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4-06-19 09:28:14
曾紅火一時的擔保行業正一批批倒閉,從起初的個別城市,到全國范圍的蔓延,多米諾效應正攪擾著這個行業。
編者按:曾紅火一時的擔保行業正一批批倒閉,從起初的個別城市,到全國范圍的蔓延,多米諾效應正攪擾著這個行業:溫州、四川、新疆、河南等多地近半擔保公司已處于歇業或倒閉狀態。因何出現倒閉潮?行業轉型之路在哪里?如何才能迎來行業的第二個春天?證券時報記者從擔保公司較為集中的城市下手,全面調查擔保業發展情況,以期尋找其中答案。
文/證券時報記者 張欣然 劉雁
近年來融資性擔保公司破產陰霾不斷,擔保業倒閉潮已呈現全國蔓延之勢。
破產案例不勝枚舉。四川省有12家擔保公司因不合格被注銷,23家公司需整改;廣東已有30多家擔保公司退出了融資性擔保市場;烏魯木齊市公安部門已查封近90家投資擔保公司。此外,浙江、江蘇、河南、湖北等地也出現了類似情況,大部分擔保公司或被移交,或重組,或變更,或注銷。
業內人士預計,今年擔保行業將面臨嚴峻的大洗牌過程,多米諾效應短期很難終結,只有少數具有國資背景的企業會在此輪優勝劣汰中勝出,預計今年就將有超1/3的擔保公司會被清理掉。
今年情況更糟糕
四川資本大鱷“華通系”實際控制人疑似跑路卷起的硝煙還未散去,西南大型擔保公司匯通擔保的門口又有投資者拉起“還我血汗錢”的橫幅……四川儼然成為擔保行業的重災區。
據了解,在今年的企業年檢中,四川省數十家融資性擔保公司陷入破產深淵;有12家擔保公司被列為不合格公司,并一律注銷經營許可證,不得繼續開展融資性擔保業務;另有23家公司被列為整改類公司。
“擔保公司近幾年的盲目擴張埋下了危機的伏筆。”中科創金融控股集團總裁常虹稱,隨著金融脫媒的不斷推進、民間融資市場的不斷擴容,如雨后春筍般生長的民間金融機構難免良莠不齊,更多資質不高擔保公司的倒閉已無可避免。
知名財經評論員宋清輝稱,出現大規模融資擔保公司倒閉的現象和行業洗牌有其必然性。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前幾年行業超常規發展后的自然淘汰;二是行業的體制性原因;三是經濟下行前提下,小微企業貸款意愿大幅度下降,銀行也變相提高了擔保門檻。
溫州就是一個例子,實體企業破產潮的背后,是超九成擔保企業的關門倒閉。2013年浙江全省法院共受理了企業破產案件346件,同比上升145.07%,破產企業債務總額達1595億元,比2012年的243億元增長了近6倍。其中,發生在溫州的企業破產案就有198起。業內判斷,今年的情況可能會更糟糕。
“擔保公司大規模倒閉,盈利模式是重要原因,2%的收益不足以承接100%的風險。”常虹稱,一般而言,擔保公司利潤來自擔保額2%左右的傭金收入和存入銀行的保證金利息收入,但卻要覆蓋100%代償風險,收益與風險嚴重不匹配。
“多數倒閉的擔保公司,并非不愿意償還貸款,而是沒有能力償還。”深圳另一家融資性擔保公司負責人稱,細追整個擔保鏈條,無論是擔保資金還是出借資金大部分都來自于民間借貸,一旦資金鏈斷裂,破產倒閉幾乎是唯一的選擇。
根據廣東省金融辦公開信息,截至6月17日,今年廣東省已有30多家擔保公司退出了融資性擔保市場。而這一數據基本等同于2013年全省被查處的嚴重違規擔保公司數量。截至2013年底,廣東省共清理嚴重違規擔保機構36家、分支機構13家。
新疆的情況也不樂觀。截至2014年5月18日,烏魯木齊市公安部門已經查封了近90家投資擔保公司,涉及多個區域。
上市難解隱憂
一面是全國多地擔保業遭遇寒流,另一面卻是擔保公司熱火朝天赴港上市。
繼廣東擔保公司集成金融集團成功在香港聯交所掛牌后,來自重慶的擔保公司瀚華金控近日也在香港招股。如無意外,瀚華金控將成為繼集成金融之后的第二家赴港上市的民營擔保公司。
集成金融是國內首家上市的擔保企業,招股期間受到熱捧,超額認購達到21倍左右。集成金融的成功上市讓陷入低潮的國內擔保行業看到了曙光。佛山市金融局人士曾表示,“這表明國內擔保公司的營運模式獲得了海外投資者的認可,也為其他擔保公司上市鋪平了道路。”
成功上市的案例激發了不少內地擔保公司赴港上市的熱情,瀚華金控便是其中一家。據瀚華金控5月30日公布的招股書顯示,瀚華金控此次計劃發售11.5億股H股,招股價在1.55~2.05港元之間。相較于集成金融上市的一帆風順,瀚華金控的上市之路顯然不甚理想,甚至不得不暫時延遲上市計劃。
除了市況不佳的因素外,瀚華金控本身的業績也沒有顯示出強勁增勢,公司招股書顯示,2013年瀚華金控實現凈利3.5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5.18億元同比下滑31.1%。凈利潤下滑的同時是違約率的攀升。2013年瀚華金控的違約率達到1.6%,而2012年和2011年的違約率分別為1.2%和0.4%。
市場對于這家公司的未來前景似乎也并不樂觀。齊魯國際在研報中指出,如果經濟持續下滑,貸款減值及違約風險將會增加,加上上市定價缺少優勢,給予瀚華金控“中性”評級。
