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21 01:10:3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衛琰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劉衛琰 發自北京
經歷2012年的激烈角逐,上海通用“險勝”一汽-大眾,守住了年度冠軍的位置。2013年開年后,美系和德系的競爭態勢持續升溫。
來自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的統計數據,1月,上海通用以16.14萬輛的銷量位居乘用車市場第一,但是其銷量僅高出上海大眾1000余輛。
業內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2013年開年的角逐中,“美系和德系都有不錯的表現,但是競爭態勢已凸顯出來。今年這兩個車系成敗的關鍵是A級車?!?/p>
1月德系車增速迅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據中國乘用車聯席會的統計,今年1月我國車市迎來了開門紅,廣義乘用車累計銷售170.99萬輛,同比增長45.9%。在中國車市整體高開的環境下,美系和德系在華企業的銷量也出現同比大幅上升的態勢。
上海通用作為美系車的重要代表,旗下別克、雪佛蘭、凱迪拉克三大品牌1月共銷售161426輛,同比增長26.7%。其中別克品牌1月份銷售86509輛,同比增長21.7%,雪佛蘭品牌銷售73347輛,同比增長37.4%,豪華品牌凱迪拉克1月銷量為2972輛。
位于乘用車市場銷售亞軍的是上海大眾,它距離上海通用的差距是1000余輛。據上海大眾公布的數據,今年1月,上海大眾共實現銷售160018輛,同比增長45.5%,其中大眾品牌1月實現銷售135007輛,同比增長高達47.5%。
一汽-大眾1月累計實現銷售140638輛,其中奧迪品牌銷售35378輛,大眾品牌銷售109332輛。但是相對于去年同期的73118輛,一汽-大眾在今年1月幾乎實現了翻番的增長,增幅名列前茅。
與一汽-大眾相同,長安福特也呈現出較強的增長勢頭。來自福特中國的數據顯示,1月長安福特共銷售汽車43269輛,同比增長136%。
今年第一個月的較量中,雖然上海通用依然拔得頭籌,但是其增速明顯小于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因此在今年接下來的幾個月中,美系和德系的角逐將更具懸念。
德系B級車優勢明顯
在今年美系和德系的爭奪戰中,汽車企業必守的B級車市場必然會掀起激烈的競爭。
從目前的形勢看,在B級車領域,德系車占有絕對優勢。以今年1月的銷量為例,上海大眾帕薩特、一汽-大眾邁騰分別以27930輛和17273輛的絕對優勢分居我國乘用車B級車市場的一、二名。
與以上兩個車型相比,君威、君越的銷量依然存在較大的差距。1月這兩款車的銷量分別為9707輛和9271輛。雖然雪佛蘭邁銳寶在上海通用的官方促銷下銷量穩定在了月銷售8000輛左右,但是進一步提升的趨勢并不明顯。1月,蒙迪歐制勝的銷量更是排在了邁銳寶之后。
面對這種形勢,今年美系廠商將推出多款換代車型,以刺激終端銷售。來自上海通用官方的消息稱,目前已推出了邁銳寶1.6T低配版車型,同時今年還將繼續推出中期改款的君威、君越。有消息稱,長安福特也將推出蒙迪歐-致勝的換代車型。
根據大眾的產品規劃,今年上海大眾和一汽-大眾推出了新配置的帕薩特和邁騰,全新換代的CC將以進口車形式入華銷售。
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應該說,從目前德系車在我國B級車市場的絕對優勢而言,美系車要撼動其地位依然具有較大的難度,但由于新車型的導入,產品力的進一步提升,美系車很可能將攪動B級車市場新一輪的競爭?!?/p>
A級車市場貼身肉搏
相較于B級車,在A級車市場美系車和德系車之間的競爭將呈現短兵相接的態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今年1月的銷量數據來看,A級車市場銷量前5個席位當中,美系和德系分別占有兩席,分別為上海大眾朗逸、上海通用別克凱越、一汽-大眾速騰、上海通用雪佛蘭科魯茲,銷量分別為48267輛、30264輛、26184輛、24477輛。
為了和德系車一爭高下。今年新年伊始,上海通用就率先推出全新一代凱越,希望通過此次換代進一步固守上海通用在A級車市場的地位。
就在上海通用推出新凱越一個月之后,一汽-大眾新捷達也將正式推向中國市場。
今年德系、美系在華車企計劃推向中國市場的新車并不僅僅這兩款,推新的數量遠遠高于B級車。
有消息稱,根據大眾的規劃,今年一汽-大眾除了推出新捷達之外,高爾夫7也在緊張準備,上海大眾則計劃推出兩廂版朗逸、斯柯達品牌Rapid也將在華實現國產。
2013年,美系家族對于A級新車的規劃也不少。除了新凱越之外,針對朗逸兩廂車型,上海通用還計劃推出兩廂版科魯茲。無獨有偶,長安福特也計劃推出換代的嘉年華。
對此有分析稱:“隨著新車型紛紛投入銷售,美系與德系在A級車領域的競爭也將更加激烈。而A級車競爭的結果,很可能將成為上海通用今年是否還能繼續蟬聯年度銷量冠軍的重要因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