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5 00:40:5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珺 岳琦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楊珺 岳琦 發自成都
等離子(電視)可視角大,亮度均勻性好;暗場動態范圍大、圖像層次感豐富;圖像拖尾時間小,動態清晰度高;色彩還原能力好,顯示色彩自然等出色的畫質特征……這些優勢曾讓很多電視廠家認為,在激烈的平板電視競爭市場,等離子將始終占有一席之地。
“外行買液晶,內行買等離子”,彩電行業曾這樣傳言。但市場的發展并不總是如人所愿,這不得不讓等離子電視迷們嘆息。NPDDisplaySearch研究總監張兵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等離子電視的沒落是面板技術行業中“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市場難免繼續下滑。但長虹集團方面認為,等離子始終擁有一定的消費市場。
那么,等離子究竟為何淡出面板舞臺?固定消費市場是否存在?等離子電視何時完全退出市場?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采訪了多位業內人士,試圖揭開等離子電視沒落背后的原因。
被資本拋棄的等離子
“等離子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偶然,是資本選擇的結果。”一位從事等離子行業多年的業內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皬募夹g上講,PDP(等離子)有明顯優勢,但落后于LCD(液晶面板)最核心的問題不是技術,而是質量。因絕大部分資本涌向LCD,PDP質量就難以實現突破?!?/p>
在其看來,資本的力量或許可以從京東方的發展脈絡中得以顯露。
京東方前身是北京電子管廠,1993年4月以定向募集方式設立股份制公司,核心業務定位在顯示領域。1997年京東方B在深交所掛牌,2001年京東方A成功上市,是當時少有的同時在A、B股市場上市的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自上市以來,京東方為擴展產能不斷定向增發股票。在2006年為了北京5代線定增6.7億股,2008年為了成都4.5代線定增4.1億股,2009年為了合肥6代線定增50億股,2010年底為北京8代線增發30億股。其中第三次募得120億元,第四次募得90億元。
“京東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資本運作的結果,主要是通過定向增發。”上述人士表示,京東方大多采用與政府合資的模式投資,但不少地方政府沒有動輒數十億、上百億元的資金,且不愿承擔風險,于是通過定向增發的方式發行等值股份,經過24個月或36個月的股份凍結期,地方政府旗下的投資公司通過二級市場再將股份解禁,不僅可回收投入,還能獲得可觀的收益?!斑@種模式后來有很多企業模仿?!?/p>
資料顯示,2001~2011年,京東方獲得的政府補貼達到17億元,并多次避免了“戴帽”危險,但其融資-投資-虧損-再融資的路徑也一直為業內所詬病。
京東方的快速融資及項目上馬給等離子面板施加了壓力。“通過這種方式,京東方目前在國內的面板生產線達21條,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加上2009年TCL上馬的華星光電,國內整個液晶面板的投入超過3000億元。而等離子方面只有長虹的40億元,怎么可能與之抗衡?”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實際上,投入額度也是長虹當時介入等離子面板行業的一個重要考慮?!白鰝€液晶8代線需要投資200億元,而做一個等離子只投資20億~40億元,這是最低門檻,(長虹去嘗試)無論成功失敗,不能完全去否定它?!睆埍J為。
面板界“劣幣驅逐良幣”
張兵認為,等離子電視的沒落是面板技術行業中 “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昂玫臇|西不見得能生存下來。家電市場已經印證了這個理論,最好的東西肯定是不便宜的,賣的量很少,大量賣的一定不是品質上最好的,這也是一個規律?!碧崞鸬入x子市場的萎縮,張兵顯得有些遺憾。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技術封閉是等離子面板產業難以持續的重要原因。
“等離子行業剛發力時,技術主要由幾大巨頭把握,比較封閉,等離子五虎(松下、三星、LG、日立、先鋒)實際上并不愿意在中國布局生產線,不想把技術賣給中國?!奔译娪^察家劉步塵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等離子巨頭的封閉從長虹對Orion的收購案中也可以看出。
