度。
1984年9月,國務院頒發《關于改革建筑業和基本建設管理體制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強調全面推行建設項目投資包干責任制與工程招標承包制。11月,國家計委和建設部又聯合發文,進一步承認競價體制、鼓勵縮短競價時間、降低競價成本。工程承包與分包經驗開始在全國推廣。
1998年3月,中國第一部《建筑法》出臺,對建筑工程發包與承包等方面作出了更明確規定。
報告認為,包工制度在中國現實環境下已經逐步淪為一種“前市場社會雇傭關系”。
“大部分建筑工人雇傭關系的確立是在老家村莊完成的,工人出門之前,帶工人出來的包工頭就和他們講好工價、什么時候發工資,有時候甚至不講工價,只有一個模糊的承諾。這種約定是口頭的,沒有書面協議,他的存在完全建立在鄉土社會的熟人信任基礎上??梢哉f,這是一種前市場社會的雇傭關系。調查發現,64%的建筑工人認為包工頭是他們的老板。”
在這種雇傭關系下,“普通工人基本上很難接觸到包工頭的上級,有的甚至不知道勞務公司的存在。而且,在這樣一個包工隊里面,包工頭可以利用各種手段對工人進行約束,軟約束有熟人的面子關系、講好話、下承諾等,硬約束以克扣或不發工資、不給你派活、走人為要挾。工人要向包工頭的上級提要求,首先要突破這層關系。”
報告進一步分析,“由于工人的工資發放完全掌握在包工頭手里,再囿于熟人關系,一般工人不輕易與包工頭撕破臉皮。即使一些曾經吃虧上當的工人認識到勞動合同的重要性,找到包工頭或勞務公司提出簽訂勞動合同的要求,也基本很難實現。單個工人針對公司或包工頭完全不具備談判能力,除了用腳投票,他們沒有迫使公司必須與他們簽訂勞動合同的籌碼。”
“相對于制造業、服務業等行業,包工制度遮蔽了最基本的勞動關系,地產資本透過層層分包達到資金層層墊付,以緩解資金鏈緊張。建筑業農民工工資發放也因其牽涉的利益主體眾多、利益鏈條冗長而成為難題。”
12月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團、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郭于華等多名學者對包工制度提出了猛烈批評。
楊團說,農民工生產體制表明,其還沒有完成“工人階級化”,“典型的是包工制,近似于一種包身工關系”。
郭于華拋出兩個問題,“首先,欠薪何以可能?第二,討薪為何不成?這背后是國家、資本、人民之間的關系沒有解決的問題。這兩個問題的解答,就是中國問題的解答。”
楊團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應當反思當代中國的發展模式,“(在建筑行業)我們用到上個世紀30年代的生產關系,用這種制度作為基礎建成了我們現代化的大廈,真是匪夷所思。”
報告作者、北京行在人間文化發展中心勞工項目統籌劉麗君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會將報告遞交給北京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北京市安全生產監督局、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等建筑業相關部門。
4 對話
劉麗君:工人的熱忱令我印象深刻
“京渝滬深四城市建筑工人生存狀況調查報告”發布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對報告作者、報告發布方“北京行在人間文化發展中心”劉麗君進行了專訪。
NBD:報告發布方“北京行在人間文化發展中心”、“安全帽大學生志愿者流動服務隊”大家還不是很熟悉,請給我們介紹一下。
劉麗君:北京行在人間是一個為建筑工群體服務的民間機構,正式成立于2009年。機構有兩個項目,一個是面向建筑工人的,一個是面向打工子弟的。我們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和北京大學-香港理工大學中國社會工作研究中心有合作。
安全帽大學生志愿者流動服務隊,成立于2008年,是由北京10多家高校的大學生志愿者組成的志愿者網絡,主要在高校旁邊的一些工地上開展活動,每周周末同學們都進工地,為工人放電影,講新聞,辦工友書屋。這三年來,志愿者在工地上的服務從未間斷。
NBD:你們怎么想到做這樣一個報告?
劉麗君:主要是想對目前建筑工人整體的生存狀況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我們機構承擔了調研設計、數據分析、寫作報告以及組織調研的工作,安全帽發動了北京的大學生做調研。
NBD:這份報告收集了上千份問卷,發布了上百個數據,你們是如何調查和統計的?
劉麗君:調研主要采用了問卷調查的方法,輔以參與觀察與訪談。由于進入工地有一定困難,調研之前,先對不同區位的工地進行踩點,選擇比較容易進入、規模也比較大的工地。踩好點后,調研員進入工地宿舍,隨機對工人進行訪問。在調研對象的選取上,我們考慮平衡年齡、工種與地域因素。
NBD:在調查和制作報告的過程中,你有什么印象特別深刻的事情?
劉麗君:讓我感受最深刻是工人的熱忱。我們是以陌生人身份進入他們宿舍里面的,一般人會想象入室訪問很困難,但是大多數工人很友好。我們的問卷有點長,也有工人會不耐煩,但是多數情況都很好。真的要謝謝他們。另外,工地的住宿環境不好、工人工作辛苦的程度,不同的工人在這種環境中的生活態度也讓我印象深刻。
NBD:報告披露的問題很多,你認為哪些現象最值得社會關注?
劉麗君:我們認為勞動合同簽訂率低、不按月發工資、工傷保險覆蓋率低以及工地用水用電、衛生方面的問題這四個問題最值得社會關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