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3-06-14 14:13:09
馬云曾豪情萬丈地表示,“如果銀行不改變,那我們改變銀行”?,F在,馬云顯然有了更多資本和底氣。
截至一季度末,阿里金融單季完成貸款筆數超過100萬筆,環比增長51%,筆均貸款約1.1萬元
原標題:阿里金融攪動網貸“一池春水” 與銀行博弈未見“紅臉”
■本報記者 李 冰
“夢想”一直以來都是阿里巴巴企業文化中的核心部分之一。阿里巴巴在追逐一個又一個夢想的過程中,也不斷地衍生出新的夢想。
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時,馬云曾豪情萬丈地表示,“如果銀行不改變,那我們改變銀行”。現在,馬云顯然有了更多資本和底氣。
數據顯示,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旗下的創新金融事業群,今年一季度,新增獲貸企業超過2.5萬家,截至一季度末,累計服務小微企業已經超過25萬家,單季完成貸款筆數超過100萬筆,環比增長51%,筆均貸款約1.1萬元。僅僅在杭州,活躍在電子商務平臺上的小微企業一季度已累計完成貸款超過9萬筆,累計融資超10億元。
“阿里巴巴下一個跨界進軍的業務領域是什么?”也許答案還不明朗,但可以確定的是,阿里巴巴必然還會不斷跨界擴張。
“可怕的阿里金融”、“可怕的馬云”,這是很多電子商務人士對阿里金融及馬云的評價。
沒人會懷疑,一場來自阿里金融的沖擊波正在金融領域掀起風浪,讓傳統銀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不過,有了支付寶和信貸業務后的馬云并不知足,他或許在籌劃下更大的一盤棋。
為了更快接近目標,2012年9月中旬,阿里宣布對雅虎76億美元的股份回購計劃已全部完成,這是一個讓業界驚嘆并能讀出諸多深意的事件。
馬云的金融野心到底有多大?支付寶正在革誰的命?銀行該如何應對這場沖擊?這是阿里金融逼使所有人思考的事情。
阿里創新金融
P2P(Peer to Peer)即個人對個人借貸,簡單地說,借款人通過在第三方中介提供的互聯網平臺上發布借款信息,包括金額、利息、還款方式、還款期限等,招標一個或多個資金借出者提供資金。其特點是可將社會中非常小的資金聚集起來,提高了社會閑散資金的利用率。
P2P網貸模式起源于英國,英國人理查德·杜瓦、詹姆斯·亞歷山大、薩拉·馬休斯和大衛·尼克爾森4人在2005年3月共同創辦了全球首家P2P網貸平臺Zopa。2006年這種網貸模式傳入美國,2007年傳入中國。
自傳入中國后,P2P網貸一直處于萌芽的初始狀態,直到2010年才被國內創業者看中并試水。2011年國內P2P網貸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大批量的涌現,2012年進入了爆發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P2P網貸平臺已超過2000家,截至2012年底,網貸平臺包含線下放貸的部分全年交易額已超過200億元,互聯網與傳統金融借貸結合的新型網絡金融儼然已成為投融資領域的超級明星。
目前此業務在業內普遍被認為是“影子銀行”的一部分,旨在滿足中小企業融資和個人小額投融資需求,而馬云的阿里金融是做的較為出色和創新的一家。
馬云依托于阿里巴巴、淘寶網平臺等龐大的電子商務數據庫,將企業的電子商務經營數據映射為傳統經營業態的折算公式和動態圖景,建立了一套對貸款風險的控制機制。這套微貸技術有別于傳統金融機構對于擔保、抵押等信貸手段的要求,降低了微小企業的融資門檻。
依托這一技術,“創新金融”相繼開發出阿里信用貸款、淘寶(天貓)信用貸款、淘寶(天貓)訂單貸款等新型貸款產品。
《證券日報》記者采訪了阿里巴巴外宣負責人,其未對阿里金融業務及相關問題表態。
