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04-25 10:28:33
耕地縮減、成本上漲、水源告急,北京傳統農業生產規模面臨全面收縮。
每經記者 張雯 發自北京
耕地縮減、成本上漲、水源告急,北京傳統農業生產規模面臨全面收縮。
北京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北京市平原造林面積36.4萬畝,隨著平原造林工程的實施和城市建設開發占地,北京市糧食、蔬菜、瓜果播種面積和果園面積普遍減少,全市主要農產品產量下降,糧食下降15.5%、蔬菜及食用菌下降4.7%、牛奶下降5.5%。如何養活北京的200多萬農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認為,北京發展的農業功能與傳統農業不同,北京的農業更多的不是為了保證農產品的供應,而是發揮都市農業的多種功能,北京的未來一定是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
傳統農業規模收縮
北京的農作物總體種植面積在以每年平均5%的速度縮小。從1996年到2006年的10年間,北京市平谷區的農作物種植面積減少了44%,年均減少5.2%,10年間小麥種植面積下降76.6%,相反蔬菜播種面積增長55.3%。
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系教授楊汭華曾撰文指出,北京傳統農業的收縮在2000年就開始了,由于農業資源大量減少,農業總體規模收縮明顯。
耕地縮減、成本上漲、水源告急,是北京農業總體規??s小的主要原因。
都市農業應做高端和生態
按照定義,北京市都市農業分為休閑農業、循環農業、籽種農業與科技農業四類,另外,現在還可以加上會展農業、景觀農業等延伸類別。
“都市農業要做高端、做生態”,一位北京市農委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提法最早是由北京市農委提出的,其名稱是在“現代農業”的基礎上加了“都市型”的定義,就是針對北京作為特大型都市的特點,北京耕地少、山地多,就必須以高端市場提升產品附加值,才能使種地的農民富起來,另外還要考慮農業的生態價值,農業應為城市提供好的空氣和宜居環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北京計劃在2015年實現休閑農業總收入35億元、種業銷售額80億元、設施農業收入50億元的目標。
上述北京市農委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北京發展農業的優勢是其集中的科技、資本要素,因此可以通過跨區域跨產業鏈品牌的打造,獲得產業競爭力的可持續發展,而都市農業是一條打造區域品牌進而提升城市品牌的途徑。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