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2-08-16 12:34:34
盡管相關企業解釋“缺碘”源于中日國標不同,但這一事件又再次凸顯奶粉代購背后的維權風險。
近日,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公布多款日本產的初生嬰兒奶粉碘含量不足,可能影響嬰兒的甲狀腺功能乃至腦部發育。記者了解到,盡管相關企業解釋“缺碘”源于中日國標不同,但這一事件又再次凸顯奶粉代購背后的維權風險。
多款日產奶粉陷入“缺碘風波”
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近日表示,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抽驗市面出售的嬰兒配方奶粉,發現6個樣本的碘含量低于食品法典委員會的要求。若按奶粉罐上標簽建議的喂奶量喂食,嬰兒的碘攝取量不到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攝取量的三分之一。
此后,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再度公布稱,發現四款日本嬰兒配方奶粉碘含量較低,包括明治HP無乳糖配方奶粉(0至36個月)、和光堂細仔奶粉(0至9個月)、森永細仔奶粉(0至12個月)和森永罐裝縮氨酸低敏奶粉(0至12個月)。
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的通報還顯示,來自法國的菲思力嬰兒配方奶粉1段和來自荷蘭的美素佳兒金裝嬰兒配方奶粉1段也榜上有名,兩款產品的碘含量同樣低于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國標的規定。
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方面近日表示,這些碘含量較低的奶粉可能影響嬰兒的甲狀腺功能,若甲狀腺功能顯著受影響,可能影響腦部發育。
盡管從去年初以來,我國已禁止日本原產奶粉進口中國,至今并未解禁,但對一些年輕媽媽來說,日產奶粉就是高質量和“更適合黃種人體質”的代名詞。
記者在淘寶網上搜尋海外代購的“明治奶粉”“森永奶粉”和“和光堂奶粉”發現,有高達數千件產品。其中顯示為“全球購商家”日本直送的原裝森永奶粉僅在過去一個月就有132件訂單,每單奶粉訂購少則2、3罐,多的高達12罐。
標準不一源于飲食習慣不同?
多家乳品公司方面隨后聲明,所涉產品是根據日本標準生產的,在日本食用沒有問題;而其在中國大陸銷售的奶粉則是符合中國國標的。
事實上,和明治奶粉震后出口中國的奶粉產地改為澳大利亞一樣,和光堂從日本大地震后對中國出口的奶粉產地并非日本本國,而是荷蘭。同時,和光堂方面已第一時間分別送樣品到國家權威機構、國際第三方認證機構檢測。
和光堂大陸區總代理大連萬霖貿易有限公司還表示,市面上購買到的日本原產奶粉如果不是震前正規渠道進口的庫存,就是通過未通過商檢和海關非正常渠道進入的產品。
記者查閱去年實施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兒配方食品》(GB 10765—2010),發現碘列在“礦物質指標”內,每100千卡含量10.5至58.6微克,每100千焦含量為2.5到14微克,遠高于兩款日產奶粉的檢測含碘量。
兒科專家張思萊在認證微博上表示,日本的嬰兒配方奶粉可能制定的含碘量低,因為日本國民吃海產品、海鹽多,不甚缺碘。但對于內陸地區和缺碘地區就不合適,所以進口奶粉必須符合所進口國家的標準。“我還是重申不要代購,留神其中含有的營養素不符合本國標準,而影響孩子發育。”
海外代購風險重重 維權“難于上青天”
三聚氰胺事件距今已幾年,但國產奶粉的負面新聞時有所聞,中國消費者始終偏愛進口奶粉;由于國內外價差較大、對原產國信任度較高等原因,中國媽媽們也不惜直接從海外輾轉購買,而非在國內正規渠道購買“洋奶粉”。
盡管近年來“洋奶粉”也爆發了包括美贊臣“金屬門”等在內的多起食品安全事件,然而消費者對洋品牌出現的品質問題,往往“選擇性忽視”。
業內人士指出,除了飲食習慣、營養需求的風險外,在遇到原產國召回、爆出食品安全事件時,中國媽媽的維權之路亦“難于上青天”。
上海市萬達律師事務所律師張蘭指出,“洋奶粉”在原產國宣布召回時,國內消費者都有權利申請召回,但巨大的維權成本往往讓其望而生畏。“這種召回的法律關系是在境外購買發生的,海外代購的奶粉到手時通常已‘多重轉手’,代購商家也往往不提供購買小票等原始證明,即使能退貨,也只能走購買時的渠道申請召回。對每次購買10罐8罐的消費者來說,維權漫長而復雜。”
上海泛洋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春泉介紹,在企業的境外母公司宣布召回產品時,中國子公司并沒有法律義務幫助召回產品。這是因為一旦奶企在中國注冊子公司,就成為了獨立法人,加之洋品牌每個銷售區域子公司都有各自的財務、運營和營銷手段,此外還有定價問題。
專家同時認為,盡管從法律角度中國子公司沒義務幫助召回,但如果跨國公司遇到食品安全事件便擺出“隔岸觀火”的架勢,對企業形象必然會有負面影響。如果能想消費者之所想,先行賠付或代理召回,則能有正面的公關效應。
此外,專家提醒,境外代購有風險,為將損失降到最低,消費者應堅持要求代購方提供原始購買單據,以保障自身利益。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