中投顧問金融行業研究員霍肖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小企業貸款難、利率高是互聯網金融得以發展的前提,而中小企業廣泛涉足互聯網,并積累了豐富的交易、行為數據,這是支撐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重要因素。國內借貸市場分割現象明顯,銀行青睞業務穩定、有抵押的大企業,而規模小、沒抵押的中小企業只能尋求民間借貸,但借貸利率卻異常的高。互聯網金融正是根據歷史交易行為等狀況給予中小企業一定的信用判斷,然而進行利率相對中等的貸款。 ”
浙江當地一名多次獲得過阿里訂單貸款的商家對記者介紹,“這樣的貸款不需要抵押,到款很快,本來憑我毫無抵押物的小網店,從銀行根本不可能貸到錢。”
記者詢問了幾家中小企業主,對于融資,他們普遍表示碰到過難題。據了解,同樣的審核流程,同樣的人員成本,同樣的貸款總額,放貸給一家大型企業比放貸給數十家、數百家中小企業所得到的經濟效益要大很多,再加上放貸給大型企業的風險比中小企業要小,銀行并不注重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同時,由于銀行審核耗費時間較長,往往難以滿足中小企業快速融資的需求,很多中小企業經常會因此面臨窘境。
而這,已經讓看到機遇的阿里巴巴金融帝國在廣闊的道路上起步。
金融業之外的“攪局者”
阿里金融其實并不單指阿里小貸,也包括了阿里的虛擬信用卡,阿里的在線保險銷售,還有在阿里平臺上的金融產品的零售。
阿里金融的未來到底做什么?有消息顯示,阿里其實也曾經申請過銀行牌照,但是監管部門并沒有予以審批。
在某個意義上來講,沒有牌照,基本上就沒有了做純金融的可能性。目前阿里金融做的都只是金融服務而已。
馬云對此并不避諱,非常坦率地用“攪局者”來形容阿里金融。以“金融外行人”自居的他希望金融領域能對“外行人”開放:“未來的金融其實兩大機會都有,一個是金融互聯網,即金融行業走向互聯網;第二個是互聯網金融,純粹的‘外行領導’——金融行業需要‘攪局者’,需要那些外行的人進來進行變革,因為金融是為外行人服務的,不是為金融圈自娛自樂、自己賺錢的。”
據記者了解,阿里金融目前的發展情況以及阿里巴巴內部對阿里金融的設想是:從2007年至今,信用金融部已經推出了數款專為中小企業度身定做的融資產品,在浙江地區試點并開拓了部分市場,接下來,信用金融部將逐漸把貸款服務的范圍拓展到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
馬云為阿里巴巴金融可謂下足功夫,2012年馬云進行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變革,先是年中實現B2B私有化,之后是阿里信貸業務向江浙地區普通會員放開,同時推進“三馬合作”——與馬化騰、馬明哲謀劃成立一家合資公司探索互聯網新金融道路。
這一切都在為阿里金融帝國做鋪墊。
日前,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創新金融事業群發布了《2013年一季度電商微企融資報告》。報告顯示,一季度電子商務平臺上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增長迅猛,一季度新增獲貸企業超過2.5萬家;單季完成貸款筆數超過110萬筆,相比去年一季度的69萬筆增幅超過50%;新增的120億元貸款,平均單筆貸款約11000元。截至一季度末,其累計服務小微企業已經超過25萬家。
同期公布的《小微企業融資發展報告:中國現狀及亞洲實踐》的調查結果顯示,有59.4%的小微企業表示,其借款成本在5%至10%之間,更有四成以上的小微企業表示借款成本超過10%。在融資成本方面,31.8%的小微企業主認為向銀行貸款的成本最高,也占比最高。雖然在2012年6月和7月,中國人民銀行分別兩次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然而調查顯示,66.1%的企業并未感受到兩次降息帶來的成本降低效應。
這就是阿里小微金融崛起并迅速成長的理由。
霍肖樺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我國互聯網金融正處于初步發展時期,阿里金融依托阿里巴巴廣大客戶群體以及客戶群體的交易、行為、資產等數據快速發展起來,并在行業中達到較為領先的地位。就當前阿里金融的服務對象來說,主要集中在阿里體系內的客戶,滿足其短期貸款的需求。阿里金融的高速發展對金融機構、其他網絡零售商而言,將形成一定的沖擊。”
