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5 00:58:33
◎桂浩明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市場總監)
光大證券的烏龍事件尚未完全平復,日前興民鋼圈也鬧出了一個烏龍事件。9月18日,興民鋼圈上演了一出從漲停到瞬間跌停的荒誕劇,而背后“編劇”竟然是一則烏龍利好公告:因合同金額單位錯誤,股價2分鐘內從天堂墜落地獄。
從漲停到跌停,再到下一個交易日股價低開8%,通過公司公告知曉利好后第一時間買入興民鋼圈的投資者,損失不少。這些投資者顯然對此難以接受,他們中的一部分人無法認同公司對此烏龍事件系疏忽造成的說法,認為是個陰謀,是公司故意搞個差錯出來,誤導投資者追高股價,幫助別人高位減持。
在投資者看來,公司發布公告是很嚴肅的事情,有關方面理應層層把關,怎么會弄出這樣大的一個差錯呢?而且作為一個年銷售超過10億元的企業,似乎也不必要為了一張不過317萬元的新增訂單專門發公告。
在興民鋼圈看來,他們是很委屈的。因為即便是在公告中把51萬美元寫成了51億美元,但其后用人民幣標示的合同金額并沒有錯。他們認為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投資者,完全可以看出公告所存在的數據矛盾之處,對此應該謹慎判斷而不能只根據一個數據來做出投資決策。對這一點投資者也有看法:在兩個不同的數據面前,憑什么要別人只能相信某一個呢?而且在習慣上面對一組矛盾的數據,人們也確實比較容易相信寫在前面的一個。
興民鋼圈的這個烏龍事件是疏忽還是陰謀,這需要有關部門通過調查來作出判斷,在沒有足夠證據的前提下,投資者還是不妨從善意的角度出發,相信這是其疏忽所致。一般來說,上市公司也不太可能以故意犯錯來達到影響股價的目的,這畢竟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情,一旦查實是要負法律責任的。如果公司是因為疏忽才導致了這樣的一個差錯,那么是否可以因此而免責了呢?在這方面,有關法律法規基本上是空白,在歷史上對同類事件也沒有進行處罰的先例。
對于這樣明顯給投資者造成重大損失的烏龍事件,如果只是公司出面表示一下歉意顯然不夠。上市公司出一個公告,需要多個環節審核,對于多寫一個萬字這樣的低級錯誤,只要有一個環節稍稍認真一點,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而這種錯誤的信息居然能夠過關斬將,堂而皇之地被披露出來,只能說明公司的內部管理是松懈的,制度執行是不嚴格的,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是不嚴謹的。對這些現象,理應進行查處。畢竟,投資者是把多少億元的真金白銀交給了公司,公司管理水平如果這樣差的話,投資者怎么能夠放心呢?現在還只是在信息披露上出錯,對公司而言沒有財產上的實際損失,假如是在對外合同上出錯,那么后果就難料。對于此類信息披露上的烏龍現象,有關部門同樣應該采取零容忍的態度,必須要予以查處。
由于現行法律法規不夠健全,在興民鋼圈烏龍事件中受到損失的投資者,現在看來要取得賠付難度很大,甚至公司是否會真的被查處,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筆者認為,有關部門在維護投資者利益方面,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在花大力氣進行金融創新的同時,關注這些基礎性的制度建設問題,同樣十分必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