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4 00:56:57
2011年36家公司中實現盈利的公司僅有3家。從2006年交強險制度實施以來,至2011年底已累計虧損高達173億元。連續巨虧之下,未來交強險將何以為繼?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黃俊玲 李聽 發自上海 北京
每經記者 黃俊玲 李聽 發自上海 北京
上周五正式對外公布的2011年交強險成績單再次引發各界強烈關注:36家經營交強險的財險公司中,2011年合計經營虧損高達92億元,創下交強險制度實施5年半以來的虧損新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2011年36家公司中實現盈利的公司僅有3家。從2006年交強險制度實施以來,至2011年底已累計虧損高達173億元。連續巨虧之下,未來交強險將何以為繼?
5年半以來僅5家公司盈利
來自保監會的信息顯示,去年全年交強險共承保機動車1.14億輛次。保險責任已到期的保費914億元,保險責任未到期的保費增加69億元,賠付成本749億元,賠付率比2010年下降了0.4個百分點;經營費用277億元(含營業稅55億元,救助基金20億元),費用率比2010年降低0.2個百分點。2011年,交強險經營虧損92億元,其中承保虧損112億元,投資收益20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在經營交強險的36家財險公司中,2011年虧損最嚴重的是人保財險,去年虧損40.3億元,虧損金額排名第二的是平安產險,虧損9.39億元,隨后是天安保險虧損7.57億元,中華聯合虧損4.7億元。
統計結果顯示,36家保險公司中,僅有三家公司交強險實現了盈利,分別是華泰財險、天平汽車保險公司和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其中華泰財險盈利0.15億元,天平汽車保險盈利0.58億元,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實現盈利62萬元。事實上,2011年已是陽光農業保險連續兩年保持交強險盈利了。
此外,記者通過統計發現,如果把經營時間拉長一些可以發現,雖然整個行業在經營交強險業務五年半以來整體虧損高達173億元,但仍有5家公司的交強險的經營累計是盈利的。其中,太保產險和平安產險表現出色,分別實現累計盈利7.1億元和6.54億元;此外,天平保險累計實現利潤2.02億元,陽光農業0.12億元,安華農業0.65億元。
四大原因導致巨虧
人保財險方先生認為,交強險虧損主要是人傷賠付成本升高所致,此外就是物損賠付也較以前年份上漲了。
中保協一位不愿具名的內部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交強險虧損簡單地說有四個方面原因,一是部分車輛的賠付過高(如營運性車輛),二是部分地區的綜合成本率過高(如浙江等地),三是人傷賠付上升,四是由于部分地區的司法環境,問題導致法院在判決交強險案件時,不嚴格按照交強險條例來執行。
保監會一位不愿具名的內部人士在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保險法研究中心舉辦的《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征求意見稿)》研討會上,聊及交強險虧損的原因,他認為是由于保險公司過高的經營成本造成的。他覺得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單獨成立一家交強險公司,只經營交強險業務,就可以搞清楚交強險的經營成本問題,但現實中這種方法不具有可操作性。
部分公司經營費用過高?