與銀行間博弈未“紅臉”
自2009年開始自營小貸業務以來,保守估計,阿里金融累計發放的小微貸款應已超過500億元。
阿里金融事業群總裁胡曉明曾表示,很多阿里平臺上的客戶“都不是銀行的菜”,因為“實在太小了”,阿里在6月份會開放小貸端口給所有金融機構一起為小企業提供貸款,向銀行頻頻拋出“橄欖枝”,阿里高層也一再強調“不做銀行”,但傳統銀行業仍然感受到了威脅。
霍肖樺認為:“就目前來看,雖然影響程度并不大,但阿里金融的發展必然會對銀行的小額貸款業務造成影響。當前銀行正在逐漸發展小微金融,阿里金融必然會成為其這一業務的直接競爭者。另外,阿里金融的發展或將推動銀行業向互聯網方向發展,通過開展互聯網金融而適應未來各種產業互聯網化的趨勢。”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一定是有影響或沖擊的,目前沖擊還不至于很大,但已讓銀行開始重視。”某銀行有關人士表示。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盡管互聯網金融聲稱和銀行沒有直接競爭關系、甚至合作大于競爭,但這只是其成長初期,“長大后的事很難說。”有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
更何況現在已有跡象顯示,在一些合作中,銀行只成了純粹的資金提供方,無法直接接觸客戶,這勢必會使銀行失去最重要的資源。
阿里網貸雖然繁榮,但需直面互聯網金融風險控制薄弱的現實。不得不承認,任何經濟體中都不可能沒有對金融風險的監督與管理。
以阿里金融的小微貸款為例,據本報記者了解,若借款人想要通過網貸平臺進行融資,需上傳自己一系列的資料證明,例如人人貸要求借款人上傳個人身份證、信用報告、工作認證、收入證明、房產證明、居住地證明、視頻認證、手機實名認證八項審核項目;而貸前審核通過對借款人的基本資料進行分析,以及通過網絡、電話及其他可以掌握的有效渠道進行調查,待資料信息核實完成后,根據個人信用風險分析系統進行評估,再由平臺的貸款審核專員進行雙重審核確認。
就目前來看,現階段我國的信用制度建設尚不完善,個人信用記錄只包括與銀行發生的借貸行為并保存在銀行內部,社會其他金融機構無法調用。于是例如人人貸這種P2P網貸平臺只能通過間接方式核實借款人信息并通過審核員的人為主觀經驗進行判斷。這種方式帶來的后果第一是降低了網貸的效率,第二也為信息核實帶來一定的風險。
如今我國P2P網貸平臺的數量超過2000家,但是其中活躍的網貸平臺只有100多家。目前,已經有網貸平臺陸續倒閉或停業:4月2日眾貸網運營僅28天便宣布倒閉;4月10日城鄉貸在其官網上掛出歇業公告。從中不難推測,P2P網貸平臺經過快速的擴張后,所蘊含的風險。
究其倒閉原因,P2P網貸平臺是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體,繼承了二者的快速便捷投融資優勢,但也逃脫不了互聯網企業初期“燒錢”的宿命。如電子商務平臺,做的再好的企業想要盈利也需至少三四年的持續投入,一旦這期間平臺投資方撤資,整個網貸平臺將立即陷入資金鏈斷裂局面,短期若找不到新的資金銜接,網貸平臺則面臨破產倒閉。有業內人士認為,“對互聯網金融而言,建立好自我約束和風險控制機制是經營金融的重要環節。”
霍肖樺對記者表示:“就當前來看,大部分在互聯網上貸款的企業并沒有抵押和擔保,其規模較小,這本身就會存在著較大的貸款風險?;ヂ摼W金融并沒有建立征信體系和抵押擔保體系等,識別風險的主要方式是通過積攢的用戶歷史交易和行為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辨別。分散貸款是當前減小貸款風險的主要方式。”
來源:證券日報 原文鏈接:http://zqrb.ccstock.cn/html/2013-06/14/content_361496.htm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