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9 00:59:1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韓海龍 發自深圳
每經記者 韓海龍 發自深圳
近日,深圳控股(00604,HK)因與香港廉政公署調查個別人士涉嫌賄賂案有所瓜葛,在作出澄清后股價依然受挫。資料顯示,深圳控股為一家專注開發華南地區中高檔房地產的開發商,其大股東深業集團為深圳市政府全資擁有。
據了解,對于此次調查,香港廉政公署則延續了案情明確前不對外公布信息的慣例,即使是深業集團也對細節毫不知情,使得外界產生諸多猜測。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深圳控股內部人士處獲悉,涉案人員為該公司的前高管。
大股東亦不知情
8月3日,深圳控股在停牌兩個交易日后恢復股票買賣,并發布公告稱,香港廉政公署的調查員在2012年8月1日曾到公司的主要辦公室要求公司提供文件。深圳控股表示,公司已向其提供關于涉案人士之前已在2012年6月5日到期的認股權計劃的文件及部分會計文件。
深業集團董事會秘書陸繼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告中已經說得非常詳細,把公司知道的情況基本上都披露了,有關調查的事情,也不知道其他信息。陸繼強稱,“這是一個很正常的協助調查,香港廉政公署調查員是在上周前往公司香港辦公室,要求提供一些文檔資料,我們肯定要提供,但是廉署明確告訴我們,不是針對公司,而是針對個人的調查。”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公告中曾稱,公司從香港廉政公署了解,調查是關于個別人士 (包括公司已離職及現任員工)在2002年至2009年期間公司認股權計劃下獲得期權的涉嫌賄賂行為。
“這是廉政公署的原話,我們也感覺很費解。至于說內容是什么,這句話怎么理解,我們都沒法理解。”陸繼強再度強調道,“我們確實不知道內情,但是調查是針對個人的,不是針對公司董事會成員、核心管理層和公司本身的。”
至于為何是2002年至2009年,陸繼強同樣表示是香港廉政公署方面提出的調查范圍。
不過,陸繼強在與記者溝通中稱,“這是2002年至2009年期間的事,而且是個別人士的事情,是公司期權發行出去后的事。”就在一些信息即將浮現之時,其話鋒一轉,“當然,這里面到底什么事,我們不清楚。”陸繼強認為,目前案件還在調查中,外界有一些解讀,但是過度了。
高層認股權疑云
事實上,接受認股權計劃授權的人士多為公司董事會成員或高級管理層。陸繼強稱,“公司的認股權計劃根據上市公司規定,每年都有一個更新或者批準。但是有這個計劃不代表會發行期權,在這個計劃下,公司覺得股價合適,有必要向相關人士發放期權予以鼓勵,就會在計劃數額內予以實施。”
據了解,認購股權的行權價格應為提交議案當天的收盤價與提交議案前5個交易日平均收盤價中的高者。
“這個過程都是按照規定來(做)的,沒有問題。”陸繼強說。
由于涉及認股權套利一事,外界將目光集中到了2006年進入深圳控股,并于2009年離職的張化橋身上,該時間段深圳控股股價曾瘋狂上漲。
資料顯示,張化橋2006年3月起出任深圳控股首席營運官,并于同年5月起成為公司執行董事。在其任期內,協同公司董事長胡愛民和總裁張宜均完成了16項非核心資產的處置,收回現金近45億元人民幣,并兩次增發新股,集資近22億港元。
深圳控股股價同期一度從不足1.5港元/股沖高至8港元/股。在張化橋離任前,公司股價依然保持在4港元/股的水平。
有業內人士表示,除去與公司運營有關外,當年資本市場的整體氛圍也造就了深圳控股股價高企。
公開信息顯示,深圳控股多名董事分別于2009年后離職,并曾在2006年~2007年張化橋大賣公司資產期間,以每股1港元多點的價格行使購股權,隨后于2006年11月至2007年9月間以3.3港元/股至7.8港元/股價格進行套現。
8月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打通了張化橋的香港手機號,其稱,“相關情況,我也是剛剛看到,昨天(8月7日)晚上在網上看到的。”除此以外,張化橋不愿做任何評論。而對于認股權一事,其表示,這些都是公開信息,可以查詢到,高管都有。
陸繼強則表示,不光是2007年那段時間,公司很多持有認股權的人都是這樣做的,因為大家覺得股價比較高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深圳控股內部人士則向記者透露,被調查的人是公司一名前高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