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智庫 2012-09-18 11:21:20
北歐福利國家模式,不僅沒有失敗,反而成為了人類文明的巔峰,不僅創造了最好的經濟發展,也建成了世界上最自由的社會。
每經編輯 趙慶
近日中國醫改取得重大突破,大病醫保模式也日漸形成,傳聞已久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也即將出臺,這都說明中國越來越注重民生福利,而筆者認為中國現在有必要須糾正對福利國家的錯誤認識。
北歐福利國家模式,不僅沒有失敗,反而成為了人類文明的巔峰,不僅創造了最好的經濟發展,也建成了世界上最自由的社會。
北歐并非文化重鎮,其模式的建立主要受到兩大因素的影響,一個是共產主義運動,另一個是戰后英國的福利國家建設。北歐模式是典型的高福利模式,
歷史上,人們對北歐模式的看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50、60年代,國際輿論對瑞典模式大唱贊歌。人們贊嘆瑞典經濟繁榮,社會安定,認為它是很成功的,對它充滿了羨慕之情。笫二階段是70年代,特別是70年代后半期石油危機以后,那時大談瑞典模式的是瑞典國內、外的保守勢力。他們把高稅收和低效率說成是瑞典模式的集中表現,于是瑞典模式就從榜樣、楷模,變成了危險的東西,可怕的東西。第三階段是80年代中期以后,瑞典經濟復興了,它的低失業率,低通貨膨脹率和經濟穩定增長率,使它成了調整和發展的樣板,瑞典模式又一次成為國際輿論注意的中心。
活得長久一點的自由,免于生病無著的恐懼,免于匱乏的恐懼,獲得有適當報酬的就業機會,在和平的、無犯罪的社區生活……這些,就是瑞典式的“社會主義”。可以說,瑞典的窮人生活得遠比美國的窮人更體面,而窮人的體面直接決定著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北歐是真正幫助民窮實現了“積極自由”。
而福利國家如何理解呢,他不是社會保險、不是公費醫療、也不是家庭福利或社會救濟計劃,而是它們的總和。社會保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就出現了,但是卻沒有人把最先推行社會保險制度的“鐵血首相”俾斯麥稱為“福利首相”。
現代福利制度起源于英國的《貝弗里奇報告》。《貝弗里奇報告》對戰后英國福利社會的建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個報告所主張的社會福利可以被概括為“3U”原則:普享性原則(Universality)、統一性原則(Unity)和均等性原則(Uniformity)。
福利國家在20世紀下半葉成了西部歐洲的時代精神和基本制度。此后,這一理念又被推廣到歐洲其他國家。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北歐國家,它們后來甚至成了福利國家的“櫥窗”。而作為福利國家策源地的英國,自上世紀70年代遇到財政困難后,開始改革并逐漸削減福利規模,引入市場因素,實際是走上了“去福利化”的道路。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到今天,北歐國家始終被世界認為是人類社會發展最好的地區,一些國家屢屢被評為諸如“最具競爭力的國家”、“最具發展潛力的國家”、“最廉潔的國家”、“最好的國家”等稱號,人們對“斯堪的納維亞經濟模式”褒譽有加。這些國家的共性是:國民素質高,充分就業,高收入,高福利,工會強大,社會民主、平等和公正。其經濟運行體系可以簡化為:斯堪的納維亞模式=福利國家十國家干預十合作主義十平等的精神。
北歐的經驗充分證明高增長和公平分配是可兼顧的,經濟增長和社會公正之間不僅并不沖突,而且福利和社會公正是有利經濟發展的,是可持續增長的前提條件。同時,福利導向體制和民主、自由之間也沒有沖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