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3 01:05:22
電力體制改革啟動十年,仍陷停滯,由此可見其間利益博弈的復雜。
李記
7月4日,原屬魏橋集團旗下的濱州工業園熱電廠被關停,當地政府決定將該電廠拆除后建高層住宅。據悉,關停該電廠的原因是“為積極響應國家節能降耗精神,順利完成減排目標”。
(7月12日《新京報》)
應該注意到,被關停的魏橋電廠,應該稱之為原魏橋電廠。因為在6月15日,魏橋集團旗下上市公司魏橋紡織公告稱,擬將包括電廠在內的位于濱州經濟開發區的資產,出售給濱州市中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至于魏橋為何將該處盈利能力一直良好的電廠出售(魏橋熱電業務的毛利率2010年和2011年前9個月分別為24.18%和23.51%,算得上是優質資產),還有為何在被轉讓不到20天,濱州工業園熱電廠即被當地政府關停,恐怕只能用當地政府所稱的“改善城市空氣質量,優化生態環境”來解釋了。
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口中 “不合法、不安全、不環保”、中電聯副秘書長口中“違法供電”的魏橋自備電廠,終被關閉。所幸的是,從報道中可知,距離此處10公里外,魏橋還有“新電廠”。新電廠的規模、運行、效益等狀況如何,報道沒有提及,我們不得而知。但這并不妨礙問題的討論:被視為“電改小崗村”的魏橋電廠,起碼在規模上正在收縮。而且,在規模的收縮之外,魏橋電廠此前便完成了實質上的“被招安”。根據5月17日《齊魯晚報》的報道,目前國家電網已經與魏橋集團達成協議,魏橋的余電在滿足廠區周邊商戶用電后重新并入山東電網,實現互利共贏。
民電的發展,遭遇這樣的境況,讓人憂心忡忡。進一步的問題是,魏橋模式遭遇被收縮、“被招安”等情形之后,在理順電價問題上,我們是否會喪失一個絕佳的厘清電價真實成本的比較藍本?原因很簡單,公正、透明地施行階梯電價,固然應被視為理順電價的一步,但絕對意義上的理順電價,階梯電價的施行不應是終點。
從此前的媒體報道中可知,魏橋模式之所以備受推崇,是因為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電價的 “真相”。比如,在山東,每一度電中含農網還貸資金2分錢、三峽工程建設基金0.7分錢、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1分錢、庫區移民后期扶持資金0.88分錢、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0.1分至0.4分錢等一系列費用。而用自備電廠發電的魏橋創業集團則不用承擔這些,僅這一項就占到了一般電廠發電成本的10%左右。加上較低的人力資源成本等,才有了魏橋集團的電價比國家電網低1/3的現實。
電力體制改革啟動十年,仍陷停滯,由此可見其間利益博弈的復雜。被視為“電改小崗村”的魏橋,遭遇如此窘境,應能視為相關方面“狙擊”的成功。但資源能源價格的深度改革,終究是大勢所趨。也許電價市場化的模式不能完全照搬,但容許民電和地電的存在,以為更好理順電價成本,促進電價成本更公開透明,應該得到相關方面逐步放松尺度的支持。退一步說,即便魏橋暫時起不到“電改小崗村”的作用,面對公眾和輿論愈來愈強烈的資源能源價格改革的呼聲,一味的妥協和回避,顯然不是應有的態度。
此外,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近日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指出,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新36條”相關實施細則已全部出臺,要抓好落實,尤其要在鐵路、市政、能源、電信、衛生、教育等領域抓緊做幾件看得見、鼓舞人心的實事,以提振投資者信心。而魏橋電廠的關停,可以被解讀為民營企業“插足”壟斷行業的失敗案例。一邊是總理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鐵路等領域,一邊是民營企業進入壟斷行業失敗的案例,表明要想破除相關壟斷,不僅僅需要“新36條”相關實施細則保駕護航,更需要各個層面的決心??傊簶螂姀S可以關,但破除壟斷不能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