當2006年長虹把目標定位于并購韓國Orion公司,以期獲取其尖端核心技術和專利時,韓國媒體、企業和社會的反對聲潮空前強烈。雖然虹歐PDP生產線通過3年實現了量產,但長虹的這次“經典收購案例”也并未改變等離子整體技術封閉的格局。
技術封閉的結果是,絕大多數企業紛紛知難而退,另起爐灶發展液晶產業,更加刺激了每年大量的資金投入到液晶面板生產線擴產,液晶電視在色彩、反應速度等方面的問題也逐步得到解決。
液晶產業的大量集中也帶來了等離子產業上游的更多問題。“任何產業都有一個產業鏈效應,如果終端產品產量逐漸萎縮,它的上游供貨商成本增大,隨之等離子面板配套設施,如元器件等價格成本也逐漸高于液晶面板上游產品價格,產業鏈遭遇挑戰?!币晃辉陧n國從事多年等離子業務的業內人士認為。
上述業內人士指出,實際上,全球資本大量涌入液晶面板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液晶面板使用范圍較廣?!皬氖謾C到超級大屏電視,液晶面板都可以發揮作用,因而資本的青睞度也更高?!本〇|方的第一條生產線主要產品就包括17寸、19寸顯示器液晶面板及20.1寸、26寸、32寸液晶電視面板。
長虹集團企劃部部長劉海中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等離子之所以不像液晶一樣占據大量市場份額,一是因為生產廠商少,“比如一個市場只有一兩家做等離子,有5家做液晶,那在營銷上可能有一些不客觀的解讀,推廣就會影響等離子銷售”;二是因為市場本身需求有限,“一些對動態畫面、色彩沒有太高要求的消費者就會選擇液晶電視”。
但市場不相信眼淚,曾經的等離子之父松下已徹底告別“全球彩電老大”的身份,長虹也逐漸將戰略重心轉移。
實際上,長虹早在2009年就已經開始布局液晶生產線。2009年6月,長虹與臺灣友達光電公司下屬子公司景智光電共同出資成立合資公司,投資生產液晶電視模組。此外,2008年4月,長虹控股的虹視公司就開始在成都啟動OLED項目。
“假如當年長虹宣稱的20億美元的投資不是投向等離子面板,而是投向液晶面板,也許長虹彩電的市場地位與今日完全不同。”劉步塵曾在文章中指出。
等離子退出只是時間問題?
既然等離子天生具備色彩還原度高、動態畫面不拖尾、可視角廣等優點,那它有沒有可能在面板市場迎來新一輪逆襲?雖然劉海中對記者表示,仍將堅持做等離子面板,并表示等離子業務仍處于穩定狀態,但不少業內人士仍然認為,等離子即將退出主流消費市場。
千訊咨詢高級研究員雷紅生認為,松下曾是等離子的最后一根支柱,松下退出后,等離子電視的市場推廣也會相應減少,本來弱勢的營銷更加無法跟上市場步伐?!巴瑫r4K超高清、OLED等新概念不斷被提出,僅靠長虹、三星、LG等少數幾家公司難以與龐大的LCD陣營對抗,不足以維持PDP的長遠發展。”
雷紅生預計,2016年之后,等離子電視在全球的銷量將會式微,而國內等離子退市的速度會晚于全球市場1~2年。
奧維咨詢B2B事業部研究總監王東春認為,等離子電視的退出只是時間的問題?!澳壳爸挥腥?、LG、長虹三家還在堅守,但從這三家的未來規劃看,也是逐年遞減的趨勢。”
“消費者的需求在改變,追求‘薄’的產品,這是等離子的弱勢。LCD在其技術及產品上不斷推陳出新,從UD到FHD再到UHD,再加上曲面、高色域等技術,反觀PDP技術更新很少?!蓖鯑|春表示。
不過,也有等離子技術的堅守者仍然對其抱有希望。虹歐公司一位技術人員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仍然寄希望于營銷的改進迎來等離子電視的第二春?!白鰧崢I就是這樣,投進去的都是真金白銀,風險與現實就是這么殘酷,但是相信市場還是有認可的一天。”
但這樣的堅守對于企業與市場來說,似乎有些固執?!暗入x子早已不是長虹的戰略重點,現在長虹的戰略重點已經轉向智能家電?!眲⒉綁m表示。
據知情人士透露,三星、LG并未徹底放棄等離子,仍然有極小一部分是等離子,目的在于“豐富產品線”。長虹也仍在堅守等離子市場,劉海中表示,現在長虹沒有退出等離子電視領域的打算,“這個產品有特殊的消費群體,等離子本身的技術也有優勢,這個消費群體應該能夠保持下去。”
不過,張兵認為,等離子電視作為民用產品,這個產業的發展是由經濟規模來決定的,不會由少數人的需求決定。
雷紅生則表示,松下退出等離子市場后,長虹或趁機補位,賺取PDP的最后價值。因此,長虹的等離子業務還會持續幾年,但將來退出也不可避免。張兵則認為,松下退出等離子電視之后,市場將迅速被液晶電視占領。
NPDDisplaySearch最新的全球電視出貨量及預測季度報告顯示,雖然2014年全球電視出貨量預計僅增長1%,但LCD電視出貨量將增長5%,部分LCD電視出貨量的增長正是由PDP電視和CRT電視的下滑換來的。
(實習生丁舟洋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