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1 01:39:2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魏玉卿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魏玉卿 發自北京
12月19日,在第十屆中國公司治理論壇上,證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要完善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長期激勵約束機制,研究制定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員工持股計劃,探索公司型基金等公司治理的改進措施。
市場認為,若基金公司員工持股計劃一旦成行,管理層長期要求的股權激勵將會成為現實。
《每日經濟新聞》昨日采訪了基金公司相關人士,他們認為激勵制度只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在基金公司處在行業發展瓶頸的背景下,要減少公募核心人員的流失,有效緩解基金公司之間的跳槽亂象,需要完善的地方還有很多。
公募十三年 人才流失殆盡
針對公募行業缺乏有效激勵制度的問題,郭樹清主席表示要研究制定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員工持股計劃,探索公司型基金等公司治理的改進措施,而這也是基金公司高管們一直致力于爭取和突破的問題。
回顧公募基金行業發展的十三年間,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經理變動頻繁。在“老10家”基金公司中,已有9家公司的總經理更換。而從去年12月到今年上半年,11家基金公司相繼公告總經理變更,今年下半年,在數次傳出離職傳聞后,博時基金總裁肖風也轉身離開。
肖風曾在公開場合多次指出公募基金現行制度的缺陷,提出采取股權激勵的措施,但都未有進展。他曾坦言:“現在發現,私募基金慢慢做成10億、20億、50億的時候,不僅僅是一個賺錢的事情,而且可以成為自己的事業。公募基金目前的制度設計確實很難跟他說,‘這是你一輩子的事業’。”去年9月份,華夏基金總經理范勇宏、副總經理王亞偉“雙雙遞出辭職報告”的消息,也在業內沸沸揚揚地傳開。有市場人士猜測,這又是一次公司管理層和股東方的博弈。
作為政協委員,交銀施羅德副總經理謝衛也曾提交了關于探索基金公司股權激勵機制的提案,建議允許具備條件的基金從業人員參與新基金公司的發起和設立,同時對已經成立的老基金公司,可通過股權激勵鼓勵員工持股。
激勵僅是一部分
《每日經濟新聞》昨日就此問題采訪了基金公司相關人士。北京某基金公司投資副總監向記者直言:“作為一個業內人,(我認為)激勵制度是必要的,這體現出了對人才的尊重。”
“但我又并不認為這是減少人事變動的有效手段。基金行業本身就是一個不穩定的行業,甚至還會越來越不穩定。在這個市場中,有多少基金經理能連續幾年業績都能保持在一個較好水平的?”他說到,“可以說,任何一個投資管理人,若不能在三五年內保持業績穩定,不僅公司會請他走人,自己也會主動離職。”
對于基金經理的激勵制度而言,該投資總監認為應該和業績掛鉤,“基金經理的標準收入與業績掛鉤是關鍵,這也是郭主席提到的要完善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長期激勵約束機制的內容。”
某基金人士對此則認為目前激勵制度的提法依然不太成熟。北京某基金公司督察長對記者表示:“現在具體說似乎有些過早了,要有實際的舉措。”
他表示:“在公司治理上,激勵制度是很有必要的。而站在整個行業的角度來看,目前的現狀也讓我們在思考,激勵制度僅僅是這個行業發展的一個環節,投資者在這個行業里是虧錢的,沒有理財機制、造福機制。”
上述督察長認為,基金公司核心人員流動頻繁、行業跳槽亂象,不僅僅是激勵制度的問題,根源是在資本市場的健全、健康和完善,“否則這個行業有何存在的必要?”
深圳某基金公司副總經理坦言:“基金公司激勵制度早幾年前就在討論了,希望不再是遙不可及。”
“公募發展了十三年,現在到了一個瓶頸。在公司治理上,我們不僅僅需要激勵制度。”他說到,“我們看到現在有一些新設立的基金公司,這是監管層在強化行業競爭,但對于規模很小的基金公司而言,如果經營都無法維系,又怎么能保證持有人利益?”
他認為,在公司治理上完善激勵約束制度的同時,對于一些經營無法正常維系的基金公司,應該有清盤和轉托管制度,這樣才能更好的維護持有人的利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