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30 01:03:5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喻春來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喻春來 發自北京
今年一季度,化工行業遭遇大規模利潤下滑,狀況猶如2009年的金融危機。
作為中國最大化工產品生產商之一的中石化也未能置身事外。據中石化一季度報顯示,其石化板塊營業利潤同比下滑86%,化工業務經營虧損4.13億元,化工板塊嚴重“拖后腿”,中石化業績觸近年來單季度低點。
“1~2月,化工行業利潤降幅達27.0%,這種情況除在2009年初金融危機爆發時出現過,歷史上尚無先例。”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在 《一季度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報告》中這樣描述化工行業利潤降幅之勢。
據業內人士分析,國內外經濟增長不穩,房地產景氣度持續下滑,化工市場需求放緩,出口阻力增加,化工產品價格自去年四季度以來持續低位徘徊。而企業成本居高不下,效益下降,化工行業過剩產能釋放較快,競爭加劇。因此,2012年化工行業陷入去庫存階段,行業利潤下滑較快。
不過,由于未來化工企業下游需求中的地產行業中期變數最大,房地產全年銷售很難有超預期的可能,預計今年三、四季度,化工行業需求最差。
利潤降幅回歸金融危機水平
數據顯示,中石化一季報凈利潤同比下降,其營收6713.65億元,同比增長14%;凈利潤為128.3億元,同比下滑37.4%。此外,中石化首季石化板塊營業利潤13億元,同比下滑86%,化工業務經營虧損4.13億元,單噸乙烯營業利潤只有535元/噸,相比去年一季度接近3600元/噸的高盈利,顯得異常低迷。
而中石油一季報顯示,其實現營收5256.47億元,同比增長17.9%;凈利潤為391.53億元,同比增長5.8%,環比增長明顯好于市場預期。
睿霖咨詢化工行業研究員蔣思欣認為,從利潤變化幅度來看,中石化降幅大于中石油。除了雙方共同面臨的需求低迷之外,中石化外購石油比例較高,受國際油價上漲的影響更大。而中石油自產原油量大,外購比例遠低于中石化,這使得中石油化工板塊受國際油價影響較小,對其成本沖擊也更小。
然而,中石化只是化工行業利潤大幅下降的一個縮影。根據渤海證券對252家化工行業上市公司的統計顯示,一季度,化工行業整體表現慘淡,營業收入同比僅增長13.15%,凈利潤同比下降42.12%,遠遠低于去年同期44.32%的增速。
其中,252家化工行業公司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的公司為166家,同比下降的公司為97家,歸屬母公司凈利潤方面,實現同比增長的是109家,同比下降為143家,行業景氣度進一步下降。
除此之外,許多化工企業一季度盈利出現拐點。預警的化工股頭席為屬于新興產業的中鋼吉炭(000928,SZ),預計凈利潤同比減少858.01%以上。
2011年在凈利潤方面出盡風頭的氟化工上市公司業績繼續收窄,巨化股份 (600160,SH)、多氟多(002407,SZ)同比下降超過30%,巨化公司表示,行業景氣期已過。
化纖行業盈利也出現較明顯的下降走勢。行業景氣度嚴重下滑的當屬光伏能源板塊,目前全國近八成的多晶硅生產企業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從事鋰電池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當升科技(300073,SZ)更成為2009年創立創業板以來,首家年報業績虧損公司,預計凈利潤虧損72.80萬元。
一位業內分析師認為,化工上市公司業績下滑幅度大大超過預期。1~2月化學原料行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對應行業的利潤增速預計在-50%,而從已經公布的化工上市公司一季報業績預告來看,傳統化工業績下滑幅度明顯,其中氯堿和化纖等子行業將延續2011年四季度的趨勢,出現行業性的微利和虧損。
一份來自石化工業聯合會的統計顯示,1~2月,石油和化工行業利潤降幅達22.0%,其中化工行業利潤降幅達27.0%。如此大幅波動,除2009年初金融危機爆發時出現過,歷史上尚無先例。
成本激增與需求不振
