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03 01:27:54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年來,奢侈之風成為嘉禾縣機關作風建設中突出的問題。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功武 發自湖南郴州
每經記者 劉功武 發自湖南郴州
6月27日,財政部長謝旭人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了2011年中央單位“三公”消費支出情況。之前,還要求省級政府在2年內公開“三公”消費。
就在數日前,有消息稱,湖南省郴州市嘉禾縣已經在 “裸曬”“三公”消費?!睹咳战洕侣劇酚浾邔嵉卣{查了解到,嘉禾縣在縣紀委、財政局、審計局等單位的主導與監督下,選定縣直單位10家,已進行近1年的公開“三公”消費試點工作。
記者發現,嘉禾縣此舉觸動了“三公”消費的敏感神經,但主要是單位內部公開,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向全民公開的內容不多。一位當地居民告訴記者,縣上公開“三公”消費,確實是一大進步,是好事,同時也希望能公開得再具體一些,這樣才能讓群眾更好地監督。
嘉禾縣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國內沒有相關經驗可資借鑒,嘉禾縣只能不斷地嘗試與探索,在逐步完善、穩步推進的原則下,將在公開的詳細程度、公開的途徑以及公開的范圍等方面不斷走向深入。
“摸著石頭過河”
上述嘉禾縣紀委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憶說,2011年4月,嘉禾縣紀委就提出了在縣直單位進行公開“三公”消費試點的想法與初步方案。
郴州市紀委糾風辦負責人曹文彬也證實說,嘉禾縣在2011年上半年向郴州市紀委申報了試點公開 “三公”消費項目,并獲市紀委批準。
據曹文彬稱,早在3年前,郴州市紀委就已開始做規范與公開 “三公”消費的相關工作,并制定了相關制度。但嘉禾縣的此次試點,在公開的內容、形式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套機制。郴州市將總結嘉禾縣經驗,形成一套指導全市相關部門公開 “三公”消費的方案。該方案不久將出臺。
嘉禾縣紀委提供的材料顯示,2011年4月到6月,嘉禾縣委辦、縣紀委、縣財政局、審計局等相關單位,召開了關于主導與推進公開 “三公”消費的會議。此后,又召開了10個試點單位的溝通協調會議。
試點方案經多次修改,通過縣委常委會審議,《關于開展嘉禾縣 “三公”消費公開機制建設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及相關配套方案正式出臺。
隨后,試點單位收到文件,正式實施公開“三公”消費工作。去年底,10家試點單位公開了當年1~10月的“三公”消費支出。
近年來,中央層面多次強調公開“三公”消費,特別提到縣級以上政府部門要公開。但到目前為止,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初步統計,僅中央單位與極個別部級單位、省級政府與鄉鎮政府開始執行,且多為“籠統”的公開,暫未發現縣級政府將“三公”消費公開到縣直單位的情況。
今年6月27日,財政部長謝旭人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稱,2011年中央行政單位(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事業單位和其他單位用當年財政撥款開支的 “三公經費”支出合計93.64億元。
2011年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會首次報告2010年 “三公”消費賬單:2010年全市市級黨政機關、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的“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合計11.3億元。
“現在中央要求縣級政府公開‘三公’消費,老百姓也在呼吁,但具體以什么方式公開,公開到什么程度,這些問題都沒有明確下來。”上述嘉禾縣紀委相關負責人說,嘉禾縣的試點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不斷完善。
奢侈太甚 逼出“公開”
為什么嘉禾縣要主動請纓,進行公開“三公”消費的試點工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年來,奢侈之風成為嘉禾縣機關作風建設中突出的問題。“三公”消費大幅攀升,群眾反映較多,上訪上訴信件增加,對黨群、干群關系帶來了不良影響。
嘉禾縣紀委曾在 《郴州廉政》上發文指出,“三公”消費領域利益沖突主要表現為:不貪不占,吃光用光,過度消費與揮霍性突出;“三公”消費是個筐,什么都往里面裝,模糊消費與支出隨意性大。比如“一桌酒飯一頭牛”的現象常有,公事、私事都由“三公”支出;灰色消費,私利性嚴重。
為規范各單位財政支出,嘉禾縣制定出臺了《嘉禾縣縣直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支出公開實施辦法》、《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政管理的若干意見》,要求縣直各單位和重點工程指揮部必須將“三公”消費定期在單位內部公開,并上報縣紀委備案。
上述文件對財務支出公開的內容和措施作了進一步細化,人均“三公”消費前20名的單位,每半年在政府常務會公布一次,前5名的主要負責人要向縣政府常務會作出說明。
湖南省某縣正科級官員告訴記者,“三公”消費泛濫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把手”權力過大與監督缺位等制度因素。嘉禾縣自2009年始,通過“六人會審制”(即由六名相關人員對財物支出進行審定)等制度,限制單位“一把手”的權力過大,加強對財物支出的監管,這為公開“三公”消費試點工作打下了基礎。
曹文彬則表示,嘉禾縣公開“三公”消費,順應了中央的要求與群眾的呼聲,郴州市紀委對此做法是支持的,并進行了指導。
試點單位費用降9%
