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

    每經網首頁 > 評論 > 正文

    大盤股發行應適當停一停

    2012-07-21 01:02:20

    在股市信心不足的情況下,不妨先停一停大盤股的發行,尤其在“成本分置”的全流通時代限售股減持壓力太大,若再推大盤股上市融資顯然是雪上加霜。

    每經編輯 蘇培科    

    蘇培科

    A股市場目前該不該停發新股,再次引發爭論。有一部分投資者認為,應停發新股、停止擴容,讓市場休養生息、恢復信心;但投資者保護局代表證監會明確表示,停發新股是一種行政管制行為,改革應當盡可能避免采取這類措施,從過往經驗看停發新股也并不能對市場環境有實質性改善。究竟誰對誰錯?

    其實,這是一個典型的“二元悖論”。投資者當然希望股市有投資功能,如果市場被嚴重抽血,貧血的股市只能讓投資者買單和輸血;而監管部門也希望告別“父愛主義”的監管理念。A股市場IPO“七停七啟”的歷史告訴我們,新股停發后的小修小補對市場環境和制度規則并沒有太大的改善,停止圈錢只是讓投資者獲得了短暫的放心,只是幫助市場蓄積了能量。

    如果A股市場是一個真正市場化的股票市場,企業會選擇對自己更有利的時機來發行,市場自身會調節發行速度,行政叫停新股發行實際就是在行政管制。一邊摁住需求,一邊減少供給只會讓資源更加稀缺,一遇到發不出去就停下來蓄積能量,結果只會制造更多“三高”股票,這會離真正的市場化越來越遠。

    目前A股市場的新股發行未能完全市場化,存在許多問題。首先,市場資源配置的功能沒有能完全發揮,尋租、插隊等現象依然存在;其次,國企、央企等特權企業經常插隊進入綠色通道融資圈錢,不顧市場真正需求而強行供應;其三,新股發行價格長期被主承銷商和機構操控,由于“直投+保薦”的利益驅動,保薦機構一定會做高發行價、抬高上市價,不叫停“直投+保薦”模式,新股發行的“三高”問題就會存在;其四,網下特權配售讓A股市場利益分配出現扭曲,加之網下配售股份3個月鎖定期的取消,在新股快速獲利成為一些機構牟利的主要渠道;其五,由于新股發行存在巨大價差和各大利益主體在新股發行中盤根錯節的利益關系,加上龐大的“打新專業戶”群體,導致新股發行根本不顧及二級市場的行情變化,在任何行情下都能超額認購和發行成功,好在監管部門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剛對專門從事打新的理財產品進行了限制,取消了只打新的一級市場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和集合信托計劃資格,但趕走的這部分打新資金僅是“打新專業戶”的冰山一角。

    顯然,當前A股市場的病癥不是停不停發新股的問題,而是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不改革的問題,啟動真正市場化的發行制度改革和營造法制化的市場環境是當務之急。不過,在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當下,還不能讓股市破罐子破摔,應該讓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轉型,讓股票市場資源配置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

    在股市信心不足的情況下,不妨先停一停大盤股的發行,尤其在“成本分置”的全流通時代限售股減持壓力太大,若再推大盤股上市融資顯然是雪上加霜,應該將支持這些大型國企、央企的資金,用于支持中小板、創業板和新三板,讓資本市場為中國經濟的未來爭取戰略制高點服務。如果一味地去發行大盤股,會將資本配置到傳統型、“夕陽紅”的大企業身上,這不利于支持中小型和創新型企業的發展,也與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戰略目標相悖。為了支持實體經濟的結構轉型,融資結構應該適當調整,而上證所可以借此機會來大力發展交易所債券市場,鼓勵大中型企業通過債券融資的方式來解決資金問題,別再把直接融資的壓力全拋給股市和股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蘇培科 A股市場目前該不該停發新股,再次引發爭論。有一部分投資者認為,應停發新股、停止擴容,讓市場休養生息、恢復信心;但投資者保護局代表證監會明確表示,停發新股是一種行政管制行為,改革應當盡可能避免采取這類措施,從過往經驗看停發新股也并不能對市場環境有實質性改善。究竟誰對誰錯? 其實,這是一個典型的“二元悖論”。投資者當然希望股市有投資功能,如果市場被嚴重抽血,貧血的股市只能讓投資者買單和輸血;而監管部門也希望告別“父愛主義”的監管理念。A股市場IPO“七停七啟”的歷史告訴我們,新股停發后的小修小補對市場環境和制度規則并沒有太大的改善,停止圈錢只是讓投資者獲得了短暫的放心,只是幫助市場蓄積了能量。 如果A股市場是一個真正市場化的股票市場,企業會選擇對自己更有利的時機來發行,市場自身會調節發行速度,行政叫停新股發行實際就是在行政管制。一邊摁住需求,一邊減少供給只會讓資源更加稀缺,一遇到發不出去就停下來蓄積能量,結果只會制造更多“三高”股票,這會離真正的市場化越來越遠。 目前A股市場的新股發行未能完全市場化,存在許多問題。首先,市場資源配置的功能沒有能完全發揮,尋租、插隊等現象依然存在;其次,國企、央企等特權企業經常插隊進入綠色通道融資圈錢,不顧市場真正需求而強行供應;其三,新股發行價格長期被主承銷商和機構操控,由于“直投+保薦”的利益驅動,保薦機構一定會做高發行價、抬高上市價,不叫停“直投+保薦”模式,新股發行的“三高”問題就會存在;其四,網下特權配售讓A股市場利益分配出現扭曲,加之網下配售股份3個月鎖定期的取消,在新股快速獲利成為一些機構牟利的主要渠道;其五,由于新股發行存在巨大價差和各大利益主體在新股發行中盤根錯節的利益關系,加上龐大的“打新專業戶”群體,導致新股發行根本不顧及二級市場的行情變化,在任何行情下都能超額認購和發行成功,好在監管部門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剛對專門從事打新的理財產品進行了限制,取消了只打新的一級市場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和集合信托計劃資格,但趕走的這部分打新資金僅是“打新專業戶”的冰山一角。 顯然,當前A股市場的病癥不是停不停發新股的問題,而是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不改革的問題,啟動真正市場化的發行制度改革和營造法制化的市場環境是當務之急。不過,在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當下,還不能讓股市破罐子破摔,應該讓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轉型,讓股票市場資源配置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 在股市信心不足的情況下,不妨先停一停大盤股的發行,尤其在“成本分置”的全流通時代限售股減持壓力太大,若再推大盤股上市融資顯然是雪上加霜,應該將支持這些大型國企、央企的資金,用于支持中小板、創業板和新三板,讓資本市場為中國經濟的未來爭取戰略制高點服務。如果一味地去發行大盤股,會將資本配置到傳統型、“夕陽紅”的大企業身上,這不利于支持中小型和創新型企業的發展,也與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戰略目標相悖。為了支持實體經濟的結構轉型,融資結構應該適當調整,而上證所可以借此機會來大力發展交易所債券市場,鼓勵大中型企業通過債券融資的方式來解決資金問題,別再把直接融資的壓力全拋給股市和股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上海:021-61283003深圳:0755-83520159成都:028-86516389028-86740011無錫:15152247316廣州:020-89660257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