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01 00:52:3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卓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李卓 發自北京
今日,中國石化(600028,收盤價5.27元)公告,全資子公司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銷售公司)經重組后,擬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
公告顯示,本次引資引入的社會和民營資本持股比例,將根據市場情況確定,中國石化董事會已授權董事長在社會和民營資本持有銷售公司股權比例不超過30%的情況下,確定投資者、持股比例、參股條款和條件。
就外界關注的引資流程,中石化表示,將采用多輪評選、競爭性談判的方式,分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是選擇和確定投資者;第二階段談判交割。
從公告內容看,對投資者的選擇也確定體現了“三個優先”,即產業投資者優先、國內投資者優先、惠及廣大人民的投資者優先。
業務設想方面,較為符合外界預期的是,中石化表示,將“從油品提供商向綜合服務商轉型”。即引資轉型后,銷售公司在發展優勢油品業務的同時,將發揮平臺優勢,拓展便利店、汽車服務、O2O、車聯網、金融服務、廣告等非油業務,逐步提供全方位的綜合性服務。
盡管中石化對銷售公司引入民資并轉型寄予較高期望,但有學者仍對此持謹慎態度。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轉型綜合服務商的大方向是毋庸置疑的,這在國外已經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市場空間也非常大。但整體而言,還是沒有解決民營企業積極性不高的問題。
“過去民營企業單獨經營時,盈利并不是很好,混合制改革后跟著中石化,盈利與否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尤其是30%比例的股權設定,意味著民營企業難有話語權。這些不確定性,都注定中石化引資的具體談判和執行,還需要相當長的磨合期。”林伯強說。
公開資料顯示,按照加油站數量計,中石化是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成品油供應商。銷售公司油品業務盈利能力較強、資產回報率較高,在境內成品油銷售領域占據主導地位。
中石化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銷售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986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251億元;2014年1~4月,這兩項數據分別為4764億元、77億元。經審計評估,截至2014年4月30日,銷售公司總資產為3417.58億元。
中石化同時強調,2008年,銷售公司正式啟動非油品業務并將其確立為主營業務。公司目前開展的主要非油品業務包括便利店、電商(易捷網)、汽車服務、廣告等。截至2013年底,銷售公司擁有“易捷”品牌便利店23431家。2013年、2014年1~4月,銷售公司非油品業務分別實現交易額132.87億元和47.57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僅10%左右,而在成熟市場加油站利潤有50%來自非油品業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