上市已逾半年的集成金融,業績表現也有些差強人意。公司發布上市后的首份年報顯示,2013年集團營業收入為5333萬元,同比下降6.7%,凈利潤為1904萬元,較2012年降幅達60%。
從年報數據來看,集成金融的營收小幅下降,主因就是融資擔保業務遇冷。截至2013年底,融資擔保業務占集成金融集團收益的78.2%,來自融資擔保服務的收益較2012年下降了7.7%。
銀和金控負責人程鋼告訴記者,在香港上市的擔保公司多以擔保為噱頭,實際上也在開展其他業務,很多擔保公司都以諾亞財富為目標進行轉型。
集成金融就是一個例子,公司負責人曾表示,目前集成金融已進軍互聯網金融,旗下集利財富網就涉足網絡信貸。
“不好玩的游戲”
程鋼曾在深圳經營一家擔保公司長達6年之久,不過如今已將擔保公司出讓,開始轉戰房地產基金領域。
“擔保這種以小博大的游戲越來越玩不下去了,杠桿太高,風險過大,隨著監管趨嚴和實體經濟的下行,擔保公司面臨的風險越來越高。”程鋼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他介紹,擔保業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兩類:一是與銀行合作賺取擔保費;二是違規發放高利貸,這兩種模式如今都面臨挑戰。
擔保行業曾被視為銀行與中小企業的橋梁,但經濟大環境的不確定令這個行業飽受嚴冬之苦。而這也是由擔保行業的高杠桿運作特性決定的:賺取的傭金較低,但承擔的風險卻很高,特別是經濟下行周期,中小企業的經營風險加大將直接導致公司風險上升。
“現在整個行業做業務都很謹慎,我們一般每年按2.5%~3%收取擔保費,但是出一單風險差不多要30單業務來彌補,所以有些業務寧可不做。”常虹告訴記者。
銀行惜貸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今年以來商業銀行發放貸款更加謹慎,令擔保貸款門檻隨之提高,許多中小型擔保公司難以獲得授信。不少銀行加大發展小微金融信用貸款,這種無擔保無抵押貸款,等于直接掐斷了擔保業的主要盈利來源。
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小微信貸部門管理人士向記者坦言,今年以來多地擔保公司出現倒閉跑路潮,與之合作的銀行也跟著遭殃,因而該行目前已暫停與擔保公司合作,轉而發展100萬元以下的信用貸款。
廣東省金融辦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目前融資擔保行業在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主要有:一是銀擔授信合作仍然十分困難。受種種因素的影響,一些銀行機構大幅壓降銀擔合作規模,甚至停止了業務合作;二是擔保業盈利水平仍較低,盈利模式有待優化。去年該省擔保業凈利潤8.8億元,同比下降了12%,平均資本利潤率、資產利潤率均處于較低水平。
尋找轉型之路
事實上,國內擔保業一直處于邊發展邊整頓的過程中。
早在2010年,七部委聯合出臺的《融資性擔保公司管理暫行辦法》,開啟了擔保業的整頓。此后幾年,各地主管部門便展開了轄內擔保公司的風險排查和資質重審。
而自今年年初開始,針對一些地區非融資性擔保公司數量激增、業務混亂的現象,銀監會、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發布通知,對非融資性擔保公司予以清理規范。
5月30日,銀監會發布的2013年年度總結報告,其中就要求銀行緩釋平臺貸風險、嚴控房地產貸款風險,防止產能過剩風險。同時,銀監會也要求做好四種風險的盯防,即不規范的理財產品、不審慎的信托業務、融資性擔保和小額貸款。
“過去幾年擔保業爆發式增長隱藏的一些問題在整頓中暴露出來,隨著監管趨嚴,以前擔保公司的一些不規范操作也難以為繼,因而很多公司都在尋求轉型。”程鋼向記者表示。
“隨著洗牌的推進,未來擔保業可能會形成幾家獨大的格局。”常虹稱,有著強大國資背景的擔保公司會向著綜合性的金融控股集團轉型,逐漸弱化對擔保業務的依賴;注冊資本在2億元以下的擔保公司則大多數會在洗牌中消失;只有極少部分有可能會走細分行業的專業化路徑,專做某一行業領域的擔保業務。
在宋清輝看來,融資擔保行業未來將會朝著兩個趨勢發展:一是監管層面,融資擔保行業對中小企業發展具有積極推動作用,政府將會對融資擔保行業進行規范和扶持;二是行業層面,夯實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和產品創新能力,是未來擔保公司信用實力的提升需要依賴的兩個必經路徑。
談及擔保業轉型的問題,多位受訪的業內人士均表示,擔保業必須擺脫高度依賴銀行的現狀,未來轉型的方向有尋求上市、參與股權投資、財富管理等。
據記者了解,大部分擔保公司只保留了傳統的擔保業務,但無一不是向綜合金融方向發展,他們把目標瞄準了財富管理、股權投資、互聯網金融等多個平臺業務,赴港上市的兩家公司無一不是如此。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