據悉,保險公司交強險報告中的經營費用包括手續費、營業稅金及附加、保險保障基金、交強險救助基金、資產減值損失、人力資源費用、資產占用費、辦公及差旅費、業務推廣及宣傳費、外部監管費及稅費、折舊人他攤銷及租金、其他行政管理費用等幾項。
雖然保監會規定交強險的手續費不能超過4%,統計結果顯示部分保險公司虧損嚴重,其經營費用也是非常高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為此專門統計了各家保險公司經營費用與交強險保費收入的比重,其中老三家財險公司的比值較低,人保財險為25.17%、平安產險26.35%、太保產險26.01%。三家交強險盈利的公司在這個比值上,華泰財險是35.86%、天平汽車保險37.51%、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29.54%。當然,部分新成立的公司在這方面的數據比較高,如眾誠汽車保險的比重約350%。
中華聯合張先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一般來說保險公司交強險經營費用與交強險保費比重應該要控制在30%以下,否則容易出現虧損。
去年交強險經營虧損92億元,交強險虧損率達到10.1%。在虧損率(交強險虧損額與保費的比重)方面,比較低的有太保產險2%、平安產險5.9%、天平汽車3.62%、陽光農業1.4%、安華農業0.65%,恰好是交強險累計實現盈利的五家財產保險公司。
虧損率超過30%的公司主要有天安保險34.8%、大眾保險50%、安信農業75.51%、渤海保險46.29%、華農保險35.95%、安誠保險44.89%、國元農業61.9%、長安責任67.19%、信達財險31.42%、紫金保險37.5%。此外新成立的公司虧損率比較高,如泰山保險等。
在老牌的財險公司中,成立于1994年的天安保險的虧損比較 “顯眼”。2011年天安保險交強險保費收入21.75億元,在36家公司中排名第八位,但虧損金額卻高達7.57億元,在36家公司中排第三。統計顯示,天安保險交強險經營費用與保費收入之比為35.03%,虧損率為34.8%,尤其是后者在中型公司中屬于較高水平。
與此相比,永安保險公司去年交強險保費收入18.6億元,經營費用5.5億元,交強險虧損1.07億元,經營費用與保費的比重為29.56%,虧損率為5.75%。華安保險公司去年交強險保費收入20.3億元,經營費用7.6億元,雖然從經營費用與交強險保費之比看,華安保險為37.43%,高于天安保險,但其虧損金額卻遠遠小于天安保險,虧損額為1.02億元。兩家公司保費規模相當,經營成本也是7.6億元,為何天安保險虧損了7.57億元之多?記者發現,天安保險去年交強險賠款為19.6億元,而華安保險交強險賠款僅為11.4億元。
某保險中介機構的張先生認為,從保險中介機構的角度來看,保險公司經營費用與保費的比重大約在25%到32%之間是比較理想的,如果一家公司的經營費用與保費的比重達到了40%,那么這家公司很可能是虧損的。
交強險虧損存“水分”
事實上,在車險理賠過程中,一般是先在交強險范圍內進行賠償,然后才商業險責任范圍內賠償。這樣一來,保險公司將原本屬于車險的費用卻被列入了交強險范圍內,因此被懷疑交強險數據中有很多“水分”。
某保險經紀公司張先生表示,保險公司在交強險手續費上打主意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但是在理賠科目上做手腳的空間很大,保險公司可以通過理賠科目的處理方法,將原本一些屬于商業險內的費用列入交強險中,這也是導致交強險虧損巨大的重要原因。他坦言,交強險虧損數據里面摻入很多商業險的水分,他建議規范相關制度。
某險企李先生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交強險和商業險理賠上部分費用列支不明確確實是交強險巨虧的一個因素,但他覺得有些費用是沒有辦法來區分得很細的。因為每個案件的情況不一樣,很難區分清楚一些費用到底屬于交強險的還是屬于商業險的。他告訴記者,在只涉及交強險時,所產生的費用都會列支進交強險里面,如果既涉及交強險又涉及商業險的,其費用會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分攤。這些費用涉及查勘費、律師費、鑒定費、差旅費等多個項目,其中查勘費和律師費一般是交強險分攤70%商業險分攤30%。李先生表示這只是他所在公司的一種分攤方法,對于其他公司的分攤方法,他并不知情。
