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7 01:22:2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成也銀行股,敗也銀行股,這句話大致能描述上周A股表現。上周銀行股先因優先股傳言而漲,后因與中信虛擬信用卡被暫停而跌,于是股指就被綁架著陪跌陪漲。除銀行股殺跌壓制大盤外,新股發審會將重啟、人民幣貶值等亦構成壓力。
雖然投資者對新股發行有預期,但真當消息來時,心理上仍不免受到沖擊。新股發行方式未知,這又會構成額外利空。投資者關心的無非是以下幾件事:一為是否仍按 “市值加現金”方式發行;二為深滬市值是否仍割裂計算;三為超募如何管理;四為網下網上申購能否更公開透明。這么多事情不明,這也難怪投資者心中沒底。
人民幣上周五貶至6.15左右,創十個月以來收盤最低。上周末央行忽宣布人民幣漲跌停板擴大一倍至2%。
大家知道,在常見的外匯交易中,日漲跌達到2%是相當罕見的,以美元來說,如果不是筆者記性差,最近五年就沒見過,所以筆者相信,2%的漲跌 “基本上夠用了”。如果沒什么“中間定盤價”,我們甚至可理解成人民幣匯率實質上已“完全放開”,而當匯率實質上已沒啥限制時,熱錢將再難以“安穩”套利。
套利交易(carrytrade)得滿足兩個基本要求:一為借入幣種(如日元)為低息幣種,且借入幣種無明顯升值趨勢(最好有貶值趨勢);二為購入幣種 (如人民幣)高息,且走勢得穩(最好有升值趨勢)。另外,即使人民幣升值,最好不要升得太快,因熱錢想吃“利差”。須知吃利差是需要時間的,而惟緩慢升值才能將時間盡量拉長。
因此,如果人民幣“更劇烈”地波動,那么所謂的“穩”便不復存在。還有,就算仍升值,時間也不再“從容”。因此,當目標套利幣種不再“穩”時,套利者就得冒更大風險,再不能像以前那樣“躺著數錢”了。
與許多人想當然的理解的可能不同,套利投機資金中的主力其實是膽小者,典型的如財力異常雄厚的“渡邊太太”們,這些人最受不了就是購入的幣種波動“劇烈”。
接下來的邏輯就是我國貨幣“創造機制”將打破,再假以時日,如哪天發生熱錢逆流,那么再接下來的邏輯應該就是“降準”。
對股市來說,人民幣升值終止只能算中長遠利空,在短期內未必會發作,其原因一在熱錢未必馬上就會逆流;二為即使逆流,我們暫時也會有充足的“降準”空間來對沖。
后市方面,因市場利率低,故股指本周應可維持,只是下周探底機會稍大些,因季末資金面緊張。從市場輿情看,似乎看漲機構似較多,其表現為:當股指漲時,機構們多說反轉;當股指跌時,機構們多說“黃金坑”。這聽著或令人振奮,但其實暗示了市場倉位較重,不見得是好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