在嘉禾及郴州采訪的數日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查閱嘉禾縣紀委關于公開“三公”消費的相關材料,采訪嘉禾縣紀委及多家參與試點工作的縣直單位負責人,了解到嘉禾縣試點工作的具體做法。
嘉禾縣自2011年4月開始公開“三公”消費試點工作,選定的10家縣直屬單位為嘉禾縣審計局、農業局、科技局、縣委黨校、縣五中、物價局、司法局、文化局、衛生局及縣物資總公司行管辦。
上述嘉禾縣紀委相關負責人稱,所選定的這10家縣直單位是經過認真考慮的,即在所有縣直單位中,選取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單位先行試點。其中,既有所謂“弱勢”的部門,也有比較“強勢”的部門,而非先拿“弱勢”部門開刀。
在“三公”消費公開的內容與途徑上,嘉禾縣的做法是:公務接待費用在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內部公開,要求公開此項消費的明細表;公車購置與使用費用,要求在單位全體干部職工中公開,公開內容為每臺車的具體消費金額;公務外出學習考察(沒有出國、出境考察,便將外出學習考察列入此項),單位內部公開到每個人的外出學習費用。并且,這一項還被要求通過縣內媒體向群眾公開,公開內容為單位總的外出學習考察費用。上述三項公務消費公開間隔為半年一次。
嘉禾縣司法局局長鄧權彬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該局自去年8月開始進行試點,到去年12月,該局將2011年1~10月的“三公”消費全部在全局干部、職工中進行了公開。其中,公務接待公開到了每次接待的費用,以及每次接待的用途和參與接待的人員。公車消費與公務學習考察費用,也按縣紀委的要求公開了相關內容。
鄧權彬稱,向全體干部、職工公開的方式為會議公開,即在全體干部、職工大會上,以口頭宣讀與接受干部、職工詢問方式公開,并沒有將書面材料發放給干部、職工。
嘉禾縣委黨校黨委書記王文利告訴記者,該校去年1~10月的“三公”消費,也按縣紀委的要求進行了公開,并且不是將10個月的費用一次性公開,而是每月公開一次,公開的途徑為全體教職工大會及在校內公告欄、縣內媒體公開。
上述嘉禾縣紀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2011年公開“三公”消費試點的縣直單位里,“三公”消費較上年同期下降了9%。
全民公開的內容有限
通過對嘉禾縣公開“三公”消費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與對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支出最多的是公務接待。在參與試點的10家縣直單位中,2011年1~10月每家單位公務接待費多在6萬元左右,最高的達到18萬余元。
其次為公車使用費用。上述10家單位在2011年1~10月的公車使用費用,從2萬余元至8萬余元不等。
公務外出學習考察消費最少,縣審計局、縣物價局均為0元,其他單位多為數千元。
但是,在上述3項公費支出中,目前僅有公務外出學習考察費被要求在縣內媒體向群眾公開。
據上述嘉禾縣紀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務外出學習考察費用通過縣內電視臺以及縣內刊物 《今日嘉禾》進行公開。記者調查發現,這兩種向縣里群眾公開的方式,每家單位都只公開了去年1~10月總的外出學習考察費用。
嘉禾縣一名中年女居民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她已經看到了公務外出學習考察費用的公開,她認為公開是好事,是一種進步,但是公開的內容還是籠統了一些,每家單位只是公開總的費用,無法判定此項消費是否合理,這對群眾來說,公開的意義就不大。
她建議說,只有將每個人每次外出學習考察的費用公布出來,老百姓才能對此項費用支付的合理性進行基本的判斷。比如,“如果一名干部去一次外縣考察,就花了幾萬元,這就明顯不合理了。”
上述嘉禾縣紀委相關負責人則表示,現在嘉禾縣的“三公”消費公開只是處于試點階段,還有很多不足,還不能滿足廣大群眾對于 “三公”消費公開的要求,需要一個過程來逐步推進與深入。
全部公開的“難處”
嘉禾縣主動在縣級政府中率先公開“三公”消費支出,是一次有益的嘗試,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當地采訪相關部門時,卻感受到他們的重重顧慮。
上述嘉禾縣紀委相關負責人說,“三公”消費的公開目前僅處于試點階段,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媒體的報道可能會阻礙公開工作的進行,引發一些矛盾。
“我們的公開工作才剛剛做,沒有什么成績,如果就在媒體上 ‘邀功’,會引起當地群眾的反感。”嘉禾縣委宣傳部一負責人說,最好還是不要報道了,等以后時機成熟了再說。
湖南省某縣政府官員認為,“三公”消費在國內由來以久,并且成為部門與個人損公肥私的“避風港”,公開“三公”消費,將受到既得利益者的阻礙,這可能是嘉禾縣的顧慮之一。
嘉禾縣有官員還顧慮,在目前的社會大環境下,要詳細向社會公開“三公”消費,還是有很大難度的。“比如說,我國自古講究禮尚往來,別人招待你時,招待得比較好,你總不能把別人招待得很差吧,現在都講究對等招待。但你招待好了,群眾看了你公開的招待費用,肯定是有意見的。再比如,上級領導下來檢查工作,你總不能招待得太差了,擔心領導不滿意,以后事情就不好辦。但你招待好了,群眾又會質問為什么有這么高的招待費用。”
除了這些現實的“難處”,公開的實際效果也受到質疑。湖南某縣政府正科級官員分析說,就算“三公”消費全面、真實地公開了,“三公”消費因此也下降了,但是否就節省了國家財政?這還是個未知數。因此,一個單位應該公開其全年的財政預算,并且還要公開除“三公”消費之外的支出,不然就算“三公”消費節約了一點,也會從其他支出中來“補”上。
這位官員舉例說,某縣級部門第一年的財政預算為100萬元,“三公”消費花掉20萬元;第二年財政預算還是100萬元,“三公”消費花掉18萬元,看起來少花了2萬元。但是,“節約”的這2萬元,既并沒有上繳財政,也沒有在下一年度的預算中減少2萬元,而是將這2萬元歸于該局其他的費用支出中。
這個“其他的支出”,就可成為某些部門或個人獲利的出口。比如,有些單位公務人員開會有會務費,下鄉檢查有補貼等名目繁多的費用,但這些本是正常的本職工作,為何要給費用呢?如此一來,就算“三公”消費有節約,節約的資金也可能通過其他方式進入了某些官員的腰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