事實上,對于一些其他費用,保險公司交強險報告中也有提到。例如人保財險在交強險報告中如此解釋賠款支出——賠款支出包括本公司支付的賠款,在責任限額內墊付和承諾支付的搶救費用以及在理賠過程中發生的律師費、訴訟費、損失檢驗費及其他歸集于理賠部門的費用;此外還包括代位求償的費用。此外,在交強險報告中對于專屬費用的解釋為,其包括交強險手續費、營業稅金及附加和其他費用三個大項,在其他費用一塊中,人保財險的交強險報告中如此描述——本公司所歸集的人力資源費用、車輛使用費、修理費、公雜費、差旅費和會議費等其他專屬費用。
2012年虧損或將擴大
2011年交強險虧損92億元,那么今年情況如何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幾乎所有的保險公司都對2012年的形勢不樂觀。
人保財險的精算報告稱,隨著收入水平和物價水平不斷上漲,交強險案均賠款和賠付水平將會保持不斷上升的趨勢。隨著賠償標準的逐年提高以及零配件價格等維修成本上升,交強險的賠付成本包括人傷、物損的賠付成本將會不斷上升;另一方面,隨著新車銷售趨緩,交強險平均費率水平可能繼續呈現下降的趨勢;最后,救助基金的提取使交強險費率充足率進一步下降,2012年交強險的保費充足性仍然面臨嚴峻考驗。
平安預計2012年交強險賠付成本將在2011年基礎上有所攀升,保單虧損將進一步擴大,但具體擴大幅度將受有利和不利因素的綜合影響。
對于今年交強險的形勢,太保產險預計2012年保單年度交強險最終賠付率仍將處于較高水平。值得關注的是,雖然交強險巨虧,但是去年保險公司車險業務整體上來說卻是盈利的,意味著保險公司商業險的利潤還不錯。
來自人保財險的數據顯示,該公司去年車險營業利潤46.74億元,交強險經營虧損40.3億元,由此推算人保財險去年商業險賺了87.04億元。這樣的情況不只人保財險一家公司,太保、平安的情況與此類似。
面對交強險巨虧商業險利潤不錯的現象,李先生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商業險是保險公司可以管控的,例如通過核保等手段來控制,而保險公司不能拒保交強險。他認為要解決交強險虧損的問題,需要通過精算的方法來科學的厘定費率,他建議考慮物價和醫療費用上漲的因素。
·經營樣本
賠付、費率兩頭受壓平安交強險案均賠款5年增長34.5%
每經記者 黃俊玲 發自北京
經營交強險5年半以來累計實現盈利6.54億元,在36家經營交強險的公司中,平安產險無論從費用管控還是風險控制上來看做得相當不錯。即便如此,平安產險在2011年的交強險業務仍虧損9.39億元,為近年來最高。
業內人士表示,賠付金額不斷提高及費率的連年降低使保險公司兩頭受壓,是交強險連年虧損的兩大原因。上述兩者的因素究竟有多大,我們不妨通過平安產險作為樣本來說明。
案均賠付5年半增長34.5%出險率增長4.1個百分點
在平安產險的交強險精算報告中,一份賠付趨勢匯總表清晰地反映了該公司歷年來交強險的賠付情況。
在2006年交強險剛推出時,由于商業險理賠慣性,客戶不習慣從無責方獲得交強險賠付,導致交強險無責賠付案件發生較少,交強險終極出險頻率僅為12.7%;隨著客戶對交強險無責賠付的熟悉,同時新車占比業務增加,出險頻率上升,2010年交強險出險頻率達16.8%。不過,近年來該數據趨于穩定,2011年未有增長趨勢。
同時,由于責任限額大幅提升及人傷賠償標準逐年提高,平安交強險的案均賠款逐年上升,從2006年的3114元上升到了2011年的4188元,漲幅34.5%,平安方面表示,由于消費水平提高、汽車配件及醫療服務價格上漲等因素導致的賠償標準提高,將導致交強險進一步的成本壓力。其中,人傷費用尤其是死亡傷殘賠償標準的提高影響顯著。
平安預計,由于賠償標準提高,2012年人傷損失將上升10%左右,但由于受到交強險限額的影響,賠付成本上漲趨勢有所收窄,預期交強險賠付成本將比2011年上升2%左右。
單均保費停滯不前賠付成本上漲78%
交強險保單賠付成本方面,數據顯示,交強險業務開辦之初的幾年,受基礎費率下調及費率優惠影響,平安交強險單均保費存在下降趨勢,但從2009年開始單均保費逐年增加,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在此期間平安的新車業務占比增加,由于新車交強險保費不打折,導致整體單均保費上升;二是承保結構優化,費率水平120元左右的摩托車占比持續下降,導致單均保費上升,這是2011年單均保費上升的主要原因。
數據顯示,平安交強險2011年保費為159億元,其中家庭自用車交強險保費113.75億元,占比71.14%,在業內屬于非常好的水平。