在全球經濟下滑、中國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石油、煤炭等基礎原料價格依然處于歷史相對高位,這成為制約行業景氣度的一個重要因素。
“今年以來,化工企業的用工、運輸、能源等費用上漲依然強勁,企業成本壓力巨大,利潤大幅下挫。”石化工業聯合會的有關研究人士說道。
統計顯示,1~2月,石油和化工行業銷售成本1.38萬億元,同比增長19.6%,高于企業主營收入增幅4.6個百分點。每100元收入成本為82.85元,較上年同期上升2.84元。其中,化學工業銷售成本增幅為19.7%,分別比其主營收入增幅高出3.3個百分點。
在上游成本上漲之際,今年國內化工產品的下游消費增幅也在持續回落。
據石化工業聯合會監測,1~3月,國內乙烯表觀消費量424.9萬噸,同比增長1.0%,比1~2月回落1.4個百分點,為2009年9月以來最低增幅。前3個月,乙烯產量392.4萬噸,同比下降0.9%,3年來首次下降。
而另一種化工品甲醇表觀消費量754.3萬噸,增長15.2%,增幅比1~2月回落7個百分點;硫酸表觀消費量1803.1萬噸,增長3.5%,增幅為近年來新低;燒堿表觀消費量565.5萬噸,增長3.3%,增幅比1~2月回落0.4個百分點。
石化工業聯合會研究人士說,這表明國內外市場需求均不活躍。受此影響,主要化學品價格持續走低。一季度,化工行業價格總水平同比漲幅為2.2%,除去通脹因素,價格實為下降。
3月份,基礎化學原料、合成材料、專用化學品制造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都出現下降,分別同比下降了1%、8.2%、5.3%?;A化學原料生產者出廠價格是2009年12月以來首次同比下降。
過剩產能快速釋放
除上游和下游都遭遇不利因素外,化工行業一些過剩品種產能釋放較快,加之國外產品大量進軍國內市場,歐美等國經濟不景氣等,國內企業出口遇阻,競爭加劇。
“甲醇市場競爭最為激烈。”石化工業聯合會研究人士說道。
一季度,甲醇產量逐月上升,累計增幅達17.5%;此外,進口甲醇128.3萬噸,占表觀消費量的17%。
上述人士稱,在內外夾擊下,1~3月,甲醇價格一直徘徊在2900元/噸下方,由于成本上升,甲醇企業利潤微薄。由于需求疲弱,聚氯乙烯主要品種市場價格長期在7000元/噸下方振蕩,多數企業處于無利狀態。還有“兩堿”品種,情形大致相仿。
前3個月,我國甲醇、聚乙烯、聚氯乙烯、乙二醇等產品的進口量均保持較高水平;乙二醇的增幅達到29.1%,己內酰胺進口增長更是超過45%。我國成為世界化學品市場爭奪的主要對象。
“一些產品的進口給國內市場帶來很大壓力。同時,化工產品出口阻力也在增大。除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外,近期的政策調整也增加了出口難度。”該人士說道。
該人士所指的政策為近期的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海關總署新規,從2012年2月1日起,大宗石化產品進出口檢驗監管由普通商檢升級為法檢。此項政策出臺,對石油和化工行業進出口產生了很大影響:一是費用大幅增加;二是出口周期延長;三是不合乎國際慣例。
統計顯示,1~3月,我國石油和化工產品進出口累計逆差791.02億美元,同比擴大26.4%。3月份,全行業進出口總額增幅9.7%,較2月回落31.5個百分點;其中出口下降1.5%,同樣是2009年底以來首次出現。
房地產影響走勢
“短期石化板塊沒有好起來的跡象,二季度旺季不旺可能有較大概率,化工受下游需求疲軟影響,預計全年很難有去年的景氣度,不過下半年有望好轉。”裘孝鋒說道。
種種跡象表明,目前化工企業經營的同比數據并不是最差的時候。即使今年一季度業績下滑,高成本企業大虧、低成本企業微利或者微虧,但離趨勢性恢復還很遙遠,更大的需求風險還未釋放。
在化工行業下游需求中,房地產是最大的變數。一位業內分析人士表示,由于2011年保障房大量開工,施工面積增速處于相對高位,預計2012年三季度到2012年四季度施工開始將出現大幅下滑。屆時才可能是與房地產相關的化工子行業需求最差的時候。
蔣思欣認為,企業利潤下滑導致擴張步伐放緩。應對利潤下滑,一要優化產品結構,逐步擺脫傳統的以大宗化工產品、通用型產品為主的發展思路,積極發展石油小產品,同時加大高端產品的研發生產,提高整體利潤。二是降低成本,優化產品生產流程和人員安排,提高整體運營效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