不過,平安的精算報告也顯示,在單均保費停滯不前的同時,平安每臺車的風險保費 (指保險公司每承保一輛車平均需要負擔的賠付成本)卻在逐年增加。從2006年的395元上漲至2011年的704元,漲幅高達78%。
平安表示,風險保費增加一是交強險限額大幅提升,2008年初交強險死亡傷殘/醫療費用責任限額從5萬元/0.8萬元上調至11萬元/1萬元;第二,隨著經濟發展,各地人傷賠償標準逐年增加,該增長比例約為8%~12%;第三、各地陸續出臺統一的城鄉賠償標準等政策。
值得關注的是,由于風險保費上升速度高于單均保費上升速度,平安交強險終極賠付率逐步走高,從2006年的46.4%快速上升到2011年的78.7%。就此,平安預計,隨著各地人傷賠償標準依據當地GDP及人均收入增加而增加,及各地陸續實施城鄉賠償標準的統一,交強險終極賠付率還將有所上漲。
·行業動態
交強險連年巨虧不影響外資熱情多家外資公司表態正積極申請牌照
每經記者 李聽 發自上海
盡管交強險連續出現巨額虧損,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在與外資保險公司有關人士的訪談中發現,外資保險公司仍然對開展交強險業務持樂觀態度。多家公司表態此前已積極申請交強險經營資格,不過,截至目前暫未有公司收到回復。
4月30日,《國務院關于修改〈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的決定》將《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五條第一款 “中資保險公司經保監會批準,可以從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務”修改為“保險公司經保監會批準,可以從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務。”標志著我國正式向外資保險公司開放交強險市場。
對于眾多外資保險公司來說,交強險的開放無疑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盡管近年來交強險出現整體虧損,但其對中資保險公司擴大車險市場功不可沒。統計數據顯示,交強險實施5年來,機動車投保率從2005年末的36%提高到2010年末的49%,汽車投保率由58%上升到79%,交強險覆蓋面大,帶動了保險公司商業保險的投保率上升。在汽車保有量飛速增長和交強險實行的雙重刺激下,我國車險保費規模在過去五年的年均增長率高達25%。
由于此前監管機構不允許外資保險公司承保交強險并限制分公司的開設,2011年21家獲準在中國經營的外資保險公司僅獲得了1%的非壽險市場份額(0.5%的車險市場份額),交強險蘊含的商機顯而易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采訪的多家外資保險公司均表示,已向中國保監會遞交了開展交強險業務的申請,但尚未收到批復。一位外資財險公司部門總經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自去年監管機構釋放出對外資保險開放交強險的信號后,我們已經開始積極準備。”另一位外資財險公司管理企劃部總經理表示:“公司已經在5月份向保監會遞交了交強險經營范圍變更的申請,目前尚未得到保監會的批復。一般情況下,遞交申請獲保監會批復后,保監會會對公司經營系統進行檢查,通過檢查后便可經營交強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安聯財產、國泰財險等公司獲得的消息也顯示,上述公司也交了申請,尚在等待監管機構的審批。
盡管交強險經營虧損的現實和成因尚存諸多爭論,但接受采訪的外資財險人士表示,即使交強險出現小幅虧損,外資公司還是會積極開展,因為他從商業車險獲得的收入完全可以彌補交強險的虧損。交強險可以幫助外資財險公司順利獲得更多的業務,從而帶來更多的現金流。
此外,一位外資財險公司上海分公司總經理也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外資財險公司跟中資財險公司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即便放開交強險業務,對于外資財險來說,前期人力的培訓、資金的投入、銷售網絡的建設也是公司要考慮的事情。短期內不會對市場格局產生較大影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